IS(「伊斯蘭國」),殺害兩名日本人質

政治外交 社會

在敘利亞被IS(自稱「伊斯蘭國」,活躍於伊拉克、敘利亞地區的極端恐怖組織)綁架的日本人質湯川遙菜和後藤健二相繼遇害,日本和約旦政府的人質營救努力不果,事件以最壞結局落幕。人質事件是天理不容的恐怖主義行徑,慘無人道的暴行。

嚴守國際準則,「不屈服」「不妥協」

此次人質遇害事件的真相及經過,有待今後的具體調查驗證。但在恐怖事件頻發的世界,我們無需等待事件的最終報告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擺在日本面前的各種問題。

人質遇害事件經過如下:

2014年8月中旬 湯川遙菜在敘利亞遭極端組織IS綁架。
10月下旬 後藤健二在敘利亞失蹤。
2015年1月16日 安倍首相出發前往中東四國訪問。
1月17日 安倍首相在開羅(Cairo)發表演講,表示為支援難民,將提供2億美元的無償資金援助。
1月20日下午 IS在網上公開了一段劫持2名日本人質的視訊,聲稱「如果在72小時內日本政府不交出2億美元贖金,將殺害這兩名人質」。
1月20日傍晚 安倍首相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Jerusalem)召開記者會,強烈譴責了恐怖主義行為。
1月21日 安倍首相回國。
1月23日 召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討論對策。
1月24日 IS在網上公開了殺害湯川的照片,要求約旦政府釋放在押死刑犯蕾莎薇(Sajidaal-Rishawi),作為交換後藤的條件。
1月27日 IS要求在24小時內交換後藤和死刑犯蕾莎薇。
1月29日 IS要求將死刑犯蕾莎薇移送至土耳其邊境,以做交換。
2月1日 IS在網上公開了殺害後藤的視訊。安倍首相發表聲明,稱「絕不饒恕恐怖行為」。

首先是日本政府的應對,雖然為保護本國國民的生命而盡了最大努力,卻未能避免人質遇害這個最壞結果。但在事件的整個過程中,自始至終立場堅定明確,遵守了「不向恐怖主義屈服」、「不與恐怖組織談判」的國際原則。這既遵循了寫入1973年G7首腦宣言中的反恐對策方針,也依據了聯合國安理會1904號決議,一概拒絕向恐怖主義者支付贖金。

同時,在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反恐不是由日本一國可以完成的,需要世界各國攜手合作方才得以實現——安倍晉三首相在事件發生後通過反覆表示「不向恐怖行為屈服」,可以說就是重新確認了這一點。

安倍首相在後藤遇害後以嚴厲的語氣譴責說「絕不饒恕恐怖行為」,並同時表明將對中東各國進一步實施人道主義援助。以前曾經發生過伊斯蘭極端組織塔利班綁架日本人事件。當時對人質的「自我負責」論有過一番熱議,並明確了一個認識,即首要的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基本原則,這才是民主主義國家的職責。另外,1977年發生日本航空472班機劫機事件(*1)時,時任首相福田赳夫強調「人命重於地球」,同意劫機者的要求,除了支付贖金外,還採取了「法律外措施」,釋放了6名刑事被告人和囚徒。此舉飽受國際輿論的強烈批判。可以說這也是不可忘卻的苦澀經驗。

NSC指揮應對「以日本為目標」的恐怖活動

此次事件帶來的另一個影響,可以說是讓人們看清了一個現實,亦即IS的恐怖行動,不僅是以歐美為對象的,日本也是他們今後的「目標」。同時,圍繞人質後藤的解放問題,IS還以「換俘」為條件,向約旦提出了釋放被關押的伊斯蘭極端組織死刑犯的要求,將約旦政府也捲入事件之中,以此動搖日本。

不僅是在中東各國,在許多日本遊客到訪的其它亞洲伊斯蘭教國家,也無法斷言不會發生類似的誘拐人質事件及傷害事件。正因為如此,強化反恐對策、收集情報資訊、擴充作為入境「前線陣地」的領事業務等,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此次事件中,2013年12月成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在資訊管理、事件處理方面起到了指揮塔的作用。雖然對情報收集工作做到何種程度還有必要進行驗證,但NSC從該事件的發端,即湯川被劫持的初期階段開始,就把握了相關資訊,而且在大約半年的時間裏沒有發生資訊洩露情況,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情報資訊管理的功能。

NSC成立之前遇到同類事件時,總會因「資訊混亂」、「指揮功能不健全」而百遭詬病。在「以日本為目標」的恐怖活動之可能性日漸增高的情況下,NSC所發揮的危機應對資訊管理功能,正可謂是極其重要的。

強化國人保護對策

菅義偉官房長官在2月1日後藤遇害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及「日本是否就此開始反恐戰爭」時,避開直接回答,僅強調了「加強反恐對策」的必要性。但是,IS的恐怖威脅已是現實問題,不可否認危險度急劇增高了。

發生居住在國外的日本人遭遇包括恐怖事件在內的事件事故時,首先主要是由外務省領事局和駐外大使館及領事館來負責處理,但從事領事業務的人員明顯不足,僅有外務省內的約150人和駐外使領館的450人。

第二次安倍內閣成立後的2013年1月,在阿爾及利亞發生了針對日本人的恐怖暴力事件,著名的大型石油工程公司「日揮」的10名員工慘遭殺害。之後,駐外日本人呈現減少趨勢,根據外務省的調查,截至2013年10月中東地區的日資企業約680家,民營企業相關員工約有3,370人,北非薩赫勒(Sahel)地區則有580家,人員約達1,360人。

特別是在伊斯蘭馬格里布各國(*2)蓋達組織(AQIM)的活動據點阿爾及利亞和塔利班運動(TTP)(*3)的巴基斯坦,分別有日本人約270人和920人;另外,在博科聖地(Boko Haram)(*4)的奈及利亞,常駐日本人也多達190人。

這些日本人日常處在「恐怖威脅」之中,面對這樣的現實,以此事件作為意外災禍之教訓,加強防恐對策,擴充領事業務,已成為當務之急。

「伊斯蘭國」不是國家

日本媒體的報道,將製造此次事件的伊斯蘭極端組織稱作「伊斯蘭國」。但是,「伊斯蘭國」不是國家。日本政府及歐美各國政府將其英語名稱「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以簡稱形式,稱作「IS」或「ISIL」。

因為不是國家,所以日本媒體用引號將其表示為「伊斯蘭國」。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英國的BBC則用「Islamic State」表示。

安倍首相在1月30日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答辯說,「(伊斯蘭國)給人以受到國際承認的國家、伊斯蘭的代表這樣的印象,對此令人極感不快」。1月29日,駐東京的阿拉伯外交團代表在東京召開緊急記者會,強調說,「ISIL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完全是誤解」。該代表特別指出,「巴勒斯坦有1,200萬人,但迄今尚未被稱為國家。不過20萬人左右的這個ISIL不是國家」。

在對伊斯蘭世界、中東各國形勢絕對稱不上熟悉的日本社會,無論如何必須清楚的一點,就是不可將伊斯蘭極端組織誤認為是「國家」。

標題圖片:報道「後藤遇害」的電視畫面(提供:時事通信社)

(*1) ^ 日本航空472航班客機,在1977年9月28日被日本恐怖主義組織日本赤軍的成員劫持。事件最後未造成人員傷亡——譯註。

(*2) ^ 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譯註。

(*3) ^ 巴基斯坦的一個伊斯蘭恐怖主義組織,製造了諸多恐怖襲擊事件——譯註。

(*4) ^ 奈及利亞的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組織,主張在奈及利亞全國推行伊斯蘭教法,有奈及利亞的「塔利班」之稱——譯註。

安倍晉三 伊拉克 NSC 中東 安倍政權 約旦 國家安全保障局 伊斯蘭國 IS ISIS ISIL 敘利亞 恐怖主義 人質 殺害 後藤健二 湯川遙菜 贖金 基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