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中國——化逆境為動力的日本人

文化 生活

近來日中兩國關係處在長期緊張狀態之中。但在這樣的環境下,仍不乏有許多決心紮根中國,化逆境為動力,克服重重困難,不斷挑戰未來的日本人。請看常駐北京的撰稿人小林小白合的採訪報道。

矢野 浩二 YANO Kōji

1970年生於東大阪市。2000年首次在中國的電視劇中扮演角色,此後,出演了電視劇《記憶的證明》、《狙擊手》、《翡翠鳳凰》、諜戰片《東風雨》等大量影視作品,並在綜藝節目《天天向上》中擔任主持人,深受觀眾喜愛。2012年9月獲得日本內閣府國家戰略擔當大臣授予的「傳播「日本」、活躍於世界的日本人」感謝獎狀。出版了自傳《大陸俳優,為中國喜愛的男人》(YOSHIMOTO BOOKS)。
官方部落格:http://www.yano-koji.jp(日文),http://blog.sina.com.cn/shiyehaoer(中文)

迫 慶一郎 SAKO Keiichirō

1970年生於福岡縣。1996年獲得東京工業大學碩士學位後,進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工作。2004年自立門戶,在北京設立了SAKO建築設計工社,同時期還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研究員。迄今,他以北京為據點,在中國、日本、韓國、蒙古和西班牙先後經手了80多個項目。現任北京的日本創業者網路「北京和僑會」會長。最新著作有《創造希望 不認輸靈魂的工作》(WAVE出版)等。
SAKO建築設計工社:http://www.sako.co.jp

改變中國人心中日本兵形象的演員 矢野浩二

北京市內的某飯店。當身著黑色皮夾克、頭戴鴨舌帽的矢野帥氣精神地出現在約定地點時,他那颯爽的身姿,頓時令飯店裏年輕的女服務員們欣喜雀躍,紛紛拿出智慧手機,咔嚓咔嚓地拍個不停。

矢野向女服務員們揮著手,說道:「在這種時候,人們仍然喜愛我這個日本人,真的非常高興。這對我是一種激勵,我也總是用微笑回應他們。」

在大阪的高中畢業後,矢野當了一段時間的飛特族(指非正式僱用的兼職者或計時工——譯註);之後為當演員,他上了東京,成為森田健作(現為千葉縣知事)的跟班兼跑龍套演員,默默無聞地度過了9年屈居人下的生活。2000年,他單身來到中國。在一部描寫現代中國愛情故事的電視劇中扮演了一個日本年輕人,這是他在中國出演的第一個角色。此後,他拓展戲路,在中國的電影、電視劇中,扮演了從殺氣騰騰的日本兵到滑稽可笑的中國人等各種類型的角色。

出演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矢野浩二(右一)

在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之一《天天向上》(湖南衛視)中,還成為主持陣容中的一員,用流暢的中文將他那大阪人與生俱來的捧哏搞笑天分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大擴展了「矢野迷」。他的微博粉絲已超過120萬人(2013年3月)。

日中關係惡化,工作劇減

矢野浩二作為日本演員在中國工作已經12年有餘。他回顧說,自己走過的路程「坎坷曲折」,可謂「人生一世有起有落」。特別是2012年秋季日中關係惡化以後,矢野經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去年秋天,已簽約的電視連續劇劇組發來了推遲演出的通知;原定以演講人身分參加的鹿兒島市日中友好城市專題討論會,也因中方暫不出席而無期延期了。」

工作量劇減、看不到出路的不安,曾令他感到窒息,甚至徹夜難眠。在日本出差時,還因為極度的壓力引發了呼吸困難,平生第一次被救護車送進了醫院。

「動力來自中國粉絲的聲援」

在這樣的時刻,給矢野以極大的鼓勵和支持的,是「希望早日在電視上見到浩二」這種來自粉絲、友人們溫暖人心的聲援。

「通過「微博」、郵件,我現在仍收到大量的鼓勵之詞。雖然日中在政治上產生磨擦,關係惡化,但中國的粉絲接納了我這個日本人,讓我切身感到能在中國發揮自己的才能。這正是我前進的動力和後盾,對此我深感幸運。」

說到這裏,矢野略微繃緊的表情也終於鬆緩下來,綻現出一如平常的笑容。

演繹出形象真實的軍人角色

在以中國近代革命為題材的諜戰片《盛宴》中飾演一名地下黨

此次的痛苦經歷,對長年從事演員工作的矢野來說,似乎也是一個機會,令他第一次暫停了一下匆忙的腳步,可以回過頭來重新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

在中國,為進行愛國教育,每年都會拍攝幾百部涉及抗日戰爭內容的電視劇。直到近幾年,提起日本兵的角色,幾乎都是中國人扮演的慘無人道的公式化的反面人物。但矢野在演繹時為他們注入了悲哀、痛苦、內心的糾葛這種人類的情感,受到觀眾的注目。

「其實我對總是演日本兵也有抵觸,存在著希望不再扮演軍人這樣一種作為演員的執著之念。不過,因此次日中關係惡化而暫停了許多工作之故,使我有時間仔細思考了這些問題,重新認識到,如果作品中塑造的軍人,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如果是一個能夠改變許多中國人抱有的「日本軍人都是壞人」這種印象的角色,那也就有扮演的價值。」

最近,矢野簽了一部3月開始拍攝的中國歷史劇演出的契約。外景拍攝在即,矢野每天都在專心致志於研讀劇本。

「雖然不能排除工作受到政治形勢左右這種不安,但演員這一行就是要在拍攝現場演戲。我相信,作為鄰國的日本和中國,無論處於怎樣的狀態之中,民間交流、文化交流應該繼續下去。在發展潛力依然很大的中國演藝界,我還要發奮努力,成為一個得到公認的演員。」

在個人生活方面,2010年,矢野與經朋友介紹認識的中國女性結婚,現在有一個已經2歲的「可愛得不得了」的女兒,是一位稱職的好爸爸。他還公開表示,希望女兒像中國女性那樣生命力頑強,所以為女兒加入了中國國籍並決定在中國培養孩子長大。

無論狂風驟雨,看來矢野已經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紮在中國的大地上。

建造中國各地地標的建築師 迫慶一郎

北京東部規模龐大的商務中心區北京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中央商務區)。在它的中心地段,有一片由玻璃幕牆外觀的辦公樓、小型辦公房、大型配套服務設施等組成的「建外SOHO」, 迫慶一郎的辦公室就設在這裏。

「這裏是把我和中國牽繫在一起的地方」,迫說道:「2000年秋,我還在日本的建築事務所工作時,參加了「建外SOHO」的指名設計比賽並且中選。這就是一切的開始。我採取了開放式的設計,同時又兼顧到安全和舒適,去除了中國的建築中常見的圍牆,似乎在這方面受到了好評。」

迫設計的「北京像素」是一個70萬平方公尺的大型住宅區,規模與六本木新城相同

這一帶有荷蘭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中央電視台新的總部大樓,它的外形猶如一個巨大的閘門,高達330公尺的超高層大樓鱗次櫛比,在被稱為「建築試驗地」的中國,這裏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展現出一派現代化的城市景觀。

迫稱,就像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鳥巢」、央視新大樓那樣,這種代表性的建築都採用了外國人的設計,中國在某些方面是相當開放的。

「因為這裏能夠接受獨出心裁的大膽設計,對建築師來說很有挑戰價值。中國具備日本那樣的成熟市場已很少見的發展階段特有的活力和靈活性。雖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力,但可以通過工作表現自我,實現自身價值。」

勇於決斷,發奮前進

迫於2004年獨自開業,在北京設立了「SAKO建築設計工社」。迄今在中國各地設計的大型建築和裝潢已有70多項,其中包括:浙江省金華市的辦公樓和餐廳「金華正方體長方體」,它是由一個正方體建築和一個長方體諧調組合而成的;北京積木陽光公寓「北京衝擊」,它的外觀猶如積木錯落重疊,非常別緻。這種新穎而富於個性的設計令人「過目難忘」,吸引了許多中國人的眼光。

「金華正方體長方體」(左)和「北京衝擊」(右)

許多民間開發商都會提出要求,「希望設計成地區的標誌性建築」。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他們要求日本建築師的設計標新立異,以此來吸引買主。

「當然並不是說只要新奇古怪,其他就可以不加考慮。我總是力爭使建築與所在地區及其環境相諧調。對建築師來說重要的,是對建築物所在地區應該抱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在決定設計方案時有一種「好,就這麼做!」的勇氣」, 迫鏗鏘有力地說道。

日中關係「肯定會比現在好」

在反日遊行聲勢日漸浩大的2012年9月,迫遇到了這樣一些事情。比如,在拍攝天津市內幼稚園和小學的竣工照片時,當地的管理人員中發出了「讓日本人進來合適嗎?」的聲音。我在北京住了10多年,還不曾遇到過這樣的反應;在和中國人同乘一部電梯時,有時會因在意周圍的反應而猶豫是否用日語接聽電話……。

「我感受到了一種以前從未有過的壓力。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影響,耗費了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不過,項目本身都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進駐中國的日本企業中,像我從事的第三產業,特別是創意度較高的產業,大概是受影響最小的。」

迫在北京經歷了2003年的SARS以及2005年、2010年的反日遊行,切身感到此次日中關係的惡化「是據我所知最嚴重的」一次。但是,正因為長年生活工作在中國,他還是很樂觀。

「和以往一樣,還是會反彈回來,肯定會變得比現在好。這是我的實際感受。不是嗎?人想永遠發脾氣是要花費很大氣力的,肯定是不能持久的。日本和中國應該攜起手來,我相信總會找到解決方法的。」

如何參與現實,造福未來?

現在,北京的辦公室(日中兩國員工約30人)著手實施的項目大小共有10餘件,如果把策劃階段的項目也包括在內則約有20個。此外,諸如捐贈四川地震災區的抗震性強的幼稚園項目(四川省幼稚園捐建項目)、在日本宮城縣名取市建設一座海拔20公尺的人工島以有效防禦海嘯的「東北SKY VILLAGE構想」等,他們還在逐步推進一些有關支援震後重建的項目。

「熬夜對我來說是不足為奇的事情。多次前往當地,我都記不清作過多少次設計方案說明了(笑)。我們還要做更多的努力,如何在日本和中國參與震後重建,是對建築師的考驗。我希望能夠創出一些成果,讓它們成為重建的象徵,並可在未來的世界上引以為豪。」

這樣的滿腔熱情始終推動著迫,令他不斷奮發前進。日本和中國在世界上引以為豪的SAKO建築……。它們在迫那不可動搖的信念和熱情中誕生。

撰文、攝影:小林小百合

復興 中國 設計 東北 日中關係 電視 尖閣諸島 中日關係 建築 北京 演員 釣魚島 海外 戲劇 矢野浩二 電視劇 天天向上 盛宴 迫慶一郎 建外SOHO SARS 反日遊行 震災 採訪 東北SKY VILLAGE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