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抗议游行与全球化

政治外交

世界各地的市民运动风起云涌。中东“茉莉花革命”引发的“民主化”波澜、中国的抗议游行、俄罗斯大选中的市民抗议运动、美国“占领华尔街”的集会抗议活动……

这些市民运动的背景多种多样。既有对权威主义政治手法的反抗,也有对政府及政党干部的腐败的声讨。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愈发扩大,于是出现了要求改正的行动;还有对自由主义经济原理行之过度的批判之声。此外,还出现了民主化的发展使宗教广泛介入政治的逆反现象。再有,像欧洲那样,在传统的阶级观念很强的地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引发反体制运动,导致产生了极左与极右的极端运动。

“对全球化的反抗”只是表面现象

引发如此诸多动荡的共通原因,是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郁积起民众的不满。而在贫富差距存在的同时,许多国家社会流动性呈减少迹象,它直接影响到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这才是问题所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者说为什么问题愈发严重了呢?

不言而喻,其基本原因之一在于全球化的进展。市场原理的普及和民主主义的扩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导致了自由竞争的强化,不可否认,竞争失败者的不满为此日益积压膨胀。但是,如果把现在的世界现象视为只是对全球化过程中贫富差距扩大的不满,那么可以认为这种观点略显肤浅了。

本来,全球化是一个世界规模的同化和融合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排斥和异化的过程。如果不排除乃至摒弃不适合市场原理和民主化的事物,同化与融合就不可能实现。违背市场原理的事物与其说是败退出市场,更多的实际上是被市场所排除。失业者中,虽然存在着雇佣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低学历、外国国籍等)而被市场排斥在外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可以说在政治上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民主化必须与世俗同流之处,宗教与政治紧密结合的运动,事实上有着被“民主的”政治进程所排除的倾向。

从根本上解决“排斥与异化”

这样看来,现在世界上此起彼伏的相当大部分市民运动的原因,与其说在于反抗全球化或是意欲矫正其缺陷,不如说全球化本来存在着问题,即全球化原本既是加深依存、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排斥与异化”的过程,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导火线。

虽说如此,我们也不应持有反对全球化或是救济竞争中失败者的想法,重要的是要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化特有的“排斥与异化”这一机制本身。

(2012年2月9日)

 

政治 民主化 全球化 抗议运动 小仓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