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尔必达破产看产业政策的“缺失”

财经

上个世纪80年代,DRAM半导体曾是日本大型电机制造商的收益来源。之后,由于收支状况恶化,多家企业对DRAM事业进行整合后组建了日本唯一的DRAM厂商——尔必达内存,但它也在今年2月宣告破产。为尔必达提供资金支援的日本政府的产业政策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制造业战后最大规模的破产事件

2012年2月末,日本唯一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厂商、DRAM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三的尔必达(ELPIDA)内存公司申请适用《公司再生法》,宣告经营破产,负债总额高达4480亿日元,这是战后制造业领域出现的最大规模的破产事件。2009年6月末,经济产业省认定尔必达适用《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后,该公司获得了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政投银)的增资(300亿日元)以及政投银与民间银行团体提供的融资(约1000亿日元),暂时度过了难关,至今已过去近3年时间。在此,我想结合日本政府及经济产业省的产业政策评述此次失败并为今后政策的方向性提出建议。

如果在此先作结论,笔者认为,这次失败并非由于产业政策是多余的,而是因为深层次产业政策的缺失,以及政策中蕴含的智慧与韧性不足。以下将会涉及这一点,但是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尔必达公司自身的问题。

坂本社长负有不可逃避的经营责任

在申请适用《公司再生法》新闻发布会开头,尔必达内存公司的坂本幸雄社长(左)俯首致歉(2012年2月27日,图片:产经新闻社)

尽管鲜有报道,但准确地说,救济该公司时的法律认定,其实是针对以适用于手机等数码消费电子产品的“PREMIER DRAM”为核心的事业重建计划的认定。2010年,该公司的PREMIER DRAM销售额的确实现了大幅增长。然而即便如此,其销售额在当年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30%而已。从2009年获得政府救济起,该公司本应将用于个人电脑领域的普通DRAM产能转移到台湾,将广岛工厂的中心业务转向PREMIER DRAM的生产,但据2011年9月末的报道,实际上该公司将把相当于广岛工厂12万块/月产能中大约40%的5万块份额“今后”转移到台湾。换而言之,可以认为该公司大大推迟了普通DRAM产能向台湾转移的时间。说得再准确一点,与其说是生产线的实物“转移”出现了滞后,或许更应该认为PREMIER DRAM没有实现预期中的增长,导致广岛工厂不得不制造普通DRAM,转移所需的产能增幅超出了计划水平,转移工作没有跟上。

上述问题的实际情况与该公司阪本幸雄社长和宣传部门的说明有所出入,这揭示了PREMIER DRAM并未像预想中那样受到全球大客户的欢迎这一事实。可以认为,其最大原因在于,该产品与闪存相结合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较弱。尽管该公司也拥有三维积层技术等尖端技术实力,但该公司在关于闪存的选择问题上却屡屡出现失败。虽然阪本社长一直对公众宣称是日元升值造成了经营困难,但他无法逃避在闪存业务方面的失败责任。

脱离实际的经济产业省

接下来谈一谈产业政策。日本社会中抨击经济产业省的声音很多,他们认为这次也应为该公司提供追加救济措施。但这种要求“进一步出资和融资”的呼声是错误的。反复出资和融资并没有任何功效。另一方面,也有批评观点认为2009年由政府主导提供救济的行为属于“多余的”产业政策。但这种批评也是不正确的。

尔必达公司的坂本社长一直宣称,除了日元升值以外,作为一个制造业国家的日本还存在其他诸多不利的因素,这些都是令该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的重要原因,他的部分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折旧制度过于死板和一刀切问题、税务上对有关会计上的设备损耗处理的损失认定含糊不清的问题等。目前,基于《产值比例法》的折旧制度事实上仅适用于矿山等领域,在半导体及其他高科技设备投资型企业几乎很难适用。不过,应该促使高科技企业也适用该制度,经济产业省应该在这些方面更加积极地与财务省和国税厅展开交涉,即便现在开始也不迟,而且应该予以推进。如果缺少这些措施,各种折旧、亏损相关费用和税金过高,那么包括所谓的母体工厂(国内外工厂的核心工厂)在内,扎根日本国内的设备投资型高科技工厂就会倒闭。从这一点来说,尔必达的破产并非显示产业政策“多余”的指标,而是表明政策“缺失”的指标。除了坂本社长应承担经营责任外,经济产业省恐怕也应该为2009年提供救济后自己的“玩忽职守”承担次要责任。

尔必达内存公司的坂本社长从二阶俊博经济产业大臣(时任,右)手中接过基于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的认定书(2009年6月30日,图片:时事通信社)

产业政策的第二个问题在于,政策缺乏“智慧”和强有力的“韧性”。2009年,当时曾提出了集结台湾各家DRAM厂商与尔必达联手合作的方案(即“台湾内存”公司构想),却很快就夭折了。对此,即使惋叹台湾政府软弱无力也无济于事的。日本的经济产业省本应在充分掌握台湾政经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推出明智的产业政策,但它却依据十分肤浅的信息制定了产业政策。或者说,即使最初的构想未能如愿实现,也应该相继推出下一步改善政策,但该省的参与完全是一种草率且不彻底的行动。换而言之,它缺少了韧性。其深层原因在于,该省形成了一种特质,即只信赖那些著名企业和大型企业等所谓的现有权威,并不重视现实层面的其他信息;此外,力图规避风险的态度也是一个背景因素。在这一点上,现在的日本大企业与经济产业省可谓“一丘之貉”。脱离现实的经济产业省,已与战后强有力的通商产业省不可同日而语。

未来理想的半导体产业政策

最后,我想简要介绍一下日本在半导体领域的产业政策,并对未来的理想政策略作思考。日本的半导体产业政策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肖克利(出生于英国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译注)等人发明晶体管时期就已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我们无法在此对其一一做出详细评述。但伴随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而诞生的日美半导体协议,或许是该政策中的一个亮点。借助这一协议,美国得以向日本的电子机器厂商销售民用半导体等产品;同时,美光科技公司等企业也因此避免了DRAM以外在劫难逃的破产局面。而美光科技公司如今正意欲收购尔必达。(*1)对比日美的产业政策,到底哪一方更加明智和坚韧呢?是缺乏产业政策的美国?纯属无稽之谈。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实可谓深不可测。

当前,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危机并不只是尔必达这一个问题,包括系统LSI(高密度集成电路)厂商等在内,可谓狼烟四起。如果经济产业省足够明智的话,或许就应该将作为系统LSI制造商(不从事设计,专门负责制造的厂商)而具有商业发展机会的瑞萨电子公司的山形工厂(原NEC电子[N Ele]山形工厂)等部门从该公司拆分出来,采取措施扶持具有收益性的典范。应该通过上述努力,依靠包括曾与原NEC电子有过合作关系的美国IBM在内的日美企业,为世界提供有别于全球最大半导体制造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的另一个选择。然而,产业革新机构等部门正在着手实施的方案中甚至宣称将要解散山形工厂,最终似乎还是没能有效利用山形工厂。人们甚至认为经济产业省对该工厂只是侧目旁视。如果经济产业省能够从大企业间纵横捭阖这种令人生厌的老套传统方案中摆脱出来,充分利用符合一线实际的深度信息,制定出战后那种能够鼓舞一线士气的强有力的产业政策,那么日本国内的半导体工厂和设计队伍也还大有创造收益的潜力。该省是否会着手积极推进这样的政策?未来将对今后的产业政策做出评价。

(2012年4月7日)

(*1) ^ (编辑部注)尔必达内存公司5月10日宣布,它已与重整援助企业美国美光科技公司之间就缔结相关援助协议开始进行谈判,如果正式达成协议,尔必达将被美光收买,实际上成为其完全子公司。

美国 台湾 制造业 日元升值 半导体 产业政策 尔必达内存 DRAM 经济产业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