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堂——“一起做”“一起吃”的重要性

社会

为那些在家里无法充分摄取食物的单亲家庭儿童免费或廉价提供餐饮的“儿童食堂”,正在全国范围内增加。本文介绍针对儿童贫困和单独就餐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从学校看到的儿童贫困现象

从2005年开始,笔者一直以学校社工的身份从事有关儿童问题工作。这项工作的任务是充分认识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产生的问题与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他们提供教育保障并改善他们的生活。

现今孩子们的以下这类问题,并非发生在特定地区。

——去逃学的孩子家家访,看到的是凌乱不堪的东西堆满房间,他们要照顾年幼的弟妹,连饭也吃不好,家里还散发着一股异味。在健康和卫生两方面都令人担心。

——因患龋病,导致满口虫牙蛀牙,多年未经治疗。他们也没有系统接受耳鼻科的诊疗,不能进游泳池。

——初中生在公寓内聚众闹事,或和伙伴一起反复盗窃。

这样的孩子,根本不是去上学的状态。

学校方面要求家长共同配合来改善孩子们的处境,但多数情况是,学校根本联系不上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当我们去走访那些放心不下的孩子们的家庭时,看到的是他们的家长内心的苦恼及其面对的贫困问题。

贫困与疏于照管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位家长患有智力障碍,理财和做家务都有困难。她既没有跟任何人学过做饭,也没拿过菜刀。所以,他们在外就餐的次数增加,低保费半个月就花光了。还有一位家长,因为是单亲,每天早出晚归地工作,抽不出时间去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品,也没空检查孩子的作业,不仅经济窘迫,而且也无暇陪伴孩子。

此外,还有不少家长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比如有的人以前胜任一切家务,现在却无论如何也支配不动自己的身体。孩子们便学着做帮手,哥哥姐姐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

结果是孩子们被置于了“疏于照管(Neglect)”的处境中。所谓“疏于照管”,指的是未给予一个人生活所必需的东西,包括衣食住以及充满爱意的招呼和眼神等。疏于照管在日语中表达为“拒绝养育”或“放弃育儿”,给人以父母有意不为孩子提供生活之所需的强烈印象。

然而,实际情况是家长本人也处于需要援助的状态,但他们中很多人却没有利用或并不了解福利制度。尽管他们拼命努力,也还是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另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可信赖的亲朋好友,孤立于社区,越来越缺乏“依赖别人的能力”。这种家庭贫困与儿童疏于照管交织而成的悲惨现实,由于其复杂性而很难被社会广泛理解。

在义务教育的起跑线上,即已萌生了不平等

导致这种现况进一步恶化的一大因素,是日本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并非无偿,不少费用是由家长来承担的。例如,进入公立学校时所需的校服(制服)、体操服、室内鞋、道具箱、双肩背包、学生书包等费用。

入学后还要缴纳数不清的费用,其中包括午餐费、远足和修学旅行等课外活动费,以及练习题集、针线包、实验和实习材料、俱乐部活动等费用。虽然有就学援助制度,但是在家庭经济状况难以支撑的情况下,一味地责怪那些无法优先考虑儿童教育费支出的家庭,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去指责那些无力承担这些费用的家长,已成为一种遍及日本全国的风气。而且,家长本人也以此为耻,在未能与任何人商量的状态下,就迎来了孩子的入学年龄。于是,有些孩子从站在义务教育起跑线上的那一刻起,“教育机会均等”就没有得到保障,失去了宝贵的成长进步的机会。

提供一个场所,共度傍晚时光

如今,为了缓解将全部责任都推卸给父母这种社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学校社工与地区援助者开始尝试各种方法为孩子们营造温馨之地,与他们“共度傍晚时光”。课余活动结束后的傍晚时分以及学校放假期间,孩子们可放心、安全地在这样的地方开展活动。

这些场所的共同之处是孩子们可以和成人一起进餐、游戏、争吵、学会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共同想方设法化解烦恼,而最大的特点是非常看重与别人共同进餐这件事。

例如,放学后的孩子们像回到家里一样,喊一声“我回来了”,陆续聚集到这些地方来共度傍晚时光。工作人员则回应一声“回来啦”,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接下来有的孩子和工作人员一起玩耍;有的孩子打开作业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旁边的志愿者;也有孩子独自一人安静地读书……,大家各自度过自己的傍晚时光。即便有孩子发生争吵,但也是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如果他们有人做出伤害其他孩子的行为,大人会及时予以批评,并有人跟他们一起来思考向别人道歉的方法。

到了晚饭的时间,孩子们和工作人员一起准备晚饭。然后大家齐声说“我开吃啦”,之后共进晚餐。那些平时总是独自一人吃饭的孩子,这一天可以和大家一起边聊边吃。你能看到一些孩子在不知不觉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总之,孩子们在这里理所应当地享受到的,都是此前不曾有的体验。比如,“可安心度过的时间”、“和别人一起共进晚餐”、“在大人的辅导下学习”等等。这里的一切活动,唤醒着儿童自身所具备的能力。孩子们既了解到小伙伴的痛苦,同时又看到他们在这里得到支援,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原来自己也可以借助他人之力的道理。孩子们将重新获得成长和进步的机会。父母也和支援者一道共同守望孩子们的成长,共同建构起新的关系。

为儿童制定周到的直接援助制度

考虑儿童贫困问题,也就是考虑成人贫困问题。上文介绍的实例由两方面因素交叠而成,一是父母贫困,二是在社会上被置于不利地位,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善,便会导致下一代依然无法摆脱贫困这样的悲惨现实。为了阻止贫困的延续,在给予父母经济援助的同时,为儿童提供周到的直接援助制度和场所也必不可缺。

具体来讲,是指免除校外活动费和伙食费,为上下学需要陪伴的孩子制定援助制度,建立无偿的奖学金制度。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在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体系中长大的孩子,为他们的升学及生活提供援助,为初中毕业生和高中辍学生提供他们希望得到的学习援助,并免除其医疗费用。

通过为“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直接提供获得本领的机会,可以防止贫困的不断发生。

在儿童食堂的推广中学习

2013年出台了《儿童贫困对策推进相关法律》,作为儿童贫困对策,为儿童提供容身之所的各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增加。除了国家采取的对策之外,作为各地区力所能及的措施,“儿童食堂”在民间团体、企业的善意中得到不断推广。

运营者包括饮食店主、寺庙住持、当地的志愿者团体等各方面人士。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改善贫困,有的是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的是为了与社区居民开展交流等等。但多数团体的一致目标,是创造一个让儿童可独自前来就餐的场所。

创设这样的场所意义重大,这里不仅聚集了儿童支援者,还吸引了不同职业、立场、年龄层和国籍的大人们,令大家开始一起正视生活在日本的孩子们所面临的危机。通过儿童食堂的运营,不仅仅是经济困难的家庭,许许多多的大人们都开始注意到孩子们在“吃饭”问题上的危机状态,并开始携手共同谋求改善方法。

社会也逐渐开始关心儿童的贫困对策,儿童食堂的报道还登上了大报的头版。今后,为了拥有与更多的人一起思考这些问题的机会,有必要将这个问题进一步“可视化”(*1),而把它作为一件“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出于这种思考,包括笔者在内,帮助孩子们度过傍晚时光的实践者们与艺术家合作,创作了共度傍晚时光场所的主题曲《傍晚》与《我回来了》,尝试通过音乐与影像,去创造新的契机和人们之间新的联系。

标题图片:各年龄层共同进餐的“儿童食堂” ,2016年7月21日,金泽市(图片提供:读卖新闻/Aflo)

(*1) ^ 《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们 仁的故事(上、下)》与《生活在贫困中的孩子们 智的故事(上、下)》这两部作品,使儿童贫困问题“可视化”,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共同思考这一问题的契机。

教育 儿童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