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遊

神社與生態環境①

文化

神道信仰中,不忘對大自然的感謝和畏懼,這對保護地球環境方面提供了眾多啟示。神道保護森林並將之傳承給下一代,這種宗教宛如保護生態環境的體現。讓我們來看看自然信仰與神社的關係。

從自然信仰到神社的誕生

神社神殿有各種各樣的建築樣式,都是日本建築史上有代表性的。其源流和样式,可以集中追溯到「伊勢神明造」和「出雲大社造」兩種。據說神明造是以古代的穀倉為原型,而大社造則是以古代的住房為原型。

在這兩種系統之外的神社建築,大半受佛教的影響而出現。6世紀佛教傳到日本,日本也開始建造寺院。為對抗這種趨勢,神道也需要有建築設施,很多神社就這樣被建造起來了。

但是,這些神社的建築樣式充其量歷史不過一千幾百年。而神道這一日本固有的信仰形態,其歷史就久遠多了,所以人們稱之為古神道(*1)

(*1) ^ 唯神之道等稱呼,是從古神道時代到神社神道時代一直通用的詞語。因此,特別是為了區分稱呼原始神道的時候,一般使用這個名稱。古神道和幕府末期出現的復古神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然環境裏到處都有神靈

古神道是一種精靈信仰,其本質是自然崇拜。即認為自然的所有事物都有神靈存在,高山、大海、河流都是神,太陽、月亮、北極星也是神。風和雷也是神,季節和時間也是神。也就是說,我們這個世界和宇宙裏,沒有東西不是神,我們與神同在。是這麼一種思想。而其最初的原始形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4種。

Kamnabi (神奈備・甘南備・神名備・神隱・神名火・珂牟奈備・賀武奈備)

Iwakura (磐座・岩倉・岩鞍)

Himorogi (神籬・靈諸木)

Hi (靈・日・火)

這些才是神道的原型,是神道的本來形態。都是在還沒有漢字的時代流傳下來的詞彙,文字是後世借用的漢字,這些漢字最早也只能追溯到《古事記》《日本書紀》《萬葉集》成書的時代。

「Kamnabi」,是指把特別秀麗的山岳作為神山、靈山來信仰。

代表性的有富士山(淺間神社)、白山(白山神社)、立山(雄山神社、Oyama jinja)等。

雄山神社頂峰本社(富山縣立山町)。把立山當作有靈性的山來信仰

「Iwakura」,是指把特別有威嚴氣勢的巨石作為神靈依附之物來信仰。

代表性的有琴引岩(神倉神社)、三石(三石神社)、磐座(花窟神社、Hananoiwa jinja)等。

花窟神社(三重縣熊野市)。把有威嚴氣勢的巨石作為神靈依附之物來信仰

「Himorogi」,是把整個原始森林當作「鎮守森林」來崇拜,把其中特別顯眼的大樹當成神木,作為神靈依附之物來信仰。

代表性的有蒲生的大樟樹(蒲生八幡神社)、來宮的大樟樹(杉桙別命神社)、龍神木(秩父今宮神社)等。

氣多大社(石川縣羽咋市)。把不准進森林作為「Himorogi」來崇拜信仰(圖片提供:氣多大社)

山離天最近,想進山也很困難,並不適合人類生活。所以被視為「異界」,人們信奉山岳是神靈居住之所。這可能也和高山是人們經常抬頭眺望的地方有關。高山上經常雲霧繚繞,從高山流下來的河流滋潤了農田,帶來了恩惠。這種天然自然的力量,超過了人們的認識,人們對其懷有感謝之情。但同時,同樣一條河有時候也會氾濫,形成洪水給村民帶來災害。這又使得人們對其抱有畏懼之感。這些感情綜合起來,就形成了人們最樸素的山岳信仰。

Hi 」和上述那些不太一樣。如果說上述3種是作為神靈依附之物來信仰的話,那麼Hi就是信仰的道理,也是觀念,還昇華出了

Musuhi

Musubi (即孕育萬物的靈力)這樣的詞語。

自然崇拜是神道的本來面目

繩文時代日本人的信仰,和當今日本人的信仰是一脈相承的。但佛教信仰並非如此。6世紀的時候從朝鮮半島傳過來的佛教,和日本以前的信仰沒有任何關聯。日本人的祖先與佛教、寺院、佛像之類並沒有關係。也就是說,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的信仰,是指上述的4種對象:Kamnabi、Iwakura、Himorogi、Hi。雖然神社這種宗教設施是6世紀之後陸續建起來的,但建造神社的地方從太古時代起就已經是靈地或聖地了。

神社和神道的信仰對象,原本是「大自然本身」,用人工物品來表示神體或神靈附體之物是後來的事情,早先的信仰裏是沒有的。以神殿為代表的神社建築,是為了安放那些神體物品而建造的。更加古老形式的神社是沒有神殿的。像奈良縣的大神神社、埼玉縣的金鑚神社、長野縣的諏訪大社本宮等,只有參拜殿沒有神殿。大家直接參拜神社後面的神體山。而這,是神道的本來形態。以前的神社全都是那種形態,但之後很多神社安放了神體或神靈附體之物,為保護它們就修建了神殿(大殿)。

攝影:中野晴生

標題圖片:夏至日前後,從三重縣伊勢市二見浦的夫婦岩之間,能看到富士山和日出重疊在一起的景象。這個朝陽之光,自古以來作為「Hi」被大家參拜。

神社 神道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