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绩优良的日本综合商社从何而来?为何物?走向何方?
财经-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正如人们所说的“失去的20年”一样,日本经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处于低增长状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综合商社(融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情报和物流等综合机能为一体的日本独特的贸易组织——译注)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业绩。人们常常会指出,这一现象的背景因素主要是各公司在资源及能源相关投资方面的收益大幅膨胀,作为投资公司的色彩属性越来越鲜明。那么,它们创下优良业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发展走向又会如何呢?
笔者从前年秋季至今年3月的一年半时间内,作为主审参与了商社业界团体——日本贸易会主办的“综合商社原论特别研究会”,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出版了《综合商社研究 其源流、成立与发展》(东洋经济新报社发行)一书。本文将以此书为依据,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并对综合商社这一日本特有的行业形态之未来作一展望。
日本7家综合商社2011年度业绩(合并决算,2011年4月-2012年3月)
销售额 | 营业收益 | 纯利润 | |
---|---|---|---|
三菱商事 | 201263亿日元 | 2711亿日元 | 4538亿日元 |
伊藤忠商事 | 119782亿日元 | 2726亿日元 | 3005亿日元 ※历史最佳业绩 |
丸红 | 105843亿日元 | 1573亿日元 | 1721亿日元 ※历史最佳业绩 |
三井物产 | 104811亿日元 | 3483亿日元 | 4344亿日元 ※历史最佳业绩 |
住友商事 | 82730亿日元 | 2198亿日元 | 2506亿日元 ※历史最佳业绩 |
丰田通商 | 59167亿日元 | 924亿日元 | 662亿日元 |
双日 | 44942亿日元 | 645亿日元 | ▲36亿日元 |
注:各公司的销售额及营业收益均按日本的会计习惯统计。丰田通商与双日以外的其他各公司的纯利润按美国会计标准或国际会计标准(IFRS)计算。不足亿日元部分舍去。
日本的综合商社何时、因何而成立?
第一个问题是,综合商社何时成立,又是因何而成立?
1945年8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败北的日本被同盟国占领。战后的贸易,基于占领军的方针,起步于由政府控制的管理贸易。之后,1950年重启了自由贸易,在商社活动日益活跃的过程中,综合商社逐步形成。首先是关西系统的纤维类专业商社(伊藤忠商事、东洋棉花(*1)、日绵实业(*2)、丸红等),它们与钢铁类专业商社(岩井产业、日商(*3)等)通过扩充新部门、借助吸收兼并扩大商业权利等方式,掀起了向综合商社迈进的潮流。继此之后,在占领军的财阀解体政策下被迫解散并已分化为多个小企业的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分别实现了大联合,进而住友商事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截至经济高速增长期的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综合商社群就这样形成了。
上述综合商社化发展潮流是以战前的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商社巨头为范本的。尽管战前并不存在综合商社这个说法,但上述几家公司的经营对象种类繁多,且长期从事其他非贸易业务和事业投资活动,完全称得上是综合商社的原型。
如果参照战后综合商社的形成与战前综合商社原型的形成的案例来思考综合商社在日本的成立条件,可以举出以下四点。(1)作为一项国策,振兴贸易的必要性很高,(2)当时的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低、受歧视的产品较多,对象国的商业习惯与本国大相径庭,(3)当时正值经济迅速发展、贸易量迅速扩大的时期,(4)作为财阀(战前)、企业集团(战后)的一员曾与国内制造业关系密切。
综合商社是否为日本特有的行业形态?
第二,我们来探讨一下综合商社是否真为日本特有之物。在2012年发布的“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中,就全球贸易公司(Trading Companies)排名来看,17家公司中日本商社占有8席,且前6名清一色为日本的综合商社。此外,还有韩国的4家企业上榜,17家公司均为亚洲企业。(2010年的排名中,22家上榜贸易公司中有两家欧洲企业,但在2012年的排名中销声匿迹。而美国企业在2010年也未见榜上提名。)
其中,韩国的贸易公司虽与日本的综合商社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也较多,比如未能摆脱财阀的窗口性地位、进口比例较低等。另外,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类似于综合商社的企业,但其规模远不及日本的商社。不过,未来在中国等新兴国家也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综合商社型的企业单位。
回顾发达国家的历史,英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已存在类似于日本综合商社的跨国贸易公司,经营品种繁杂多样,交易活动十分活跃。其中几家公司在战后仍继续生存至20世纪70-80年代,但因之后公开发行股票,迫于资本市场要求,不得不专注于高收益实业,所以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转型为专业贸易公司及制造公司。德国截至20世纪头十年,专业贸易公司承担着出口业务,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开始直接出口,所以专业贸易公司改为只负责中小企业产品和以发展中国家为对象的业务了。而美国,因为出口原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比较小,不很重视海外市场的营销,所以贸易公司的活动一直比较低调。
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全球贸易公司(Trading Companies)排名(2012年)
1位 | 三菱商事 |
2位 | 三井物产 |
3位 | 住友商事 |
4位 | 伊藤忠商事 |
5位 | 丸红 |
6位 | 丰田通商 |
7位 | 利丰(香港) |
8位 | 三星物产(韩国) |
9位 | 双日 |
10位 | Adani Enterprises(印度) |
11位 | SK Networks(韩国) |
12位 | 五矿发展(中国) |
13位 | Hanwha Corp(韩国) |
14位 | 上海物资贸易(中国) |
15位 | 厦门建发(中国) |
16位 | LG商事(韩国) |
17位 | 兼松 |
出处:「The World's Biggest Public Companies」,福布斯网站,2012年4月18日
综合商社走向何方?
第三,让我们来看看综合商社的变迁以及未来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泡沫经济破灭后,不良资产折旧成为沉重负担,2000年左右,综合商社通过兼并重组,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双日、丰田通商、丸红、三井物产、三菱商事等7家综合商社。
现代的综合商社,具有通过附属子公司进军多种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不具经营权的投资对象方获得的投资收益(红利)也为收益的增加助有一臂之力。我们不妨用“综合事业运营与事业投资公司”来形容这种企业形态。这里最重要的是,作为其基础的贸易(进出口及在国内外开展的传统型商品交易)业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伴随经济走向成熟,上述日本综合商社的四个成立条件均在弱化。但另一方面,由于事业领域的分散,提高了风险规避能力;而且,通过涉足多种行业业务,扩大收益机会,从而增强了发现新的供需和收益源并使之实现商业化的能力,这些因素都巩固了综合商社继续生存基础。
不仅如此,现代日本的综合商社还拥有积极面对困难、实现自我变革的能力,因此很有可能作为一种独特的经营实体在世界上继续发展下去。
美国 中国 英国 韩国 经济 德国 贸易 出口 进口 投资 能源 资源 田中隆之 Tanaka Takayuki 商社 综合商社 三菱商事 伊藤忠商事 丸红 三井物产 住友商事 丰田通商 双日 财阀 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