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得痛苦的人们:精神科医生的一些小小建议

在阻碍个性发展的“群体”中活出自我

社会

日本社会强烈要求其成员具有同质性,“个体”突出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因害怕孤立而放弃自我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本期由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生为读者讲述“不合群的勇气”。

我们真的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上吗

前几期为各位读者提供了一些找回自我的建议,不过那些建议的视角都是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在。这一期我们来思考此前未曾触及的“外在”的问题。

置身于实行民主制度的发达国家,我们至少应该生活在“个人”受到尊重的“社会”中。然而现实情况又如何呢?

最近,职权骚扰和性骚扰问题以及官僚的“忖度”问题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在学校或职场内频繁发生的“霸凌”现象,无论怎样呼吁对策,还是全然不见解决的迹象。

我们的“社会”本应尊重“个人”,可现在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社会”与“群体”的差异

我们平时使用的“社会(society)”“个人(individual)”这些词语,是明治初期(1868年~)匆忙创造出来的译词。以前日本是不存在表示这种意义的词语的。没有这种词语,也就意味着不存在这样的实体。

那么,以前存在的是什么呢?

以前存在的是“世间”,由大小不同的各种“群体”构成,每一个人都是“群体”的“成员”。“群体”的“成员”基本上要求同质,“成员”中的“个体”突出是不受欢迎的。“群体”中重视习惯和先例,由“氛围”这个不成文规定建立起秩序,要求每一个“成员”严格遵守这种不成文规定。

而外来的“社会”这个概念,被定义为分别拥有不同感受和思想信念的各个“个人”的集合体。每个人都作为独具个性的存在被认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

由此可见,至今依然很难认为我们日本人生活在“个人”受到尊重的“社会”中。明治政府实施“文明开化”政策以后,虽然推行现代国家的概念和制度,但其“群体”的本质却不曾改变,依旧是“世间”掌控实权,而并非法律秩序。“虽然不违法,但是引发了世间骚乱,我对此表示歉意”,我们在各种道歉记者会上听到的此类不可思议的表达,就是这方面的佐证。如此看来,与其说日本是“法治”国家,或许不如称之为“世间治”国家更为准确。

“等级社会”与日语

在“社会”中,每个“个体”是独立存在的,而与此相对,“群体”则是“等级社会”,每个 “成员”都根据上下级关系确立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上下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儒教所倡导的价值观,由年龄、所属时间及经历长短决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在交往中弄清楚哪一方在上,然后再根据由此确立的上下级关系,选择使用敬语之类的措辞。

日语中没有相当于英语中“you”的泛用第二人称代词,如果对方比自己地位高,则必须用“父亲”“前辈”“老师”“ 部长”等人际关系角色或职位来称呼。而指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也是根据自己与对方的关系分别用“我”“本人”“老子”来表达,这些称呼就像变色龙一样不断变化。比起“个体”的权利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要顺从“上面”的意志,独自做出思考和判断是不受欢迎的。

此外,词语本身也包含着上下级的价值观。例如英语中的“brother”完全不含年长年幼之意,而日语中的“兄弟”这个词却是由年长的“兄”和年幼的“弟”组合而成的。因此,我们使用的日语本身就包含着“等级社会”的强烈价值观。

在“群体”中难以活出自我

“我们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人人都是平等的”,“做一个尊重别人心情的人”,学校教育一直向我们灌输这些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但另一方面,很多班级里却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小团体,出现所谓“学校种姓”的上下阶层,正如“群体”一样。

这样我们就必须生活在一种分裂的状态中,从年幼时就被要求顺从“群体”社会,而口头上却提倡必须形成作为“个人”的自我。而且,这种艰难的平衡很难把握,一旦离开“群体”所要求的同质性的“舒适区”,遭遇“霸凌”的风险就会增加。

“霸凌”现象有时采取的是赤裸裸的暴力形式,但多数情况下采取的是被称为“无视”的一种“村八分(全村与一个人绝交)”的形式。既然是村中成员,被“群体”排斥在外,则会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在当今网络社会,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社交网站,最典型的就是“被踢出群”现象。

如何在“群体”中保持自我

在集体中被孤立确实非常痛苦。不过,只注意到自己从属于“群体”而牺牲自己的个性则更痛苦,而且会逐渐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

我们所置身的“群体”原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改变,住地或工作地点改变,那么其他“群体”就会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因此,无论我们每次如何费尽心思去迎合“群体”,“群体”也不会带给我们永久的安心。

在此我们考察一下“群体(日文写作‘群’)”这个词的词源。这个词来源于“群集(日文写作‘群れる’)”这个动词。“群れる”是作为“个人”无法独立的处于未成熟状态的人所采取的行动。换言之,“群体”的真面目就是不具备自我的“零人称”者聚集在一起。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活跃在巴黎画坛的画家藤田嗣治(1886~196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遭到日本画坛的“霸凌”,于是加入了法国国籍。藤田在晚年留下这样一段话。

“人言可畏,从一个人嘴里流露出的话会传到几千个人的耳朵里,然后再传播开来,即便如此,我始终认为,几万个0聚集在一起也不过依然是0而已,还是1更强大。”(选自《赤手空拳/巴黎的侧影 藤田嗣治随笔精选》)

“几万个0聚集在一起也不过依然是0而已,还是1更强大”,这句话给被围困在“群体”中的我们带来了坚守第一人称“自己”的勇气。我坚信,作为第一人称的“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哪怕增加一个人,也终将会形成从根本上将充满旧习的“群体”变成“社会”的强大力量。

标题图片、文内插图:Mica Okada

系列相关报道

家里蹲 活得痛苦 群体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