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禪宗的世界

「正念」追根溯源——探訪白隱之禪

文化

給日本社會和文化帶來巨大影響的禪,以「ZEN」和「正念」之名傳播到歐美國家。筆者通過史上的祖師和先師,以及現代禪師充滿人情味的言行,對禪宗的魅力進行了一番追根溯源。

禪直視現實,注重實踐,修禪的根本是坐禪。白隱慧鶴禪師(1686~1769)提倡坐禪,宣揚它是養心養生的長壽之法。正是白隱使禪形成了體系,他的思想最貼近傳承至今的坐禪的奧妙。

我們來想像這樣一個場景:頭上放一塊雞蛋大小的奶油,奶油逐漸融化,黏糊糊地滲透到身體裏。不斷重複這樣做,就可以進入禪的境界,如此不僅能治癒百病,且萬事皆可成就。

這就是臨濟宗的中興祖師白隱慧鶴宣導的名為「軟酥之法」的內觀法。「酥」指的是由牛奶熬制而成的古代的奶油。如今,對呼吸和身體進行觀察的冥想和「正念」正在受到世界矚目。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於治癒多種疾病均有療效,還關係到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歐美企業也開始引進。軟酥之法可以說是正念的淵源之所在。

與白隱有因緣的達磨寺

臨濟宗妙心寺派法輪寺位於京都市上京區,俗稱「達磨寺」。「達磨」以不倒翁和吉祥物的形象為日本人所熟悉,他本是從印度將禪宗傳入中國的禪宗祖師。法輪寺與描繪了大量達磨祖師禪畫的白隱禪師淵源頗深。

在殘暑未消的初秋,我穿過法輪寺的大門,遇到一個中年婦女旅遊團,她們向我打招呼:「你剛來吧?這寺院可有趣了!」

進入寺內,我很快就明白了她們的意思。寺內供奉著數量龐大的達磨像,大小合計估計有幾千尊。

寺院住持佐野泰典停下手中的勞作,向我講述白隱禪師的教誨,這在現代社會也適用。

站在達磨巨幅肖像畫前的法輪寺住持佐野泰典(攝影:筆者)

「現代人身心失衡,出現各種問題。人們傾向於依賴醫生和藥物,其實人類身體中原本就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通過坐禪或冥想調整內心,就可以不對小事動怒,不為瑣事煩擾。保持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最佳的捷徑,無論你做什麼,都可通往成功。」

「一期一會」特別展

達磨像 白隱慧鶴作 江戶時代(18世紀) 大分萬壽寺藏

今年適逢白隱禪師圓寂250週年。在「禪修熱」背景下,各地都在圍繞白隱禪師舉辦相關活動。

為了紀念白隱禪師逝世250週年及臨濟宗祖師臨濟義玄逝世1150週年,10月中旬,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始舉辦名為「禪―賦心以形―」的展覽。此次展覽在歷時50年後,再次彙集了臨濟宗及繼承臨濟宗流派的黃檗宗各總寺院收藏的高僧肖像和墨蹟(禪僧的書法)、佛像、工藝品等24件國寶以及102件重要文化遺產。

一進入展廳,我就被近2m的巨幅畫面中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所吸引。這就是白隱禪師描繪的震撼、詼諧的達磨祖師的肖像。漆黑的背景中可見一行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接關注自己的內心。不是企圖成為佛,而是覺悟自己原本具有的佛性」,這是禪宗思想的根本。據傳,白隱禪師為了向普通百姓通俗易懂地傳授禪宗思想,留下了1萬餘幅繪畫和墨蹟。

臨濟宗祖師的當頭棒喝

說到通俗易懂,我發現有一尊佛像雕刻得極為獨特。這就是釋迦牟尼之子——羅怙羅尊者像。相貌醜陋的羅怙羅尊者打開的胸膛內,雕刻著釋迦牟尼安詳的面孔。這與白隱禪師對我們的教導如出一轍:「眾生本是佛」,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佛心。

十八羅漢像中的「羅怙羅尊者像」 範道生作 江戶時代 寬文4年(1664年) 京都萬福寺藏

「如佛像般的表情」是溫和的代名詞,但也有佛像氣勢洶洶地瞪著眼睛,似乎即刻就會憤怒地大喝一聲,朝這邊揮過拳頭來。臨濟宗創始人臨濟義玄的肖像畫《怒目奮拳》便是如此。臨濟自己多次對修行者當頭棒喝,在禪修道場遇到這樣的禪師,恐怕很難靜心安坐吧。

重要文化遺產 臨濟義玄像 一休宗純題跋 相傳為曾我蛇足所作 室町時代 15世紀 京都真珠庵藏

禪在日本文化中源遠流長

讓展廳內的空氣緊張起來的不僅是禪僧的怒目而視,還有《龍虎圖屏風》中對你窮追不捨的龍的眼睛,仿佛就要從《群虎圖》中躍然而出的虎的眼睛。早期臨濟宗在嚴厲禪風的支撐下,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和充沛的能量,令人為之震撼。

重要文化遺產 龍虎圖屏風(左扇)狩野山樂作 安土桃山~江戶時代 17世紀 京都妙心寺藏

重要文化遺產 龍虎屏風圖(右扇)狩野山樂作 安土桃山~江戶時代 17世紀 京都妙心寺藏

重要文化遺產 南禪寺本坊小方丈障壁畫中的群虎圖 狩野探幽作 江戶時代 17世紀 京都南禪寺藏

展廳中還陳列著人們熟悉的「一休和尚」——一休宗純禪師所喜愛的樂器尺八,觀眾除了可以聽到它演奏出的音色外,還可以看到受禪的影響而廣泛傳播的茶道國寶級名碗和茶葉罐,親身感受禪在日本文化中的源遠流長。

生活中「動的工夫」

禪文化豐富多彩,現代人該如何去做,才能感受到禪的精神就在自己身邊呢?我向正在展會視察的臨濟宗黃檗宗聯合各派合議所的蓮沼良直理事長提出這個問題,他簡單明瞭地回答:「還是要學習坐禪,在生活中追求禪的境界。」

身為統領臨濟宗和黃檗宗兩個宗派的領袖,他目光犀利,十分懾人,然而一旦在展會現場開口講話,表情卻又變得和藹可親。

「只需靜坐即可。讓萬念歸一。這樣才能通往無心和正常心。請看杯子中的泥水。它最初是渾濁的,但只要靜置一段時間,就會越來越清澈。不知不覺間,就可透過杯子清晰看見對面的事物了。」

「不過呢,你不要想著把杯子裏的泥去掉。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泥。」

可是,每天忙碌於工作和生活的現代人,是很難抽出大量時間去坐禪的。

蓮沼理事長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繼續說道:

「並非只有靜坐才是修禪。乘電車和走路也可以達到禪的境界。不要總是在意周圍的一切,也不要疏忽大意,心平氣和地走路即可。這也是動中的工夫。俗話說,『動中工夫勝過靜中工夫成千上萬倍』,有這樣一種境界:在動中追求安靜之心,而不是在靜中修禪。」

禪也可成為現代的指南針

走出展廳後,依蓮沼禪師所言,「步行中也有禪的境界」,我一邊感受著濕潤的石階帶來的感觸,一邊前行。雨後,濕潤的空氣中留有絲絲清甜。或許是心理作用吧,公園的樹木都綠得鮮豔奪目。

「對於禪,我似懂非懂。正因為它並不那麼簡單,才會作為『ZEN』如此廣泛傳播吧。」

蓮沼理事長在禪展開幕式上致辭說:「很多人正如在霧中行船。在此我堅信,今後禪仍將跨時代、跨地區,大放光輝。」

採訪、撰文:小山哲哉
圖片提供:東京國立博物館
標題圖片:「在動中追求禪境的10名修行僧」(十大弟子立像 京都鹿王院收藏)

宗教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