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主导亚投行的看法:日本无论加入与否,需要多渠道参与

政治外交 财经

对于亚投行,日本应该推进着眼于构建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综合性宏观规划。

亚投行,实现“一带一路”的手段之一

正当人们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关注度日益高涨之际,亚洲开发银行(ADB,以下简称“亚行”)年会5月上旬在巴库开幕。在年会上,亚行呼吁进行包括扩大融资能力、加强官民协作等改革。

在谈论亚投行问题时,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对美国主导下的国际金融秩序的挑战,并争论日本是否应该加入亚投行等,很多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我国今后应如何应对亚投行上。但是,在关注how(如何应对)的同时,对what(建设怎样的亚洲)进行研讨也很重要。在研究“what”时,有必要先了解亚投行成立的背景,亦即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试着梳理一下在推进亚洲事务发展中亚行和亚投行之间的关系。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提出的。它以从中国经中亚到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一带)和从中国经东南亚、印度洋、中东、非洲到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一路)为中心,是包罗了陆上和海上的新的丝绸之路,目的在于促进贸易与投资,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中国来看,亚投行不过是实现这一构想的一个手段而已。 

海外投资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源保障因素相互交织

“一带一路”的背后,是中国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其中,笔者特别关注的是以下三点:①为应对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变化,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抑制过度的国内投资;②巨额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运用和人民币国际化;③中国的资源保障问题。

在中国,为解决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以往过度投资的后遗症等问题,经济结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必须通过抑制国内过剩投资,扩大海外投资,促进中国企业进军海外,使经济过渡到稳定增长阶段。中国在世界海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1.2%扩大到2013年的7.2%。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巨额外汇储备的多样化投资运用和人民币的国际化,“一带一路”与这些努力是一致的。根据为银行结算提供通信服务的国际合作组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所占的比例,随着在国外和香港的交易的扩大,从2012年底的0.6%上升至2014年底的2.2%。欧洲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投行的英国,2013年与中国签署了货币互换(SWAP)协议,发行以人民币结算的债券等等,欧洲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心度也很高。

中国资源保障的动向也值得关注。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粗钢(生产)和煤炭(消费)都占到了世界的大约五成,而原油和天然气(消费)的世界份额也逐年上升。随着最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资源需求增长的幅度收窄,但为了供养13亿人口,采取措施保障资源是必须的。中国政府积极投资和援助资源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确保资源输送通道的意图。

亚投行作为多边架构出现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构想,中国政府正多重准备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框架。其中,在已有的基金等双边框架之外,亚投行开创了一个融合了其他新兴国家和经济圈的多边框架,成为对外多元化战略的象征。

双边框架中,有运用外汇储备开展投资活动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2009年)以及4月份已决定向巴基斯坦水电站项目投资的丝路基金(2014年)等。而关于多边框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南非这五个新兴国家,2014年7月已经就成立新开发银行(NDB)达成了一致。

新开发银行以2016年中期开始融资为目标。与这些动作并行的,是中国政府在2013年秋季访问东南亚时倡议成立亚投行,早早获得了东盟和中东等的赞同,作为主要成员国推进筹备工作。在确定57个国家成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之后,4月27日创始成员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据说还在继续向日本征询加入意向。

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亚行、亚投行的关系

在新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总体来说对于亚投行的成立是受到欢迎的。根据亚行的估算,从2010年至2020年,亚洲地区所需的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约为8万亿美元。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亚投行的运行管理和融资审查标准问题,今后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但亚投行的出现导致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得以扩大,这也是亚行所期待的。

以消除贫困为目标创办于1966年的亚行,现已有67个国家和地区加盟。亚行的资本金大约为1600亿美元。亚投行计划今后将资本金扩充至1000亿美元的规模,其规模将来也有可能与亚行相当。亚投行的融资对象预计将限定在基础设施领域。而在亚行的整体融资中,基础设施领域所占的比重从2003~2007年的67%上升到2008~2012年的72%。两者的重点投资对象领域有所重叠。

关键是扩大基础设施贷款,重视包容性增长

有人担心随着今后亚投行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亚行的存在将受到威胁。真的会这样吗?先从结论说起,我认为亚投行在实施基础设施投资时,与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特别是亚行之间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当然,亚行也有改革的必要性,在与亚投行的合作中,亚行的作用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只有基础设施投资的量的扩大,是不可能实现亚洲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国际金融机构近年提出了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的目标。亚行也把基础设施投资置于更具包容性的框架中来处理。比如在不丹,建设水电站的同时,还一并扩大当地的电力供应网络。而且,以基础设施投资为起点,推进实施教育、金融、健康等领域的项目,以创造环境,促进和支持当地的自主发展,努力提高整体融资的效率。

一般说来,不管是官方还是民营,在新兴国家的投资绩效,会受到经济和社会环境、市场及政府工作效率等的强烈影响。如果只把焦点对准基础设施投资的个案,那么在判断项目可行性时会伴随风险。作为前提条件,应从以下方面多角度判断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行性: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外债余额等在内,融资对象国是否有充分的偿还能力;②各国或各地区的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规划是否妥当;③是否为优先度高的项目等等。从中长期看,希望亚行和亚投行能够共同分享对亚洲地区综合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设计。 

我国应多渠道地为亚洲发展做出贡献

鉴于亚行和亚投行的关系,我国作为亚行最大出资国之一,应做出贡献的地方是很多的。在过去50年里,日本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和私营企业的投资,参与了亚洲的发展项目。利用在此期间积累的经验和建立的网络,日本将能对整个亚洲的中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很多人只把焦点放在基础设施投资上,但其实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稳妥顺利地进行运作管理也是极为重要的。日本在运营和管理基础设施方面具有优势,可以通过人力资源支持和技术援助,帮助提升基础设施投资的效果。

只把目光放在是否加入亚投行上并非良策。为了亚洲地区的持续增长,日本应利用多种渠道,诸如通过ODA(政府开发援助)、技术援助、人才支持、加强官民合作、与亚行及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新的国际金融框架的制定,构建并实现亚洲地区基础设施的宏观规划。

(2015年5月15日)

中国 欧洲 习近平 万隆会议 AIIB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