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新时代的美中与日本

政治外交

中国的下届领导人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全世界的注目中顺利完成了对美外交的首次亮相。美国总统奥巴马拿出近1个半小时时间,与身为副职的习副主席举行了会谈。在欢迎仪式上头一次给副总统级外国领导人以19响欢迎礼炮待遇。2002年,同是在就任最高领导人前夕访问美国的胡锦涛国家主席,那时与美国总统(时为布什)的会谈时间是30分钟。仅从这一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此次访美受到的破格礼遇,从中可以感到近十年中中国的崛起是何等显著;而且在展望下一个10年时,还可以看出美国方面欲明确了解弄清这个巨大国家领导人的姿态。隔太平洋相望的两个(超级)大国,正徐徐拉开和平与繁荣的新时代的帷幕。

习近平访美之要

习近平近4天的访美日程的高潮是在第一天的2月4日。会谈从负责接待此次来访的拜登副总统开始,接着是与奥巴马总统的会谈,参加了拜登副总统和克林顿国务卿主持的午宴之后,又在国防部与国防部长帕内塔举行了会谈。习副主席强调“相互尊重”与“相互利益”,美国则促使中国要有“大国的觉悟”,对中国方面在人民币问题、叙利亚问题上的应对,坦率地表达了不满。美中两国之间交织着协作关系的战略攻防、虚虚实实的权力竞争,还都尚待于今后的展开,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暗示今后的发展趋势上,有2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是在与奥巴马总统会谈后由拜登副总统和克林顿国务卿举行的午宴上的讲话。习副主席说:“……我们所能够做的,只是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摸着石头过河’,这和克林顿国务卿所引用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同样的意思。中国有句流行歌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与10年前胡锦涛(当时国家副主席)访美时相比,中国的GDP增加了大约4倍,军费也膨胀了约4倍,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2位。进入新时代的美中两国,只能犹如在浑浊的河流中探步般地前行——习副主席引用邓小平的话,呼吁必须探索互利互惠的前进道路。而从美国方面来说,无疑是想揣摩习副主席到底是位在多大程度上值得信赖的人物。习近平是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开诚布公的探讨去打交道的对手呢?在回答产经新闻采访时,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如是说:“(习副主席)有很高的协调能力,在军队和党内都得到信任。他将是一位善于谈判、有实力的领袖……”

书面采访令人想起“中美分割共管太平洋”之说

另一点,是访美前习近平接受《华盛顿邮报》书面采访的内容。在“关于亚洲太平洋地区” 一节中,他是这样说的:

“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我们欢迎美国为本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希望美方充分尊重和照顾亚太各国的重大利益与合理关切。”

“宽广的太平洋”、对美中来说“有足够空间”——这让人感到此语充分表现出中国以不断增长的国力为背景,意欲与美国以“对等的大国”打交道的过剩意识。在这里,大大超越了在分析中国向太平洋、远洋发展时使用的“第一岛链”、“第二岛链”所表现的范围,似乎含有把太平洋一分为二乃理所当然的味道,令人刹那间想起4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对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蒂莫西·基廷“提起”过的“分割共管太平洋”之说。

书面采访中的发言,可以有2种理解方式。其一,是北京奥运后,与中国的远洋战略相结合,面向国内鼓舞激励以信心百倍的军方为中心的中国民族主义;其二,则是反映了中国对美国亚太新战略的认识。美国去年秋天被迫大幅度削减军费,把关岛作为中心基地,在亚太地区同盟国中,开始具体着手进行以轮换方式分散驻扎海军陆战队的方针,从中长期观点出发,中国是否认为这里有可乘之机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尽管日美两国政府强调“维持威慑力量”,但也有可能会给中国发出错误信号。

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国面临环境、水资源不足、爆炸式的城市化、贫富差距扩大、少数民族等诸多严峻的问题,如何估计中国的脆弱性以及怎样看待或许已过了鼎盛期的美国所持有的复原力?美中关系今后的发展,会因在这个问题上判断的不同而相异。

“政治漂流”令日本陷于被动

以此次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为契机,美中两国已把今后10年(2022年)纳入视野,开始了中美新一轮实力较量。其间,日本的首脑外交一再陷于被动状态。野田首相虽然去年年底先后访问了中国和印度,却未见有后续行动。进入今年,在国会常会上被消费税问题弄得焦头烂额的野田首相,国外出访为零;最引人注目的民主党政权后初次正式访美(只有鸠山由纪夫原首相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对华盛顿进行过一次访问),好像也要拖到5月初。新时代拉开帷幕后的太平洋洋面上,看来只有日本政治处在漂流不定之中。

鸠山由纪夫 野田佳彦 关岛 太平洋 邓小平 铃木美胜 时事通讯 习近平 奥巴马 胡锦涛 拜登 克林顿 訪美 人民币问题 核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