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亚洲社会发展做贡献的三名日本人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将医疗服务送到医疗所不及之处
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Japan Heart 吉冈春菜
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Japan Heart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为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的贫困居民提供志愿者医疗服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办儿童福利设施,支援视觉障碍者自立自强;在东盟(ASEAN)发生大规模灾害时实施国际紧急救援,此外,还举办医生和护士的人才培训活动等。2004年,小儿外科医生吉冈秀人牵头设立了Japan Heart。创立初始,同为小儿外科医生的妻子吉冈春菜便与丈夫一起在缅甸从事相关医疗活动。关于初访当地时所受的冲击,吉冈春菜回忆道:
“在缅甸,患者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能接受怎样的医疗服务。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收入来实施相应的治疗。这在日本根本无法想象。”
在日本,治疗所需的药物和医疗器具都由医院准备。但在缅甸,治疗所需的所有物品须由患者自己在药店购买。如果不能备好所需物品,即使接受了诊断,也无法进行治疗。吉冈春菜指出:“贫富差距造成了医疗上的区别对待。”而Japan Heart会为当地所有儿童提供免费治疗。如需住院,患者要先暂时支付一笔费用,之后再由Japan Heart全额返还。经过口口相传,不断有贫困家庭的儿童患者远道而来,寻求Japan Heart的治疗,年间实施的大小手术多达2000次。
但不管医术如何高超,如果一些药物或医疗器具无法从当地购得,就不能为患者实施治疗。因此,在许多生命得到拯救的同时,还存在着无法挽救的生命。虽然情况在不断改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比如,缅甸认可的儿童癌症药剂与日本的不同。为此,有时不得不放弃在当地的治疗,但对有治愈希望的患者,Japan Heart会尽全力安排他们去日本接受治疗。
吉冈说:“对穷人来说,可能一辈子最多也就去一次医院。我们想创造一个富人穷人都能接受治疗的医疗环境。”据说目前正在柬埔寨建造的医院落成后,可以全面覆盖小儿医疗领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Japan Heart在缅甸实皆的Wachet慈善医院展开医疗救治活动(上);吉冈春菜的丈夫吉冈秀人是Japan Heart负责人(下左),得知Japan Heart为儿童免费治疗的消息后远道而来求医的父女(下右)
除了在海外实施医疗援助之外,Japan Heart还在日本实施“微笑Smile项目”,为小儿癌症患者的家庭提供旅行援助,让那些离不开医疗设备的儿童患者,在Japan Heart医疗人员的陪同下,可以和家人一起出游,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医疗无能为力的领域为小患者及其家人送去温暖和关怀。
吉冈春菜说:“即使是为了实现孩子们想去东京迪斯尼的心愿,我们也希望以医疗之手段,将我们的服务扩展到医疗所不及之处。”吉冈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此十分理解患者及其家人的心情。
“将医疗服务送到医疗所不及之处”——Japan Heart的这一理念,无疑意味着他们的医疗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医疗行为,而是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
为孩子们开启新的人生
棉兰老岛复活节村支援会 祐川郁生
日本神父祐川郁生从1996年开始客居菲律宾。在他的奔走呼吁下,2002年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建成了儿童福利院“棉兰老岛复活节村”。从成立开始,天主教札幌教区和当地的天主教基塔巴湾教区一直为福利院提供合作与援助。该福利院接纳在战乱或贫困中失去父母、以及因遭到虐待等而无法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最小的只有零岁,由工作人员一起陪同生活。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以札幌为据点的“棉兰老岛复活节村支援会”和日本全国的支援者。现在,约有45名儿童和青少年在福利院生活。
祐川郁生亲眼见到因战争或贫困而遭受困苦的儿童,于是决定为菲律宾人民建立儿童福利院。棉兰老岛的自然丰富且雄壮,与祐川的故乡北海道相似,这成为选址时的关键因素。祐川在岛中心的小镇上租借了一幢带院子的房子,由此开始福利院的运营。福利院名字中的“Easter”是“复活节”的意思,寓意“此时此地,让孩子们从悲惨生活中复活”。
祐川郁生微笑着说:“刚来福利院的孩子,关上心门,面无表情。虽然需要一些时间,但当吃穿住需求得到满足,并身处能够随时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地方,他们的面部表情也慢慢变得晴朗起来。我们感觉自己被孩子们的恢复力所救赎。”
祐川郁生向孩子们传达《圣经》的智慧(上左);通过音乐加强福利院的团结(上右);在福利院院子的草坪上,祐川郁生和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下)
2004年,受“棉兰老岛复活节村支援会”的援助,在2700平米的土地上新建了福利院。这里有宽阔的草坪和各种南国的鲜花,还种植了山竹、红毛丹等热带果树,为孩子们茁壮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一路走到今天,他们遇到种种艰辛困苦。首先是运营资金等财政困难。虽然获得了菲律宾政府的认可,但并未获得财政补助。因此必须靠援助者的自愿捐赠或召开慈善音乐会来募集资金。而更大的难题是,和从事社工工作的福利院副院长Cheche之间,因文化和想法差异而产生出运营方针上的分歧。祐川郁生认为,应该让孩子们在福利院长期生活,但副院长则主张“福利院的任务是尽快为大家找到养父母”。
祐川郁生说:“最初三年,我们之间一直有争执。现在,我觉得是自己错了。我发现,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孩子们也需要和被叫做‘爸爸’‘妈妈’的人一起生活。我原本想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成为他们的爸爸。现在却为此感到羞愧。”从那以后,福利院开始积极推进国内外的领养手续。
福利院还设置了促使青少年独立的培养项目和奖学金制度,保障了大家受教育的权利。祐川郁生说:“虽然是小型福利院,但我们也会鼓励孩子们拥有大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等他们长大成人了,如果能为自己成长在‘复活节村’而骄傲,我也会因此而感到高兴。”
在学校建设中学会自助努力
NPO法人“莲华国际志愿者会”仰光事务所负责人 平野喜幸
出生于日本熊本县的平野喜幸,在泰国、缅甸等国从事了二十多年的国际合作活动。2004年,作为熊本NPO法人“莲华国际志愿者会”成员,平野参加了缅甸难民支援活动。从2013年开始,他作为“莲华国际志愿者会”仰光事务所负责人,开始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和贫困区建设学校。
缅甸的小学中学制共计11年,没有义务教育。因此,在地方城市或乡村地区,一些儿童因学校路途遥远或家庭贫困而无法上学。平野喜幸便是在这些地区推动建校项目的中心人物。
该项目四分之一的建设资金从当地居民中募集,以此正式启动整个建校项目。按照规定,若无法从所有村民家庭集资,就不能建校。
平野喜幸强调称:“从全村集资是有原因的。这是为了加强村子的团结。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当地社会该如何改变?这是全体村民必须一起思考的问题。是否能让孩子们背负军政时代遗留下来的痛苦?缅甸为了实行民主化并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现在是绝佳时机。如果父母改变自己,那么孩子也不会改变。”他多次来到预备建校的村子,几度与当地人促膝长谈。有时,双方还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但平野由此调动了村民建校的自主性。
学校落成后,剩余资金还用于水田和稻壳发电等项目。获得的收益则用于雇佣教师、购买教科书和文具、修缮校舍等学校日常运营,由此形成资金循环链。通过村民的积极性和努力建成学校,再带动地区经济,这种成功体验成为民众学习民主主义的契机。
平野喜幸在新校给学生训话(上左);在学校里玩耍的孩子们(上右);学校落成纪念合影,正中间穿红色衣服的是平野喜幸(下)
自主型奖学金制度也在建校的同时一并开始推行。在某地区,1400名教师每月各拿出500缅甸元(约合人民币2.4元)组成奖学金。一个月共70万缅甸元(约合人民币3387元),一年有840万缅甸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每月向高中生各支付2万缅甸元奖学金,以此支援青少年的独立。
此外,平野喜幸还以“4H精神”,即“Hardworking(刻苦)”“Humble(谦逊)”“Honest(诚实)”和“Hospitable(热情友好)”,加强学生们的素质教育,提倡以4H为行动指针来创造幸福。
平野说:“人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事物。因此,不断积累经验十分重要。今后,我们不仅在物质方面,还要加大在精神方面的支援。”
平野接下来的目标,是建造教师研修所。现已进入向政府进行询问并提交资料的阶段。提升教育质量,在缅甸民主化过程中是必不可缺的,平野正在不断向前冲刺。
采访、撰文:片冈优佳
采访视频摄影编辑:野田亮介
图片、视频拍摄合作:公益财团法人 社会贡献支援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