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间连续杀人事件的教训:如何利用网络来预防自杀

社会

最近,通过推特(Twitter)将多名有自杀倾向的女性引诱至家中并将其杀害的事件被发现后,引起社会广泛注目。为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有人提出应严格管控社交网络服务(SNS)。但笔者指出,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网络来有效地预防自杀。

座间市连续杀人事件带来的冲击

受2017年10月31日发现的神奈川县座间市尸体遗弃事件的影响,日本社会开始关注网络与自杀之间的关系。在笔者撰写本文时,整个事件的真相还未彻底查清。媒体报道称,从去年8月至10月的短短两个月内,共有9名被害者尸体遭到遗弃。除受害人多之外,嫌疑人与受害者取得联系的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嫌疑人通过社交网络服务(SNS)寻找想自杀的女性,以帮助其自杀为条件,引诱对方前来见面。

刚听到报道时,笔者虽然震惊于受害者人数之多,但对利用SNS来引诱被害者这种手法并不感到惊讶。虽然在网络上表明有自杀愿望的人被卷入某个事件的发生频率较低,但也是断断续续有所发生的。当然,在SNS普及之前,这些事件是没有SNS介入的。但是,利用被叫做“自杀网站”之类的网上电子布告栏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BBS),引诱对方并将其杀害的事件,过去也曾发生过。笔者的博士论文(之后以书名《能否利用网络来预防自杀》出版)就是通过收集那些在以自杀为主题的BBS或SNS认识的人们的想法而写成的。在调查期间,笔者当时还是一名研究自杀问题的博士生,许多利用自杀网站的人向笔者坦率细致地讲述了相关问题。

打造能与心怀善意的人“连成一片”的网络环境

有鉴于座间市发生的连续杀人事件,政府明确表示将实施相关对策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那么,怎样的对策才有效呢?在此,笔者想根据迄今的经验与研究,总结一下自己的看法。

在网络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一般最先想到的对策就是网络管控。但是,限制网络(或SNS)上所有关于自杀的言论和信息是不可能的。就算可以操作,也不能说是具有建设性的。在推特上吐露“想死”“想自杀”的人,是被逼入了不得不如此的绝境。就算删除了这些帖子,也无法消除这些人痛苦的心情。如果对网络加以管制,最理想的是能阻止加害者与被害者取得联系。然而,在某个事件实际发生之前,很难认定哪些是危险的接触。

与其让那些发帖声称要自杀的人与心怀恶意的人接触,不如设法改善推特或其他SNS的网络环境,让这些有自杀念头的人能够接触到心怀善意并可以帮助他们的人。如何进行具体的设计?因为各媒介的特性都不同,在此无法一概而论。

作为参考,笔者想介绍自己参与的NPO法人“OVA”举办的“夜间巡视2.0”活动。如果有人检索到与自杀方法相关的词语时,利用Google Adwords(与搜索引擎Google的搜索结果联动在 Google 上显示广告的服务),接受免费咨询邮件的广告会随即跳出。当有自杀念头的人发来邮件咨询时,就可以根据自杀倾向大小和对方遭遇的问题,为其介绍有关的救助机构(比如,精神科医院)进行面谈,并持续通过邮件来守护对方。这样一来,那些搜索自杀方法的网友,就可以减少与有害信息接触的频率,同时提升他们遇到救助者的可能性。

笔者想再次重申,这并不是对应所有媒介的万能之策。但是,可以通过发挥各媒介的特点来实施更好的对策。尤其是在锁定有自杀念头的用户方面,SNS是极具优势的网络媒介。实际上,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推特上发文称“想去死”“想自杀”的人,其自杀概率的确要高于其他人。比如,通过向自杀倾向较高的推友推送相关的咨询广告,或许可以在恶意之手伸向他们之前进行一定的干预,并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实施自杀预防对策,需要投入财政资金

问题是,谁为自杀预防对策提供资金?不投入财政资金,自杀预防对策便无法实施,因为预防自杀本身无法赚钱盈利。通过网络发生这样的事件后,就容易出现“网络即罪恶”的声音,但这并不仅是推特公司的问题。推特公司可以通过网络设计来改善媒介的环境,但无法保护所有怀有自杀念头的人。

类似此次社会热点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对加强自杀预防的呼声就会加大。但是,能否推动对策实施,则取决于整个社会想要如何管理这种(极少发生的)危机。而且,这还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税收使用的有优先次序问题。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认为可以将税收用于预防交通事故,但却不想用在预防自杀方面。如果国民的这种意识不发生改变,那么此类事情还会不断发生。

不能让事件热度一过就了结一切

最后,为大家介绍一则通过社会意识的改变来促进自杀预防对策的案例,它有关于媒体的自杀报道方式。在媒体报道艺人或政治家等名人的自杀消息后,短期内会出现自杀者增加的倾向。这种“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自杀模仿现象)”在全球都有发生。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日本偶像艺人冈田有希子自杀,随后年轻人的自杀也有所增加。当时日本的电视报道现在还能通过视频网站YouTube观看。在令人惊恐的背景音乐中,出现盖着蓝色殓布的遗体画面,还有娱乐记者在事发现场来回奔波报道的场景。这些都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预防自杀 供媒体人员参考》中的规定。

30年过去了,现在的日本媒体几乎不会再进行这样的报道了。尽管还不能说违反《预防自杀 供媒体人员参考》的报道已完全消失,但媒体报道的方式已大有改善。这里除了有媒体自身要遵守报道准则这种时代大趋势之外,主要还是因为观众拒绝接受原先那种报道方式。为了提升收视率或报纸发行量,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能够吸引大众眼球的消息。只有观众和读者(亦即国民)才能监管媒体抵挡这种追求数字业绩的诱惑。

要改变是需要时间的,但当国民的意识发生变化后,媒体便会随之改变,政策也是如此。如果大家能够抵制那些将用户安危置之不顾的社交媒体,那么这些公司也不得不改善服务。相反,如果国民意识不发生改变,那么现状就不会得到改善。自杀对策也是如此。抱有人口结构问题的日本,必须采取对策加以解决的问题堆积成山。此次座间连续杀人事件会不会仅以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告终结?这也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人们将预防自杀放在何等重要地位来考虑的问题。

(2017年11月30日)

标题图片:日本警察站在发现了9人遗体的神奈川县座间市某公寓前(2017年10月31日拍摄,由时事社提供)

自杀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