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首富马云、孙正义的创业(二)

文化 生活

创办中国黄页

回国后,马云立即召集了24位朋友到家中商谈办网络公司,结果只有一人赞成。马云想了一晚上,最后决定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干。4月,他辞去教职,创办了“中国黄页(chinapage.com)” ,这也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公司共4位股东,马云夫妇以及两位朋友。员工只有3人,马云夫妇和其中一位股东,他也是那天唯一投赞成票的人。

租了一间办公室,预付一年房租,添置办公用品后,10万创办资金就只剩下200元了。公司唯一的一台电脑是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台笔记本。

当时,中国还没有开通互联网服务。他们就租用美国的服务器,将中国企业资料用EMS寄到美国。美国合作方制成网页上载后,再打印出来寄回中国。每个主页收费2至3万。

刚开始,举步维艰。本来国内人就对互联网陌生,又无法上网证实,再加上马云长了一张“骗子脸”,只看到打印的网页,企业主很难相信自己的公司真的上了网。这时,马云只能告诉他们网站地址,让他们打电话到美国找人确认。

几个月后,中国终于有了互联网服务,公司也可以自做网页了。到年底,营业额突破100万,公司账目持平了。

阿里巴巴公司总部

赴京建设EDI

眼看苦尽甘来,马云却迎来一次重大挫折。

1996年,中国一夜之间冒出了无数网络公司。刚开始盈利的中国黄页面临着挑战。杭州的一家国企西湖网联盯上了中国黄页的前景,也鱼目混珠地办了一个中国黄页(chinesepage.com)来瓜分市场。对方以雄厚的3亿资本金为后盾,大打价格战,马云被逼到了绝路。为了生存,马云不得不忍痛让中国黄页与西湖网联合资。合资后,中国黄页占股30%,对方占股70%,马云失去话语权。马云的目标一直是世界级网站,而对方只图赚快钱。眼见中国黄页不可掌控地偏离了自己理想,马云产生了去意。经贸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曾一再邀请马云去建设网站,这时马云决定率领8人团队(后来陆续又有人从杭州来投奔)应邀前往。跟随马云创业的其他员工也哭闹着要跟随去。马云不忍让中国黄页彻底垮掉,硬着心肠劝阻了他们,并把自己所持有的中国黄页21%的股份悉数分给了这些老部下。马云离开时,中国黄页的营业额已经达到了700万。

1997年底,马云和团队进京,负责开发EDI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马云出任EDI的信息部主任。

创建阿里巴巴

在建设EDI站点的这一段时间,马云极大地扩大了他的人脉,也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经过一年的努力,站点取得巨大成功,被国家定为推荐优秀站点。同时实现了数百万的利润,当时的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誉之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可是,马云却感到失落。因为EDI只是一个用光纤连接各地的内网,马云无数次提议将其放到互联网上,始终没有如愿。他感觉在政府体制内做事太受掣肘,决心回杭州重建自己心中的网站。

一天,他集合了当初带来的团队,让大家选择:一是留京,他负责介绍进雅虎等公司拿高薪,二是跟他回家,每月800元工资,到他家上班。说完,马云解散了众人,让他们回家考虑三天。谁料,已经离去的众人不到五分钟就一个个先后回来了,表示要追随马云回杭州。18个人,一个不少。马云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1999年2月21日,在杭州的马云家,18个人正在听着马云的慷慨陈词:“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场革命。”阿里巴巴就这样成立了。大家凑了50万本金,办公地点就在马云家。

1999年3月阿里巴巴网站在杭州正式推出。马云设定了三个目标:第一,公司要存活80年。第二,面向中国中小企业。第三,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网站要进入全球排名前十位。

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大话,可马云却是当真的。

走向坦途

为了全球通用,马云冥思苦想出“阿里巴巴”这个公司名,谁知,注册域名时发现“alibaba”早被一个加拿大人注册了。马云当机立断用1万美元高价向他收购了这个域名。这是50万本金的第一笔开销。

那时,办网站其实就是烧钱。网站获得风投资金,加大宣传,再拉来更多的风投。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国内大网站的广告铺天盖地。

马云却决定闭门造车,6个月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专注于做好网站。当时,中国即将加入世贸,众多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开拓外贸通道。阿里巴巴盯住了这块蛋糕,开发出便于操作的BBS交易平台。最终在几年后胜出,完全占据了这个市场。

立志做世界级网站的阿里巴巴也引起了美国《商业周刊》的好奇。美国记者专访了阿里巴巴,也就是马云的家,看见20余名员工挤在不大的住宅里紧张地忙碌着。他又震惊又感叹。

《商业周刊》的报道把阿里巴巴的名声传向了世界,不仅来自海外的网站访问者和会员呈几何增加,风投资金也纷纷前来探水。这时几乎已弹尽粮绝的马云,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他说,之所以要办一个80年的公司,就是准备用一生去做一件事。如果员工耐不住寂寞,投资商急于上市圈钱,就让他们离开好了。我的目标是长远的,风投也要有长期不赢利的觉悟。

在拒绝了38家风投后,1999年10月他接受了高盛的500万美元长期投资。

从此,阿里巴巴业绩飞速发展,走上了坦途。

2000年又获日本软银的2000万美元投资。这笔宝贵的资金帮助马云熬过了随后到来的互联网严冬。

孙正义 软银 淘宝网 马云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