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日中民间交流之桥

中村纪子:在中国担任日语外教16年(上)

文化

作者作为日语教师已经在中国教学生活了16年。她刚上任即遇非典放假,之后又经历了反日游行等等,外教生涯可谓一波三折。现在,她走出课堂,开设了网络电台“中村Radio”和网络日语教室“中村日语”,开启了外教生涯的新篇章。

“长沙中日文化交流会馆”——前台的大招牌挂好了。拥有2000本日语图书的阅览室也已准备就绪,只等大家的到来。会馆即将竣工,届时,大家都可以随意进来坐坐,感受日语和日本文化的乐趣。长久以来的构想,在我们新的根据地,中国华中地区的古城——湖南省长沙市,终于成形。

我作为一名日语外教来到中国已经16年了。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中国,网络也在不断进步,甚至利用网络学习日语也成为了司空见惯的景象。我也创建了网络电台应用“中村Radio”,以及网络日语教室“中村日语”。如何将已有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跟最新的创想和技术融合,是我每天努力的方向。

上岗即遇非典放假,在武汉拉开教师人生的序幕

2003年3月15日,我作为一名新晋日语外教抵达了湖北省武汉市的天河机场。这是我第三次来中国。第一次是在1990年,我在北京度过了一年的留学生活,并且去了很多地方游玩。也是那时,我第一次去了武汉。

最开始,我任职于中专,也就是初中毕业后升入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远离繁华的市中心,坐落在一碧万顷的湖畔。条件跟当时的日本或是如今的中国都是天差地别的,但是, 90年代中国的国情,我是知道的,所以也没觉得有多不方便。

真正让我感到为难的,还是语言不通。虽然我到北京留学并非以语言学习为目的,回到日本后也几乎没有说过中文,但我自以为留学的经验肯定还是有一点用处的。结果,到了武汉,我听到的,跟我在教科书上学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湖北省武汉市的一所中专任教的中村纪子

到武汉第二天,我去学校的小卖部买东西,一进屋热情的老板娘就上来搭话了。我慌了,因为老板娘的话我一句都听不懂。老板娘一眼就看出我是外国人,好像对我说了一句,“你是日本老师吧”。但是,我连这个也没听懂。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易,以及中国地域之辽阔。

所幸,电视上的中文都是标准的普通话,并且所有的电视剧都有字幕。所以我尽可能多看电视,先让自己能听懂中国的年轻人都会说的标准普通话,而非当地方言。而实际上,我的确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看电视。

那是因为,虽然我一到武汉就开始上课,开始了我的日语外教生活。但没想到,刚过了两个星期,学校就停课了。也许有不少人还记得,那时正是震撼了全亚洲的SARS事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爆发的时候。学校通知说:学生们都各自回老家,外教老师要么回国,要么就都待在学校不要出去。而对于刚到武汉的我来说,回国是不现实的。所以,那之后的一个月里,我一直待在自己的房间里,抱着中国电视剧从早看到晚。

就这样,我的日语外教生涯拉开了不平凡的序幕。之后的10年,也是日中两国之间各种矛盾频出的10年。我身为一个日本人,或是被冷眼相对,又或是被恶语相加。2005年我去某大学做讲座的时候,曾有一个男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因为历史问题与我争锋相对。

但是,在我自己身边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日语专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们,夹在中日之间,他们可能比我这个日本人思考和烦恼得更多。但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十分体恤我的心情,跟我说:“要是有谁说老师的坏话,我一定会跟他没完”。而实际上,他们帮我出面的时候确实也不少。被称为“80后”的他们,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之后,经历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勤奋积极。现在,他们有的成为了企业高层,有的自主创业并获得了成功。最近的大学生们越来越安静,都市感越来越重。相比起来,“80后”的很多孩子表情生动、热闹有趣,那时的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日语外教——“日本人不知道”的全新领域

我在那个中专一直任教到2011年。因为是私立学校,领导会经常给我介绍一些外校的兼职工作,那时的我真的是不知疲倦。合同书上写的在中国工作的外教的课时数,最多每周16课时(每课时45~50分钟),但是我差不多有40课时的课。我当然还得备课,于是我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睡觉时间连夜赶工。

很多人都觉得,既然是日本人,教日语肯定不在话下。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成为日语外教之前,我在日本的课后辅导班工作了10年,虽然也教过语文,但是,外教的工作与此完全不一样,是“日本人不知道”的全新领域。

首先,难住了我的,就是音调。我是千叶县千叶市人,原本以为自己的音调肯定没问题,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的读音,和标准音调不同的地方还挺多,这令我十分吃惊!初级教科书上单词后面都标有音调符号,我当然不能读错。最初的3年左右,我总觉得自己说的日语有问题,一直把音调辞典放在手边。这个中专除了我没有其他的日本外教,所以语法、口语、听力全都是我一个人教。成为外教的头5年,我每天都会遇到自己不知道的日语,同时也从中得到了很多锻炼。

与武汉中专的学生合影

遗憾的是,培养我成为了日语外教的这所中专,在8年后停止了招生,我也不得不离开这里。接下来的工作地点是同样位于武汉市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财大)。中国把一流大学叫做“一本大学”(第一批次本科的略称),财大作为其中一所,学生面貌果然也有别于之前的学校。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的日语专业每年会招收约50名新生,其中有将近九成的同学,当时填报的第一志愿都不是日语。这在中国称为“调剂”,是指分数达不到高考志愿中填报专业的所需分数时,录取院校会自行对学生的专业进行调整。财大的经济、法律是强项,所以学生们大都报的是金融、税务相关的专业,高中选择理科的学生也比文科多。相比之下,日本各高校的外语学院里基本上没有高中读理科的学生,因此就这一点我也感到很吃惊。

要用用一句话来概括财大的学生的话,那就是老实认真,学习勤奋。中国的大学可以拿双学位,所以周末学习双学位课程的学生不在少数。这对于高中、大学时代从早到晚都泡在社团活动里,打工经验也相当丰富的我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冲击了。但是,非常遗憾,我感觉这里的学生们看上去并不是很喜欢日语。

与财大学生们的合影

得做点什么。于是我开始行动了。

照片:作者提供

〈下篇待续〉

标题图片:2003年,在第一个赴任地湖北省武汉市的一所中专

 

中国 日语 教师 教育 网络 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