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亚洲各国展开合作,发展日本的科学技术
财经 科学 技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徘徊不前的日本科学技术
不久前,京都大学的山中伸弥教授荣获了2012年的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这表明日本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水平受到肯定,令人感到十分欣喜。然而,当前日本科技的发展情况未必称得上一帆风顺,莫如说处在徘徊和倒退的形势之中。
要调查各国基础科学的实力,通常的做法是比较研究人员发表的科研成果论文的数量。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根据汤姆森路透(thomsonreuters)公司等的数据,统计了各国论文数量的占比情况,从2008年至2010年期间的平均值来看,美国占27.5%,居世界第一,中国为11.1%,英国和德国分别为7.6%和7.4%,而日本为6.6%,排名全球第5。1998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日本还曾与英国争夺过老二的位子,近年来却处于长期低落状态之中。
从研究论文的质量来看,那么日本的倒退更是显而易见。研究论文的质量,通常是根据它被其他研究人员引用的次数(被引用度)来衡量的。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考虑了被引用度因素的基础上,对全球前10%优秀论文,公布了各国在其中的占比和名次。从2008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来看,美国的占比为42.3%,居世界第一,英国、德国、中国、法国、加拿大依次为12.0%、11.0%、9.2%、7.4%、6.2%,日本为5.9%,排名第7。2000年前后,日本曾排名第4,仅次于美英法,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退步明显。
论文发表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 | 全球前10%优秀论文中各国的占比和名次 | |||
---|---|---|---|---|
排名 | 国家 | 占比 | 国家 | 占比 |
1 | 美国 | 27.5% | 美国 | 42.3% |
2 | 中国 | 11.1% | 英国 | 12.0% |
3 | 英国 | 7.6% | 德国 | 11.0% |
4 | 德国 | 7.4% | 中国 | 9.2% |
5 | 日本 | 6.6% | 法国 | 7.4% |
6 | 法国 | 5.4% | 加拿大 | 6.2% |
7 | 加拿大 | 4.5% | 日本 | 5.9% |
8 | 意大利 | 4.4% | 意大利 | 5.6% |
9 | 西班牙 | 3.7% | 西班牙 | 4.5% |
10 | 印度 | 3.7% | 荷兰 | 4.4% |
注:数字为2008年-2010年期间的平均值
出处: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科学研究的分析比较2011》
资金匮乏与人才短缺
我们可以将近年来研究开发经费的增长乏力视为导致日本科学研究出现停滞、倒退的原因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各国都加速了对科学技术领域的投资。中国和韩国的研究开发经费在10年间分别增长了6倍和1.5倍;尽管欧美不及中韩两国,但也增长了近1倍。而日本在2000年至2009年这10年间仅增长了5.9%。因此,在宇宙开发等大型项目和大型设施建设方面都不尽如人意。
经费使用方法的僵化也是一个问题。日本有一笔用于支持基础研究的资金,叫做科学研究费补助金,但有人指出,多年来,总额2000亿日元的规模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而且那些年事已高、跟不上世界研究潮流却位居要职的研究人员常常过度干预经费的分配问题。此外,认为东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研究人员得到优待,地方上的研究人员不受待见的意见也很多。
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在于难以确保人才。近年来,为获得优秀科技人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2008年,中国大约拥有160万名研究人员,高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约140万人,而日本约有70万(专职换算(*1)),仅为中国和美国的一半或一半以下。同时,人们还指出日本存在女性研究人员比例较低、年轻研究人员无法充分施展才华、优秀的外国研究人员不愿来日本等诸多问题。许多辛苦获得博士学位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研究人员满足于博士后这种附带任期的不稳定待遇的现象,尤其成为一大问题。
制度上的问题
除了资金与人才外,支撑科学技术发展的体系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日本在这方面也存在大量课题。在日本,开展研究活动的主力是国立大学,2004年,为提升自主性,日本的大学全部实现了法人化转型,但此后并未取得足够的成果。负责分配研究资金的部门以各个省(相当于中国的部委——译注)为单位独立存在,在国家层面缺乏整体性。同时,即使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也往往会在争取国际标准认证的竞争中败北,进而丧失商机。
此外,有人指出,尽管本次山中教授荣获诺贝尔奖反映了日本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领域拥有极高水平,但如果要在制药和临床中应用这项成果,由于日本国内法规僵化,所以很可能落后于欧美各国。
怎样才能重振处于这种状态中的日本科学技术呢?正面解决的方法是不断改革科学技术体系,扩大研究开发投资,增加研究人才。可是,考虑到日本目前的财政状况和未来进一步加剧的少子高龄化问题,这种做法的难度极大。就连福利、养老金、医疗等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也面临缩减的困境。尽管需要相关人士团结一致努力争取,但想要在普通国民关注度较低的科技领域增加预算,恐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吧。
通过研究基金与亚洲各国展开合作
我认为,作为辅助措施,日本应与中国、韩国、东南亚等各邻国联手构建可以最大程度地共享科技人才和资金的合作关系,与欧美国家展开科技竞争。就合作内容而言,比如可以共同建设新一代同步辐射设施等。位于兵库县的大型同步辐射设施“SPring-8”建设费用约为1100亿日元左右。今后,日本应与周边邻国共同出资建设这种耗资达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大型共用设施,推进区域合作。要通过合作,让各国有限的预算和人才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
各国共同出资设立并运用研究基金对推进区域人才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欧洲,欧洲研究基金就一直在致力于推进覆盖欧洲全境的区域人才交流活动。是否可以考虑,日渐成长为科技发达国家的日中韩三国按照适当的比例出资设立基金,由该基金为三国及周边亚洲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供研究经费这样的做法呢?作为研究人员,有必要通过与外国研究人员切磋交流来提高自己的研究潜能,但日本的研究人员却缺乏这样的机会和经历。美国拥有能够吸引全球科研人员的魅力。欧洲则通过欧盟(EU)等组织则为整个欧洲的人才交流倾心竭力。虽然近年来亚洲各国研究人员的研究水平也得到了迅速提升,但他们向往的是那些欧美国家。如果能够设立亚洲研究人员的研究基金,构建起研究人员在亚洲区域内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还有利于加强各国间的经济联系。
目前,政治问题成为了日中、日韩之间的关注焦点,推进科技合作也为此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孤立主义无法开创日本科学技术的未来。我们应该拿出勇气,努力加强、促进与亚洲邻国之间的科技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实现政治、经济各领域国际合作的突破口。
(*1) ^ 为进行国际比较,依据从事研究活动的时间换算得出的研究人员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