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在广岛长崎的安魂曲

战后70周年,原子弹轰炸地“长崎”的今天

社会 文化

“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2分”,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从美军向长崎投下原子弹,至今已经过去了70年。整个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初期,长崎曾是日本向西欧、中国、朝鲜等外国开放的唯一“窗口”。长崎遭到核武器攻击时,距离1571年第一艘葡萄牙商船来到长崎正好过去了374年。当时,美军轰炸机投掷的原子弹在距离长崎站西北方向约2.5公里的浦上盆地上空爆炸,死伤者不计其数。这是美军继8月6日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后第二次投下原子弹。如今,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广岛”和“长崎”俨然已经作为人类背负的“负遗产”而存在,成为人们“祈求和平”的祈愿之地。在二战结束70周年这个有着重要转折意义的年份,笔者采访了长崎市的“长崎原子弹博物馆”以及位于原子弹爆炸核心区域附近的“浦上天主堂”等地。

原子弹爆炸幸存者183000人,平均年龄首次超过80岁

根据厚生劳动省2015年7月公布的日本全国“持有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健康保健手册人数”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3月末,幸存者总数为183519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200人。幸存者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80.13岁,且首次超过80岁。与此同时,在一年内去世的人数也达到了过去最高纪录。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长崎是47863人,广岛是83367人。

爆炸中心地点“和平公园”周边500米的地区,随着原子弹的爆炸成为了真空地带,这个区域里的人几乎全部遇难。然而,仍然有一位幸存者顽强地活了下来,现在年事已高,在千叶县生活。

“长崎原子弹博物馆”(长崎市平野町)核爆继承科的刈茅谦先生强调说:“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年龄越来越大,不久的将来,他们都会去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怎样把遭受轰炸这一事实真相传承下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关于原子弹轰炸的记忆正逐渐被世人所淡忘——这个问题正是广岛和长崎都必须面对的沉重现实。

由于小仓天气恶劣,便投在了长崎

那么,人们不应忘却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呢?

投放在长崎的原子弹“胖子”。这枚原子弹使用了钚239,钚被放置在空心的球状炸药内,利用炸药爆发时产生的强大压力挤压中心部的钚,从而引发核裂变

1945年8月,美国为了终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广岛、小仓、长崎、新潟作为投放原子弹的候选地区,并于8月6日向广岛投下了首枚铀弹。2天之后的8月8日,在苏联对日本宣战的同时,美国政府向美国陆军驻关岛第20航空队司令部下达命令:将“小仓作为第1目标,长崎作为第2目标”,于8月9日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装载着钚弹“胖子”的B29轰炸机“博克斯卡号”于9日凌晨3点之前从提尼安(马里亚纳群岛)起飞奔赴小仓。然而,由于小仓上空弥漫着燃烧弹造成的烟雾,再加上多云天气导致云层太厚,无法投放原子弹,便将投放地改为了长崎。

国立长崎追悼原子弹死难者和平祈念馆的智多正信馆长说,“当时也有人提出‘不要投放,直接返航’的意见,可是飞机上装载了4吨重的原子弹,这样一来肯定是没法回到基地了,所以就把原子弹投在了长崎。轰炸机的燃料也所剩无几,最后没能回到提尼安,而是降落到冲绳去了。”不仅如此,由于受到风力的影响,原子弹大大偏离了既定目标——三菱炼钢厂和三菱兵工厂等军需工业群,落在了隐居避世的天主教徒(Kakure Kirishitan)(*1)的圣地——浦上天主堂附近,导致浦上地区周边12000名天主教信徒中的约8500人死亡,周边一带成为人间炼狱。

(*1) ^ 1549年天主教传入日本之后,一度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后1614年德川家康颁布禁教令,信徒们不得不表面上装作是佛教徒,暗地里秘密信仰天主教。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这些秘密信徒逐渐抛弃了原来的天主教教义,而是将天主教与佛教、神道以及本地民俗信仰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宗教信仰。即便在1837年禁教令解除之后,他们仍然保持和传承着自己独特的信仰。这部分人被称为“隐居避世的天主教徒”——译注。

核爆致使62%的长崎市民伤亡

国立长崎追悼原子弹死难者和平祈念馆地下2层“追悼空间”里的12根玻璃柱和存放着核爆死难者名簿的架子

根据长崎市原子弹爆炸资料保存委员会提供的数据,长崎的受害人数(截至1945年12月)为,死者73884人,其中65%为老人、孩子和妇女,受伤人数达到了74909人。当时长崎市的人口约为24万人,也就是说,大约62%的市民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或受伤。

原子弹博物馆旁边的和平祈念馆里收藏着每年去世的人的名簿。截至2014年年底,共收集了167册名簿总计165425人的名字。名簿架前方250米处,就是原子弹投放中心地区。地表部分放置着一个水盘,水盘里盛满了水,这曾是遇难者拼命渴求的东西。阅览室里保存着幸存者的手写资料(36400份),来访者可以在室内阅览。遗憾的是,出于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这些资料并没有在网上公开,不过那些手记实在是鲜活生动。据说评论家立花隆先生一直强烈请求公开这些资料。

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外国人中,大约有12000~13000名朝鲜人、650名中国人,以及大约200名其他国家的外国人死亡,不过准确的人数尚未统计出来。

听到核爆受害经历后,美国大使肯尼迪亦为之动容

在如此悲惨的现实下,为了祈求永久和平,长崎市人民于1955年建立了“长崎国际文化会馆”。后来,由于该会馆设备老旧,为了加强其展示功能,于1996年将其改建为“长崎原子弹博物馆”,并于今年迎来了建馆20周年。这座建筑面积约7950平米、地上2层、地下2层的建筑物已经成为了长崎市的标志性设施。

2014年度(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访问博物馆的人大约有671900人。其中英语圈国家有59000人,韩国人有26000人,中国人有25000人。

各国政要也常常访问长崎。2015年4月,担任《核不扩散条约》(NPT)审议大会主席的阿尔及利亚外交官塔乌斯·费鲁基访问了长崎。美国驻日大使卡罗琳·肯尼迪也在2014年4月首次访问长崎,参观了长崎原子弹博物馆。在倾听了核爆受害者的亲身经历后,肯尼迪大使表示“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我愿意尽一切可能为各位提供援助”,还表示“奥巴马总统也正在为实现核裁军而努力”。

长崎市已经正式邀请奥巴马总统访问长崎,并且强烈希望中国、韩国等邻近各国的首脑能够前来访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总统的长崎访问至今仍未实现。在2015年5月联合国总部召开的NPT审议大会上,岸田文雄外相提议的草案中有呼吁“全球领导人访问广岛、长崎”的内容,然而由于中国等国家的反对,这部分文字或将被删去。虽说这是受到日中在历史认识问题上产生争议的影响,但是无疑加剧了核爆受害者的困惑和失望情绪。

隐居避世天主教徒的圣地“浦上天主堂”遭受核爆直接袭击

现在的浦上天主堂。1959年重建,教堂前安放着被核爆损毁的圣母玛利亚像

原子弹博物馆展示的资料中,被原子弹炸成废墟的浦上天主堂的复原模型是最重要的展品之一。这件展品复原了在那场劫难中免于崩塌的高达11米的教堂南侧墙壁。那里还放置着被爆炸冲击波严重损毁的圣母玛利亚像等。

浦上地区的隐居避世天主教徒,经历了江户时代长达250年左右的镇压和迫害天主教团体的历史,在忍辱负重两个半世纪之后,他们用30年的时间,从1895年到1925年,建成了当时东洋首屈一指的红砖结构大教堂“浦上天主堂”。然而,建成20年后,由于教堂位于核爆中心区域东北方向500米处,教堂的圆顶钟楼就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气浪卷走并彻底毁坏了。

二战结束后,人们曾经讨论过要不要重建浦上天主堂。由于当年是信徒们一起买下了曾经镇压过隐居天主教徒的村长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兴建了天主堂,所以天主教信徒们希望能够在保留遗迹的前提下进行重建。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应该尽早消除关于核爆的可怕记忆,建造全新的天主堂。

广岛有“原子弹爆炸圆顶屋”,长崎为何没有?

最终,长崎市于1959年重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教堂。浦上天主堂的残骸没有保留在原址,而是被放在了博物馆里展示。然而,50年之后(2009年)出版的一本关于浦上天主堂核爆废墟被摧毁的书,却令浦上的人们困惑不已。这本书的名字是《长崎  消失的另一个“原子弹爆炸圆顶屋”》(高桥毅著,平凡社)。

简言之,这本书认为,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圆顶屋被保存了下来,但是由于浦上天主堂是日本天主教信徒的“圣地”,所以根据美国的意图破坏掉以后又重新建造了新的。

据说在原子弹爆炸后,长崎市原子弹爆炸资料保存委员会曾经提议应该保留天主堂废墟。但是,由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主动提出要和长崎市结成友好城市,时任长崎市市长田川务1955年访美归来后,就修改了方针,决定重建浦上天主堂。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开始为重建浦上天主堂开展活动,筹集援助资金。

国立长崎追悼原子弹死难者和平祈念馆的知多馆长毫不讳言地说道:“那本书出版以后,我们感到很困惑。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真相究竟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圣保罗市和长崎市结成友好城市,在当时是二战后结成的首对友好城市,今年也将迎来60周年。为了纪念此事,和平祈念馆将在8月至11月在圣保罗市举办“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展”。这是继2005年芝加哥、2006年拉斯维加斯之后第三次在美国举办该展览。

祈祷和平、废除核武器,尚任重道远

如果浦上天主堂的遗迹保存下来了,也许就能像“原子弹爆炸圆顶屋”那样早早地被认定为世界遗产了。也许天主教世界比较忌讳在保留核爆遗迹的前提下重建浦上天主堂。然而,浦上的天主教徒没有被这些无聊的看法所左右。当初被原子弹爆炸损毁的天主堂的圣艾格尼丝像,如今正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进行展览,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控诉着原子弹爆炸的残酷与可怕。

然而,考虑到NPT审议大会上岸田外相的提议被删、邻国北朝鲜核武导弹开发愈演愈烈等现实问题,就会发现广岛和长崎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不再充当国际政治和外交斡旋所利用的素材,而是真正成为祈求和平与废除核武器的“遗产”。事实上,直到东西方冷战快要结束的1989年3月,长崎市议会才通过了祈求永久和平的《长崎市民和平宪章》,而彼时距离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已经过去了44年。

标题图片:长崎平和公园内的祈祷和平雕塑,1955年由国内外的捐款建成

奥巴马 长崎 肯尼迪 原子弹爆炸 和平公园 胖子 国立长崎追悼原子弹死难者和平祈念馆 长崎原子弹博物馆 浦上天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