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退位問題考

天皇退位是「緊急避難」,但也會構成先例

政治外交

圍繞天皇陛下退位問題,政府近期將向國會提交允許「僅限一代」生前退位的特別法案。在這個問題上,政府成立的專家委員會(經團聯名譽會長今井敬擔任主席,共6名成員)為安倍晉三首相提供了諮詢,並展開了深入討論。我們採訪了代理主席御厨貴先生,請他介紹了有關會議討論情況。

御厨貴 MIKURIYA Takashi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尖端科學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專攻日本政治史、口述史。1951年生於東京。從歷史研究角度出發,他將口述史方法引入日本,直接聽取相關者的陳述,重點針對政治家實施了大量調查。2007年開始擔任TBS電視臺政治討論節目「時事放談」的主持人。

退位講話,強調了「作為象徵的職責」

——有關天皇退位的一系列動向始於媒體的先行報道和去年8月天皇陛下本人發表的「視訊講話」。您如何理解天皇陛下的「心情」?

天皇陛下重點強調了「作為象徵的職責」而非普通的國事行為,這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回想起來,每當發生大規模災害之後,天皇陛下總會踏上慰問災民之旅,東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時都是如此,他親往災區與受災群眾進行交流。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戰死難者悼念之旅也在繼續。我覺得他相當重視這些作為「象徵」的活動。

他在講話中表達了自己這樣的意願,即由於年事已高,已無法充分履職,因此希望將皇位傳給繼承人。這實在令人感動;同時我還有一個感覺,那就是現在天皇陛下要把一切交給皇太子殿下承擔「似乎有點苛刻」。在後來召開的專家委員會會議上,大家也都表達了相同的看法。昭和天皇有昭和天皇的生活方式,天皇陛下又有自己的不同方式,以自己的方式去束縛下一代是否妥當呢?至今我仍抱有疑問。

另一點是喪葬儀式。天皇駕崩後,相關儀式將持續數年,需動用大量人員。由於天皇陛下自己有過為昭和天皇服喪的經歷,所以他還表達了現在該簡化傳統的訊息。只要從天皇的位子上退下來,那就不必大操大辦各種喪葬儀式了。我不由得感到「原來如此」。

第3點,他強調了「與民同在」。在某種意義上,這實際上指的是「走出去的天皇」。陛下表達的意思是要積極出訪,不能總是待在宮中,現在已經是電視的時代,走出皇宮與國民交流的形象才符合時代對天皇的期待。

攝政,還是退位?

——您認為天皇陛下的講話,是否傳達了有關退位方式的訊息呢?

天皇陛下的講話鮮明地表示了無意攝政的態度。有人認為,如果陛下健康狀況不佳,「可以設置攝政」,在國事方面「可以設置臨時代理」,因為這些在憲法上是得到保障的。不過,我在專家委員會舉行的討論中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即只有在天皇陛下不省人事、喪失了意識的時候才能設置攝政。雖然有人認為只要修改攝政條件即可,但那樣就必須首先修改《皇室典範》。

於是,專家委員會從「能否先試著減少國事行為(*1)、這一點著手展開了討論。這一點實現起來相當困難。那麼公務行為,比如悼念之旅等『作為象徵的活動』又如何呢?宮內廳表示『能減的公務活動,業已減了許多』」。

如此一來,我們切換了討論方向——如果「攝政行不通」,要考慮修改《皇室典範》的話,那麼還應該同時討論退位問題。「是否允許退位」成為了我們會議的第一論題。第2是如果允許退位,具體應該怎麼做。大體可以分成3種思路:或者規定「僅限一代」,或者(通過特別立法)制定一個與《皇室典範》相關的折中方案,或者修改《皇室典範》,制定一種恒久的允許天皇退位的制度。

在討論過程中,我們徵詢了16位各界人士的意見,其中包括憲法學者、宗教學者和負責皇室採訪活動的媒體人等。儘管他們各持己見,但我們關注的是「問題不在於贊成或者反對(退位),而是要著眼於大家得出各自結論的理由,促使討論與之『合流』,以尋求共同點」。

徵詢意見後,我們最終得出了「無法設置攝政」的結論。如果按照天皇本人的意願設置攝政,那就構成政治行為,這是不為現行憲法所允許的。關於退位,雖然(按憲法上規定)政府不能直接接受天皇的要求,但實際上他明確「希望退位」,因此,我們得出了不能不滿足其意願的結論。

(*1) ^ 公布法律及條約、召集國會、任免大臣和官員、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等憲法規定由天皇實施的形式性的、禮節性的行為——編注。

尋求制度的完整性

最終,我們認為以選擇「僅限一代」的退位方式為好。其理由在於,歷史上天皇的更替原本是以駕崩為前提的,也就是今朝天皇逝去後才改朝換代。此次,如果要制定可以永久性地允許天皇生前退位的法律,那麼「退位」就會在「駕崩」之前發生。

如此一來,(天皇)年邁之後,必定會遇到「是否應該退位」這樣一個「個人意願」或者「身邊人的恣意干涉」問題。是否允許退位的決定將變得極其危險。雖然有人認為「加入高齡條款即可」,但由於「按某個年齡一次劃清」的做法會引發強制退位問題,所以我們認為「可以首先排除這個提案」。

專家會議一致認為「儘早採取行動(與法制化掛鉤)」是關鍵,「僅限一代」是最佳方案。

——《皇室典範》的條文中對「退位」沒有做任何規定。是否可以理解為要在僅以駕崩為前提的皇位繼承規定中新加退位規定的做法「難度大,不可操之過急」?

如果這樣(制度化)的話,那麼首先第一選擇是退位,不退位直到駕崩代表了第二選擇,這就將大大地改變自明治以來延續了150年的皇統形式。我們對現階段匆匆決定這個問題是否合適也感到有些猶豫。最終結論是,現在最好的選擇,是從人道主義的觀點出發,作為一種「緊急避難」,以特別立法的形式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且,要(在法律中)寫入必要條件,以適用於下一位及其後天皇的情況,那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抽象化的法律,會被恣意使用。加之如果承認退位的自由,那還會出現拒絕繼承皇位的自由。因此我們認為,如此這般的大量可能性,我們在現階段展開討論的話恐有僭越之嫌。

即便是「僅限一代」,也會構成先例

接下來是我個人的見解。如果按此次的討論結果最終實現了退位,那麼無論你怎麼強調這次退位是「僅限一代的法律所決定的」,顯然它也會作為一個事實而留存下來。今後,無論是在皇室內部還是在政治家和國民當中,都會形成「可以選擇退位」「或駕崩或退位」這樣的認識。此次「僅限一代」的特別法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會變成慣例法。

——專家委員會在展開此次討論時,是否注意了民意調查的動向等因素呢?另外,尤其重視的是什麼呢?

對於一直和媒體衝突對立的安倍政府來說,唯獨此次例外地表現出「我們重視國民、民意的動向」這種態度。因此,我們在記者會上也呼籲各類媒體在今後的審議過程中,實施民意調查。這個問題剛剛公開時,民意調查也顯示有9成民眾「贊成退位」。

然而,針對退位的方式,多數人支援「永久法」,最初支持「僅限一代」的受訪者只有20%左右。後來贊成「僅限一代」的比例逐漸有所成長,但如果始終停留在10%、20%這樣的低水準上的話,我們也不得不停下來展開思考。

還有一點。我們沒有對16位專家的意見做篩選取捨,而是全都拿到桌面上來進行了討論。我們隱藏了意見提出者的名字,將所有人的主張並排開來,著重對主要觀點和意見分門別類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採訪人:nippon.com編輯部 石井雅仁

標題圖片:天皇陛下皇后陛下結束對越南和泰國的訪問後回到日本(2017年3月6日於東京羽田機場,時事社)

皇室 天皇 天皇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