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中国宣传活动的“战略公关”

政治外交 社会 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杭州G20峰会期间展开了彻头彻尾的形象战略,给国民留下了对日态度强硬的印象。笔者指出,日本也必须通过网络开展能够影响中国民众的“巧妙”战略公关。

9月5日晚,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杭州开幕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安倍晋三首相实现了会谈,他在会谈期间一直绷着脸,没有露出笑容。站在镜头前时,习近平(以下均省略敬称)瞬间将视线转向了与身旁安倍相反的一边。

共产党宣传部采用了安倍是“不受欢迎的客人”这样一种宣传手法。次日的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版面结构和照片就反映了这一点。该报第二版全版是关于习近平和五位外国首脑举行会谈的报道。他与韩国总统朴槿惠、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握手的照片中,首脑背后均摆放着各自国家的国旗,但与安倍的合影中,两人后面的背景只是一面墙。

在国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影像中,习近平与其他国家的首脑举行会谈的房间正面都悬挂着绘有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美景的巨幅画作,画作前面还会摆放两组国旗。会议桌中央摆放着绿色植物,出席人员的座椅也非常豪华。而与安倍的会谈场地却选在了另外一个让人觉得有些阴暗、装饰简朴的房间,桌子和座椅也都很朴素。

另外,习近平并没有让共产党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和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这两名中央政治局委员陪同出席与安倍的会谈。这种安排和过去举行的两次会谈相同。中方(中国政府相关人士)暗示“这是一次非正式会谈,两国关系尚未实现改善”。

一切都是为了“G20的成功”

然而,对习近平来说,从一开始就已经确定“当然应该”配合G20举行与安倍的会谈。为此,他将就任外长后三年半都没有来过日本的日本通王毅派到了日本。

对习近平而言,王毅可谓是一个能够根据中国与对方国家的关系以及国内党内形势来变换表情、使用起来方便且有才的“演技派演员”。

王毅有多能领会习近平领导层的意思呢?举个例子来说,在日中关系最为严峻的2013年,他在某国际会议期间虽然与岸田文雄外相同席,但他非但不打招呼,还一直避免两人同时出现在镜头中。因为如果自己与岸田的双人特写照片在国内的网络等渠道流传开,显然会遭到来自各方的批判。但在即将召开G20的8月下旬初到日本时,他刻意对着镜头摆出了“笑脸”。

一切都是为了“G20的成功”。会议的成功举办需要堵住在南海问题上扮演着批华急先锋角色的安倍的“嘴”。因此,王毅一方面通过对日积极外交营造利于促成日中首脑会谈的环境,另一方面在东京面对记者团时也没有忘记提醒“中方将尽地主之谊,客人宜客随主便,尽为客之道”。这是在牵制日本——要遵从已经决定不会将南海问题作为G20讨论主题的中国的意志。

构成“全面溃败”的7月南海仲裁判决是对习近平领导集体而言的一次“外交危机”。提出“中国梦”这一政治口号的习近平比过去任何一任领导都更加强调被掠夺领土和主权的屈辱近代史,以激发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并将“建立一个在南海和钓鱼岛问题上绝不妥协的‘海洋强国’”作为了党的基本方针。其“强国路线”引发周边国家的忧虑,导致菲律宾提起仲裁,最终招来了被“海洋法执法者”否定主权这样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但如果因为在本国领土和主权问题上让步,被作为“卖国”领导人受到党内批判,被国民视为糊涂虫的话,那么习近平将会面临政治生涯的“终结”。

虽然对于习近平来说,G20这个国际舞台很可能出现大量对华批判的声音,但当局也知道可以将之转化为一个机会。因此,他们集中力量开展了旨在封口“南海”问题,促使仲裁判决趋于“无力化”的外交活动。

习近平与日渐沦为跛脚鸭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湖国宾馆”举行了会谈。1972年尼克松总统改变了美中敌对关系的历史性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的地点就是这里。会谈和晚餐会结束后,两人在夜色中的西湖湖畔散步,习近平问奥巴马“你还每天锻炼身体吗?”,来缓和白天紧张的会谈气氛。会议期间,中方在对美关系方面重视的是,双方同时批准作为2020年以后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国际框架的“巴黎协定”。中国成功地向美国宣传了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淡化了南海问题的存在感。

“钓鱼岛挑衅”与习近平的意图

而中国又是如何对待日本的呢?习近平政权得知仲裁判决后,加强了外交攻势。在蒙古,李克强总理应约会见了安倍,在老挝,王毅与岸田举行了日中外长会谈,还邀请了外务事务次官杉山晋辅访问北京。但日方要求“遵守判决”的态度没有变化,中方的一系列外交攻势均没有产生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从8月5日开始采取了派遣大量海警公务船和渔船入侵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译注)周边这样一种没有先例的挑衅行动。外交相关人士对此解释称“习近平领导集体对安倍政权在南海问题上批判中国的做法感到恼怒。他们认为照此下去会导致党内凝聚力减弱。于是采取了对日强硬政策。配合捕鱼期派遣大量渔船,又以保护渔船为名派出公务船”。

中国一方面注视着美国在日本政府背后朝“尖阁防卫”方向展开行动的事态,一方面又在国内实施报道管制,以避免点燃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导致舆论失控。“向钓鱼岛大量派遣公务船”真是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举动。

然而,中方的挑衅导致“钓鱼岛”问题变成了对日本而言更加紧急的问题。王毅在东京面对记者团并未提及南海问题,却主动说起了东海(钓鱼岛)问题。与岸田举行会谈后,在外务省回应记者团采访时,王毅便显得饶舌。

“两国达成的共识是要通过双方的努力来管控海上摩擦。我们可以召开高级别海洋事务磋商,尽快启动中日之间的海空联络机制。”

海空联络机制是2014年11月在北京与习近平举行会谈时安倍提出建立的,虽然已经达成了正式协议,但中方一直没有推进此事。当被记者问到“何时可以启动”,王毅态度积极地表示“还有一点点小问题。很快就能达成共识”。

然后就到了杭州的首脑会谈。鉴于中国在钓鱼岛周边的挑衅行为,安倍警告说“公务船和军方的异常活动令人感到极为遗憾”,习近平回应称“应通过对话磋商加强沟通,妥善处理东海问题,共同维护东海和平稳定”。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读出习近平领导集体的两个意图。

一是以在G20期间举行的首脑会谈中就钓鱼岛问题展示灵活态度为前提,此前才采取了挑衅行动,目的是对日本的实际控制造成压力,并回应军队等对日强硬派呼声。二是想将日中首脑会谈的焦点从最初的南海问题转移到了钓鱼岛问题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但习近平也没有忘记牵制安倍。他强调“日方在南海问题上要谨言慎行”,并让国营媒体报道自己对日强硬的态度。

在杭州宣传的中国共产党式世界秩序

说到中国的外交,相较于实际的内容,人们更重视对国内“如何传达信息”,更重视宣传工作。比如,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了杭州G20峰会开幕式的情况,在铺着红地毯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大厅,奥巴马、普京(俄罗斯总统)、安倍等大国首脑分别走向站在中央的习近平寻求握手。这让国内外民众纷纷联想起矗立在世界中心的中国皇帝接受周边国家朝觐的场面。开幕式结束后,各国首脑走向会场,而领头的是习近平和普京。这或许可谓就是中国共产党描绘的世界秩序。

“中国药方获世界点赞”。这是国营新华通讯社发表的评论,用的宣传语是中国能够拯救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世界经济。与其说是国际会议,G20最优先的任务是“为中国”“为共产党”“为习近平”营造一个国际舞台。

针对日中首脑会谈,习近平也将国际社会关注的日中首脑会谈挪到了G20首脑会议闭幕后,试图避免会议期间南海问题成为关注焦点。考虑到国内反日情绪仍然根深蒂固,国营媒体的报道突出了与其他国家首脑的“级差”,暗示了安倍是“不受欢迎的客人”。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就日中首脑会谈发表分析评论称“与中国对立差不多成了日本外交的全面原则,凡是中国拥护的它都反对,很多中国人有了这样的印象,中国舆论对改善中日关系因此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

此外,李总理出席了继G20之后在老挝万象召开的东盟(ASEAN)系列峰会,事前的劝说活动产生了效果,一切都按中国的剧本在发展。本来应该算是赢了仲裁案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对中国保持了“沉默”,不可否认日美实施的对华包围战略显得有些无计可施。

中国的“政治”在国内外都优先于“司法”

中国外交巧妙地凭借“力量”和“金钱”,使得ASEAN甚至欧洲各国纷纷屈从,这种现实状况在杭州和万象显露了出来。习近平在南海和东海无视国际规则,充满野心的海外扩张战略与其在中国国内严格打压不同意见的言论镇压和逮捕人权律师的做法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习近平体制的本质。我们必须理解,中国的背后潜藏着习近平独特的理论,那就是无论在国内外,“政治”都优先于“司法”。

一位日本外交官感慨道:“中国有太多禁忌。和日本的关系也是其中之一。如何将日本的讯息直接传递给中国国民?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他发出这种言论的背景原因在于,就现实来看,不断加强言论镇压的共产党宣传部门和国营媒体所开展的造势宣传(propaganda)导致日本和日中关系的真实情况始终难以传达给中国国民。

日本的另一位外交相关人士也表达了危机感,称“中国的禁忌太多。即使日方是在民间学术讨论场合提起南海问题,中国的学者也都只是陈述政府的官方态度就停止讨论了。在中国有很多东西都因为管制而不会被报道出来,双方的专家无法共享基础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中国共产党铺开的宣传阵势,将中国国民拉到“日本”这边呢?在钓鱼岛周边聚集了大量公务船和渔船那段时期,曾发生过一次事故,日本政府当时采取的“战略公关”或许将为思考今后日本的对华外交带来重要启示。

8月11日清晨,在钓鱼岛海域和希腊籍货船相撞的中国渔船沉没,海上保安厅巡逻艇迅速救助了六名船员。诡异的是紧接着,滞留了八天的中国公务船一段时间离开了毗连区,入侵行动一下子变得没动静了。

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北京的日本大使馆用中文在拥有47万粉丝的中国版推特“微博”上发布了“日本救援中国渔船”的事实,并配上了救助在海上漂流的中国船员的照片。该条微博瞬间被大量转发,中国媒体也转载了日本对该事件的报道。中国的网络上出现了抨击声,质问“(应该保护渔船的)中国公务船跑到哪里去了?”,中国政府丢尽了颜面。

当天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终于发表了关于渔船沉没事故的讲话,但一开始并没有提到日本实施救助的事情。可是大约三小时后,那位发言人又发表讲话,加上了“中方对日方在这一事件中的合作及人道主义精神表示赞赏”这样一句。中国外交部就同一个问题两次表态非常罕见,人们(外交相关人士)认为在那期间“该问题被上报给了高层,于是进行了政策调整”。

作为中国政府,无疑也担心如果继续在钓鱼岛周边部署大量公务船和渔船,可能导致事态升级,在G20召开前引发不测事态。日本围绕这一出偶然出现的“救助剧”所展开的巧妙战略公关对打破日中关系的紧张局面产生了促进作用。

针对围绕日中关系的战略公关方式,日本一位外交官发表见解说:“我们将尝试为中国网络舆论提供关于日本和日中关系的真实信息。同时,改变更多中国人的对日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9月15日)

标题图片:习近平国家主席(左二)与安倍晋三首相(右二)在中国杭州举行会谈(2016年9月5日于中国杭州,法新社/时事社)

中国 南海 习近平 G20 钓鱼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