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人的结婚现状

高效化的网上配对相亲服务(2)

社会

最近,问及刚结婚的夫妻“在哪儿认识的?”,他们会回答“网络”,进一步交谈得知,他们是通过匹配应用相识的。这是怎样一种服务,他们是如何相识并最终走入婚姻殿堂的呢?本文就婚介行业最大规模的牵线配对服务应用程序“Pairs”,采访了其运营公司和用户。

严格进行注册审核,杜绝可疑访问

当今时代,在互联网上寻觅结婚对象已司空见惯。或许有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怎么会呢!”“那不是很危险吗?”不过从注册会员人数来看,实际上其难度与以往相比已大幅下降。2012年开始提供婚介服务的配对应用“Pairs”,会员人数累计达800万人,成为业界知名的最大规模社交平台。此外还有“Omiai”“with”等各类应用程序。

配对应用“Pairs”首页(左)与登录后的页面(右)(Eureka提供)

首先令人担忧的是,配对服务与以往的所谓“约会网站”有何不同。关于后者,2003年出台了旨在预防未成年人卖淫等违法行为的《约会网站规制法》。然而此后依旧不断有中学生遭遇恐吓、抢劫和强奸,2008年又进一步强化了法律规范。

Pairs的开发运营商、株式会社Eureka宣传部的田山庆子就两者的区别做了如下说明。
“‘约会网站’的服务,是每次发送信息都要求会员追加费用,服务费不断上涨,而且网站运营者自身也会开设‘钓鱼账号’,扮演‘托儿’的角色。而Pairs采用的是按月收费的形式,女性基本上是免费,男性每月3480日元起(根据结算方法和方案而有所不同)。男女均为免费注册,需要通过审核,不满18岁的者不可利用。Pairs当然不存在‘托儿’,我们只为那些真心诚意希望交往和结婚的人提供服务。”

根据2017年美国Match Group的调查,18岁以上没有交往对象的人当中,利用配对服务的比例,在美、英、法、德各国分别占44%、52%、58%和60%。“在美国,配对服务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日本因为‘约会网站’服务成为社会问题,所以要落后于欧美。不过根据我们至今为止掌握的数据,通过Pairs交往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者已经超过15万人。”

要想利用Pairs与匹配对象之间互发信息进行交流,需提供身份证明以核实年龄。该公司有40名操作员值班,每天24小时、365日全天候服务,负责审核、巡视和咨询工作。为了屏蔽不当画面和语言,事先安装了检测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检测用户的上网记录。

从众多注册会员中选择价值观相合者

上传到Pairs的履历,除了年龄、居住地、身高、职业和年收入等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填写其他更多的信息内容,比如对结婚的想法、是否想要孩子、是否愿意参与家务和育儿、初次约会费用由男方支付还是AA制等等。这些项目不填写也无妨,但是从相识到交往,再到进入谈婚论嫁阶段,这些都是容易产生双方认识上分歧的事宜,而且又很难当面开口询问,因此提前核实有利于后续进展。

Pairs的履历页面(Eureka提供)

Pairs还有社群功能,数量已超过10万。这一功能并非由服务提供方设定,而是由会员自行创建。有“喜欢出国旅行”“热爱音乐”等正统的社群,也有“抽烟喝酒”“注重独处时间”“欢迎深夜12点以后联系”等凸显行为模式与个性的社群,加入这些社区,就有机会与趣味相投的人结识。

田山说:“给感兴趣的异性点‘赞’,如果对方回复‘赞!谢谢!’,那么双方就配对了,接下来就可以互发信息交谈。我们对利用Pairs结为伉俪的夫妇进行了采访,以女性点‘赞’为契机成功匹配的案例非常多。我们为会员提供支持,让女性和男性都能以自己真实的面貌对人生做出选择。”

给对方点“赞”,得到回复则匹配成功,可以互发信息交谈(Eureka提供)

用户方面有哪些想法呢?我们采访了两对利用Pairs结为伉俪的夫妻。

“你找不到意中人!”

第一对夫妻2014年6月相识,7月开始交往,2015年7月结婚。丈夫A今年31岁,妻子B年长8岁,39岁。他们有一个1岁半的孩子。A说:“我是在看到网上的广告后,带着消遣娱乐的心情开始的。”他和20多名女性互发过信息,实际见面者超过5人。

先是给中意的对象点“赞”,1天之内收到回复,利用Pairs的信息功能大概互发了5轮信息后,转移到通讯软件LINE上,3天后就决定“见面谈吧”。有人上午和下午分别与不同的异性约会,不过大家都是这样寻找意中人的,彼此心照不宣,所以即使公开承认,也都不会介意。

B说:“我工作的地方全是女性,没有机会和男性相识。我告诉朋友们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男性条件:温柔体贴、诚实可靠、有男子气和行动力、喜欢音乐、会演奏乐器、热爱旅行、会说英语……,朋友们都表示‘找这样的人比登天还难’。我自己也觉得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结婚了,正在这时候,职场里有一位认真踏实的前辈和网上认识的人结了婚。所以我也在‘Omiai’和‘Pairs’上注册了会员。”就这样,B结识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A。

她利用这两个应用程序共与3人见过面,当问及是否感到过可怕时,她回答说:“有人履历上写着‘单身’,但看他以前的网络日记却是离异。”不过这并不是网络独有的问题,在联谊会或职场相识也有可能遇到这种麻烦。

A说:“托这个应用的福我自己结了婚,所以也积极向朋友推荐,告诉他们说‘特别好’,有两位朋友也利用Pairs结了婚。还有一位朋友已经计划结婚了。”他表示,棘手的问题只是难以向父母讲述相识的经过,只好敷衍搪塞。

(Eureka提供)

不合意则轻松谈“下一个”

第二对夫妻,丈夫C,今年31岁,他说:“我工作的地方女性很多,正因为这样,我才利用了网络。职场恋爱麻烦很多,所以我希望在职场以外的地方相识。我此外还参加了大型区域联谊会、小规模联谊会,可是这种形式不仅每次见面的人数有限,而且在朋友召集的联谊会上还要多方面小心谨慎。而Pairs上有很多注册会员,还开辟了社群,可以高效锁定中意的对象。不仅能寻找趣味相投的人,还可以利用排除功能,比如有的女性加入‘喜欢高个子’的社群,这些女性就不适合自己,可以排除在外。”

C在LINE上互加好友约有30~40人,实际见面的有15~20人,他和其中3人交往过。其中一人就是30岁的妻子D。D回顾说,自己的情况和丈夫相反,在职场中没有机会和男性相识。

“参加了1年左右小规模联谊会和大型区域联谊会,没什么收获,我希望30岁前结婚,所以不想白白浪费时间。牵线匹对服务最初的印象是不可靠,但因为朋友利用过,所以我是把它当成征婚的一种工具开始尝试的。”

D于2017年1月注册会员。在与C结识之前曾经和另外一个人见过面,因为那个人不考虑结婚,所以很快就不再联系了。2月份她和C初次见面,约会第3次就开始了正式交往。她真正使用Pairs的时间只有两个月左右。

“我这种情况属于短期集中型吧。我主动给他点了‘赞’。开始时想上传一张自己的靓照,肯定会收到很多‘赞’,可是实际见面后对方感觉‘和照片不一样’就麻烦了,而且收到过多的‘赞’,自己也选择不过来。不过,那些很快就发信息提出想见面的男性,我觉得他们很危险,所以不会去见面。我和先生在网上用文字的形式聊了1个月左右,考验他是否诚实可靠。”

不必要的工夫得以省去,但是为了在重要问题上达成一致,双方不能吝啬时间。他们开始交往大约1个月后,于4月份以结婚为前提开始同居,向对方父母介绍时,两人都含糊其辞地表示是通过婚介活动认识的。7月求婚,2018年1月结婚登记。和上述第一对夫妻一样,他们也是相识1年左右的“闪婚”。双方从最初交往开始,“结婚”这个目的就很明确,因此快节奏地就把婚事敲定了。

妻子D说:“我是那种在联谊会上周围人聊得热火朝天时,自己反而热情大减的那种类型,所以如果在联谊会上相遇,对方大概不会对我产生兴趣。从这一点来讲,利用Pairs可以一对一地进行自我宣传。遇上不投缘的人,可以设置为‘已读不回’,不再与对方联系,这方面也没有心理负担。因为对方以前和自己毫不相关,所以即使自己被设置为‘已读不回’,也不会感到心情沮丧,继续寻找下一个人就是了。”

原本无缘相识的两个人最终结为连理。对他们来讲,现代社会的“月下老人”或许就是牵线搭桥的程序应用吧。不过,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通过这种相亲配对服务寻觅到终生伴侣的。有一些人不适合这种服务,或转用其他服务,或前往婚姻介绍所等。请这位现代社会的“月下老人”为自己牵线搭桥,需要具备网络素养、与多人同时联系交往的诚恳态度和沟通能力,并且,由自己来选择结婚对象这种意志也不可或缺。

采访、撰文:安乐由纪子
策划、编辑:POWER NEWS编辑部

标题图片:(Fast&Slow/PIXTA)

家庭 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