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备大地震的高科技工厂:索尼的努力

财经

日本列岛任何地方都有可能遭遇大地震袭击。工厂洁净室里的精密制造装置,一旦遭受损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产,将对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鉴于地震的教训,各家企业已经开始认真考虑抗震对策。去年经历过大地震的索尼集团熊本工厂就是其中之一。

经不起地震晃动的精密设备

索尼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总公司位于熊本县)的熊本工厂是一座高科技工厂,专门生产用于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等的图像传感器。2016年4月遭遇了震级超过7级的熊本地震,工厂为此停工三个半月。由于零部件供应中断,数码相机等产品的生产也随之陷入停滞状态。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此类事态,该工厂在地震后一年间采取了紧急加固厂房、管道抗震处理、调整早期应对方案等措施。同时将在今后花费两年时间着力实施抗震对策。

该公司执行董事铃木裕巳说:“我们已经做好应对准备,今后即使再次发生与之前相同程度的地震,也可以在两个月内恢复生产。绝不会对客户造成影响”。这种表态的依据,是工厂一般会维持相当于两个月产量的流通库存,只要在两个月复产,那么供应就不会中断。

在调整业务持续性计划(BCP)的过程中,公司引入了新型地震速报系统。象熊本地震那样的直下型地震,初期微震(P波)和主震(S波)相继传至地面的时间间隔是短的。但是如果能在知道发生地震后尽可能地快速停止生产线运转,那么就可以将工厂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半导体生产线上配备了许多价格昂贵的精密制造装置。用于在硅片上刻制集成电路的光刻机更是尤为重要。如果地震的震动导致可将激光投射到硅片上的高性能镜头和硅片同时发生损坏,那么维修起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费用。

紧急地震速报不够及时

回顾去年4月14日21时26分发生的熊本地震(前震),气象厅设置的“熊本泉”地震仪测到P波是在地震发生4.3秒后,发布紧急地震速报是在8.1秒后。

而索尼熊本工厂遭到S波袭击是在地震发生5.5秒后。换言之,发布紧急地震速报的时候,整个工厂早已剧烈晃动起来。因此已经来不及停止生产线运转了。

也就是说,仅靠气象厅发布的紧急地震速报是无法保护生产基地的。气象厅通过设在全国1000多个地方的地震仪探测P波,由此推断震源和规模,对各地震级做出预测后发布紧急地震速报。要想比气象厅更早发布速报,就必须在工厂附近探测P波,依据P波数据迅速预测S波的到达时间。

独创的地震速报系统

索尼此次采用了自创的地震速报系统。该系统是索尼与技术开发型创业公司“Mieruka防灾”(总公司位于东京)联合开发的。索尼已着手构建速报系统,将于本财年内在熊本工厂安装三台地震仪,充分有效地利用Mieruka防灾公司的地震速报系统和气象厅的速报数据,以便在剧烈震动到来前向工厂发出速报。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即便是发生了与去年熊本地震同等程度的地震,也可以在S波到达2秒前发出独家地震速报,也就是说已经实现了在S波到达2秒前安全停工的目标。

此外,如果在周边工厂分别设置地震仪,那么就可以将它们联网,通过数据共享,提高速报精度,缩短探测时间。据说索尼不仅呼吁其他公司在熊本县内的工厂设置地震仪,还计划在位于长崎、大分、鹿儿岛的索尼工厂设置地震仪,力求提高速报系统的质量。

借鉴熊本地震的教训

如果索尼这样的高科技工厂能在地震的巨大晃动来临之前关停生产线,那就可以减少损失。人们一直担心东海地区(日本本州岛中部太平洋一侧地区——译注)会发生东南海地震(指在日本纪伊半岛至远州滩海域周期性发生的海沟型地震——译注),位于这个地区的日东电工丰桥事业所也于2015年引进了Mieruka防灾公司的系统。

索尼将此次业务持续性计划调整的内容与IT电子行业团体——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JEITA)进行了分享,各家会员公司纷纷参考借鉴。调整内容非常细致入微。铃木执行董事表示“有些事情是实际发生后才能弄明白的。这次获得了许多教训”。

比如,公司开始建议员工随身携带钱包、家门和汽车钥匙。据说生产线上的工人换制服的时候习惯把钱包和钥匙存在衣帽柜里。因此,如果地震导致衣帽柜倾倒,或者无法进入更衣室,工人们就变得束手无策,寸步难行了。

关于震后进入洁净室作业的行业指导方针也需要加以调整。因为过去规定进入洁净室作业的条件是“烈度在5以上的余震发生概率低于10%”,如此严格的条件,有碍于工作的顺利进展。

日本的高科技工厂不仅因为新兴国家的发展而陷入成本竞争,还承受着地震风险。铃木执行董事称:“虽然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我们希望建立起可以在震后迅速恢复生产的应对机制,以期提升国际竞争力。”

标题图片:索尼半导体子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熊本工厂

地震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