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摆脱“犹豫不决的政治”吗?

政治外交

2012年1月24日,野田佳彦首相在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施政方针演说中,作了如下表述:“在应该成为‘日本重生元年’的今年,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摆脱将国家大政方针置之度外的‘犹豫不决的政治’。”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发言。以往日本的首相都在施政方针演说中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目标,但是,野田首相则冷静地审视了难以实现政治目标的政治状况,并决心打破这种现状。

让政治从沉默走向奋力前行

这一点,在思考当今日本政治的闭塞状况时,是十分重要的。从2006年小泉纯一郎退任首相之后,日本国民对每年轮换首相已颇感厌倦。为什么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出现呢?为什么重大的政治问题总是置之于度外呢?为什么政治一直软弱无力呢?在这5年里,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的产业基础削弱,并且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国家危机,政治却沉默至今,毫无作为,这种软弱无力使国民深感失望。至少,野田首相是一心想摆脱这种“犹豫不决的政治”。事实上,关于参加TPP、提高消费税、缓和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从自民党政权延续下来的难题,野田政权明确了自己的立场,表示出勇往直前不畏舆论批评的决心。这是富于勇气姿态。但是,这般勇气未必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政治成果,前途莫测,依然障碍重重。

怎样的制度造就“强有力的首相”

为什么“犹豫不决的政治”持续蔓延至今?以往在日本广为认知的,是基于“无责任体系”政治文化论下产生的“软弱无力的首相”论,而政治学者、京都大学教授待鸟聪史对此则抱有异议,他注意到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都出现过很多 “强有力的首相”(《政治文化与首相的领导力》,收录于《政治领导人与文化》一书,筒井清忠编著,千仓书房,2011年)。实际上,与战前相比,战后首相的平均任期更长,吉田茂、池田勇人、佐藤荣作、中曾根康弘、小泉纯一郎等不少人,任期都超过了1500天。就成为“强有力首相”的理由,待鸟聪史教授指出了“巧妙利用各种因素,抑制反对势力,使长期执政成为可能”这种政治技巧的重要性。问题是未能健全不断造就这种“强有力首相”的、“通过制度因素进行控制”的机制。

小泉首相以后的历任首相在领导力上遭受挫折的原因,不仅在于政治文化、首相本人的素质,这种制度上的约束也应考虑在内。比如,这种制度方面的约束,从大的范围来讲,包括:参议院权力过大导致的立法进程停滞不前;首相官邸在跨多个省厅议案上的调整能力、指挥能力不足;首相独自的政策制定人员缺乏;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的调整功能低下;首相官邸及内阁的宣传机能和预算存有局限;民主党、自民党作为现代政党组织的决策功能欠缺;还有日本媒体的政治分析能力不足等。通过进一步强化易于造就“强有力首相”的各种制度性要素,也许我们就会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政治领袖。日本是否会诞生“强有力的首相”?对此我们不可只寄期望于首相的个人素质,倒不如需要考虑构建一个应有全体国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否则,随意而毫无成效地继续对领导人的批判,日本国民就有可能将自己的民主毁在自己的手中。

(2012年1月27日)

野田佳彦 TPP 小泉纯一郎 众议院全体会议 日本重生元年 施政方针演说 提高消费税 自民党政权 领导力 细谷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