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人”如是说

中日关系已进入深化理解的时期

文化

今天的中国年轻人越来越关心日本的生活和文化。有在日工作、留学经验的中国人创办的特色杂志《在日本》,为思考新时代的中日以及东南亚的未来,提供了交流平台。

毛丹青 MAO Danqing

中国北京市出生。北京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赴日,供职于某商社。2000年成为双语作家,2008年出任日本观光大使。主要著作有《日本虫眼纪行》等。

这里有业已消逝的中华文化的气息

当我们思考当今中日关系的时候,强调诸如“爆买”现象是没有意义的。虽然日本媒体的报道中称这一现象逐渐平复,但我认为他们并未捕捉到问题本质。去年,约有1.2亿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而其中到访日本的区区不足500万人次。有预测称,在东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暨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2020年,中国将有2.5亿公民出境旅游,其中将有2000万人造访日本。另据目前情况推测,届时将会产生“超爆买”现象。但我认为“超爆买”现象并不会发生。

这是因为,中国游客们的意识发生了变化。虽仍有很多人喜欢购物,但更多的游客想要体验日本文化。例如5天4夜的京都文化体验旅行,虽然费用高达100万日元,但报名者络绎不绝。虽然行程中仅包含有在禅寺坐禅、品味京都的“怀石料理”、感受日本茶道文化这样简单的内容,游客们却仍是尽兴而归。

他们赴日游的目的何在?开门见山地说,那是为了沐浴“消逝的中国文化的馥郁芳香”。前段时间我去永平寺时,听到中国游客感慨地说:“这里似乎是把中国全盛时代的文化真空保存了起来。”他们在亲眼目睹了日本人把文化大革命之前的中国文化精髓完好地保存、继承之后十分感动。在中国游客心灵的最深处,一定萌芽出一种想要体验自己起源文化的冲动。

更加关注生活文化

看待今后中日关系的最重要的切入点,是如何理解中国人对待日本人的心理认知。普通的中国人,并不是只强调钓鱼岛、靖国神社、慰安妇等问题的。他们看重的是日本的生活文化。有关“断、舍、离”内容的书籍卖出了近100万部,介绍棉棒的使用方法等可以了解日本人生活的书籍也是琳琅满目。中国人最初并不知道优衣库与无印良品是日本的产品,仅仅由于用着方便,穿着舒适,而且经久耐用,因而大受欢迎,到后来用惯了,他们才知道那是日本的产品。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的书在中国也十分畅销。相较于政治、外交,对生活方式的关心增强是理所当然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这样认为。

“Hobonichi手帐”在中国受欢迎的理由

“Hobonichi手帐(记事簿)”(发行:糸井重里主办的《Hobo日刊Itoi新闻》)现在在中国大受欢迎,我们探询了这背后的原因。Hobonichi手帐的消费人群大部分都是90后,正是大学毕业刚刚进入社会的年纪。尽管并没有出版中文版的手帐,但却在中国的年轻一代中静静地流行开来。

随着调查的继续,意外的事实浮出了水面。喜欢使用Hobonichi的年轻人们是出于对父辈的某种反抗意识而感受到“手帐”魅力的。90后的父辈们是与我年龄相仿的50岁前后的人们,他们的幼年正处于文化大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我也是如此,那个时代,中国各地都被藏青或灰色之类的灰暗颜色所覆盖。红色也很少见,化妆之类的就更谈不上了。那样的年代所养育出来的人们,会有强烈的执念,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享受自由开放。即便是给孩子们穿的衣服也鲜艳亮丽,与文革时代形成鲜明的反差。

然而,他们的子女却怎么也喜欢不上父母辈的花哨艳丽风格,直白地说是土气,总之就是俗不可耐。他们喜欢的是像无印良品那样不张显个性的设计,像Hobonichi手账一样朴素沉稳的颜色。实际上这种品味好的中国年轻人正在不断增加,反映出中国城市中新的白领阶层在逐步诞生。

新的白领阶层文化的诞生

同样的情形也反映在对村上春树作品的接受上。在中华文化圈,村上的作品首先在台湾引发热点,之后在香港,然后是上海,最后在全中国广泛扩散开来。如果生活方式与都市中的新白领阶层不具共性,那么要理解村上的文学可能会比较困难。村上的走红也是与优衣库一样,与他是否是日本人无关,只是因为小说有趣,而正巧他又是日本的作家而已。中国人十分向往美国的生活,但美国又是那么遥远的国家。于是在村上春树那饱蘸了美国生活方式的作品,多少让他们能过一过美国文化之瘾。村上春树的作品之所以为全世界人喜爱,我觉得理由或许就在于此。

中日两国年轻人共创《在日本》

关于改善今后中日关系,我最期待的是新中间收入阶层的年轻人。中日的年轻人间有可以分享的土壤。这对沉浸于文革后政治斗争中的他们的父辈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量新中间收入阶层正在中国产生,中日之间互相深化理解的时代到来了。不是在政治和经济上,而是以生活文化为重心,开诚布公地畅谈,互相加深理解,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样去做。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今年3月我们发行了《在日本》中文版,7月发行了日文版。5年前由不怎么会说日语的中国年轻人们创办的、发现日本文化的杂志《知日》,如今已经销售了300多万册。

今天,《在日本》则是由熟知日本文化的留学生们和日本学生们一起去深入挖掘日本文化。通过这个媒介,我希望能够打开一扇中日关系的崭新门扉。

采访人:手岛龙一(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理事长)

翻译合作:JST中国综合研究交流中心《客观日本》

中国 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