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疏远、纽带

社会 文化

在重建中透视社会

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像在经海啸袭击变为荒凉旷野的城镇里,平常见不到的建筑物地基裸露无余那样,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了过去不曾意识到的人类社会的许多侧面。其中之一就是社会纽带的重要性。在灾区没有看到明目张胆的抢劫、赈灾志愿者活跃非常踊跃等等,再一次凸显了纽带的重要性。

但是,灾害总是将“受害者”和未受害者区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由此往往产生出“疏远” 受害者的倾向。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们在成为同情对象的同时,也苦于被社会疏远。

正因为受害者往往有容易被社会“疏远”的危险,因此受灾社区便试图尽力回避人们之间更大的分裂。比如,此次大震灾后虽然没有看到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但电脑、家电被盗等“小”偷窃行为并非没有发生。但是人们不愿意谈论这些。因为一旦谈论起来,社区就会热衷于搜寻犯人,从而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的裂痕。

避免受害者被“疏远”的尝试

重建断裂的社会纽带也非轻而易举之事。从物理角度看,存在迁移、建设问题,加之迄今蕴藏着的人际关系的纠葛,在重建过程中表现出来,就重建方针达成协议也会困难重重。

灾后复兴与重建的过程,伴随着特别认定受害者、判明受害规模和研究支援方式等一系列工作。而这些工作必然是一个将受害者从一般社会中暂且分离出去的过程。从受害者角度来看,这个过程既是重建的过程,同时也是被疏远的时期。

现在,驻世界各国的日本大使馆,陆续开展了感谢各国民众支援日本赈灾的活动。其第一层意义当然是感谢,但同时也是防止日本在不知不觉中作为“受害者”而被疏远的一种尝试。因为各国在继续支援日本的同时,以旅游、留学、出差目的前来日本的人数依然徘徊不前。这暗示着震灾加上日本核电站事故造成的辐射问题,受害的日本在一定意义上被视为“加害者”而受到了“疏远”。

今后海外对日本的真正支援,是人们更多地来日本访问。这不是基于经济理由,而是为了重新明确与日本的纽带关系。

(2012年3月17日)

复兴 小仓和夫 东日本大震灾 灾区 疏远 纽带 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