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村智:发现治疗寄生虫病的特效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 技术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对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做出杰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他们是日本北里大学特别名誉教授大村智(80岁)、美国德鲁大学爱尔兰裔荣誉退休研究员威廉·坎贝尔(85岁),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84岁)。

继名城大学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学教授天野浩以及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3人因成功研发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而同获201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日本已连续两年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大村智是第23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含外籍)。

日、中科学家,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上做出革命性贡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村智就一直在各地收集土壤样本,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研究那些微生物产出的化学物质是否有用。后来从静冈县采集的土壤中发现了新种细菌,并从中发现了能使寄生虫骤减的抗生物质“阿维菌素”。利用该抗生物质,他与美国制药大厂默克公司的一个包括威廉·坎贝尔在内的研究团队联合研制开发出“伊维菌素”,成为了蔓延于热带地区的“河盲症”(*1)和“象皮病”(*2)等疾病的特效药。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非洲等地免费发放伊维菌素,使世界上每年有3亿人免受感染的威胁。这一重大成就,令大村和坎贝尔二人共享了诺奖的一半。

诺奖的另一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女药学家屠呦呦赢得。她长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从中国传统草药中寻找到治疗疟疾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在治疗严重疟疾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显著疗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奖词中写道,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在最具破坏性的寄生虫疾病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大村智和坎贝尔发现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这两项发现为全人类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新武器。他们三人改写了人类遭受肆虐寄生虫病的历史,由于他们提出的革命性治疗方法,人类有望永远根除这些虫媒传染病,这也是人类医学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

当业余高中教师的同时攻读研究生

大村智1935年出生于山梨县。从山梨大学毕业之后,在一所业余高中一边教书,一边攻读完成了东京理科大学研究生院的硕士课程。之后在山梨大学当助教,并于1965年进入北里研究所。在美国卫斯理大学留学回国后,1975年成为北里大学教授,1990年至2008年任北里研究所所长。

大村智此前也曾获国内外众多奖项,如2014年度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全球健康奖(*3)。10月5日晚正式公布获奖后,大村智在北里大学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我只不过借助了微生物的力量而已,并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情”,谦逊中透露出喜悦之情。

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

大村此次获奖,使日本的诺贝尔奖得主(含外籍)自汤川秀树(194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总计达到了23人。其中,物理学奖10人,化学奖7人,生理学或医学奖3人,文学奖2人,和平奖1人。

日本历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览

获奖年份 奖项 姓名及业绩
2014 物理学奖 赤崎勇
名城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
业绩:开发出蓝色发光二极管(LED)
天野浩
名古屋大学教授
业绩:同上
中村修二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美国国籍)
业绩:同上
2012 生理学或医学奖 山中伸弥
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所长、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研发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2010 化学奖 根岸英一
美国普渡大学特別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成功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
木章 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同上
2008 物理学奖 南部阳一郎
美国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美国国籍)
业绩:发现了“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
小林
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提出小林-益川矩阵,解释电荷宇称不守恒的现象
益川敏英
京都大学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同上
化学奖 下村脩
美国波士顿大学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2 化学奖 田中耕一
岛津制作所研发工程师(获奖当时)
业绩: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
物理学奖 小柴昌俊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证实了太阳电子中微子与理论预言的差值,并在世界上首次截获由超新星爆炸所释放的中微子
2001 化学奖 野依良治
名古屋大学理学系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不对称合成研究
2000 化学奖 白川英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发现了塑料、聚乙炔导体
1994 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
作家
业绩:通过《个人的体验》(1964年)等作品,将生命和神话凝聚在一起,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惑和不安
1987 医学・生理学奖 利根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
1981 化学奖 福井
京都大学工学系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提出直观化的前线轨道理论
1974 平和奖 佐藤荣作
原首相
业绩:提出无核三原则等,有助于太平洋地区的稳定
1973 物理学奖 江崎玲於奈
美国IBM托马斯·J·沃森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奖当时)
业绩:发现了半导体中电子的量子穿隧效应
1968 文学奖 川端康成
作家
业绩:代表作《伊豆的舞女》(1927)、《雪国》(1935~1937年),作品细腻地描述了日本人的内心真髓
1965 物理学奖 朝永振一郎
东京教育大学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量力电动力学奠基人,完成了重整化理论
1949 物理学奖 川秀
京都大学理学系教授(获奖当时)
业绩:提出了关于核子的“介子理论”,预言了介子的存在

标题图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的北里大学特别名誉教授大村智满面笑容 2015年10月5日晚于东京都港区北里大学(提供:时事通讯社)

(*1) ^ 河盲症  是一种经蚋(黑蝇)传播,由名为微丝蚴的寄生虫感染引起眼角膜发炎的疾病。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20%的患者有可能失明。

(*2) ^ 象皮病  是一种经蚊子传播,因血丝虫阻碍淋巴系统功能,引起腿部像大象腿那样严重肿大造成身体残疾的疾病。据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有1亿多人感染此病。

(*3) ^ 加拿大盖尔德纳奖,1959年由加拿大盖尔德纳基金会创设,主要奖励在世界医学领域有重大发现和贡献的科学家。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每年评出五名获奖者、加拿大盖尔德纳全球健康奖和加拿大盖尔德纳怀特曼奖则各评出一名。有“小诺贝尔奖”之称,至2013年为止的313名获奖者中,已有80名此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译注。

诺贝尔奖 医学生理学奖 感染症 寄生虫 热带病 抗生素 伊维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