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性别差异的藩篱——未来日本人的婚恋
社会
男主外女主内,这种观念至今依然根深蒂固。它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出现又是怎样形成的?而且真的有必要一直保持下去吗?本文将通过梳理日本的婚姻史,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思考。
-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母系社会比父权家长制更务实?
日本以往有过什么样的婚姻制度呢?大家好像知道些,却又并不了解。我们将婚姻制度变化的历史在下图中进行简单的梳理。古代 | 古代是以“走婚制”为代表的母系社会 |
8世纪 律令制 | 有共同体的支持,比较务实 |
家庭制度的兴起、单偶婚化(一夫一妻制) | |
武家社会 | 在武家社会,俸禄由家主继承,父权家长制确立 |
相对务实的商贾之家,常常会为女儿招上门女婿来继承家业 | |
1890年 大日本帝国宪法 | 户主权 |
通奸罪(仅适用于妻子) | |
1947年 日本国宪法 | “婚姻的基本是仅基于两性的共同意愿而成立且夫妻拥有同等权利,夫妻双方必须同心协力维持婚姻关系” |
1972年 | 结婚人数高峰 |
2015年 | “夫妻同姓符合宪法规定”最高法院 |
涩谷区和世田谷区开始实施同性伴侣制度 | |
2016年 | 出生人数跌破百万 |
根据《婚姻和家庭的未来 双职工社会的界限》(筒井淳也著,光文社)、《不结婚碍着你了!?活在婚姻风险时代》(上野千鹤子、水无田气流著,Business社)制作
古代的“走婚制”是夫妻白天各自在自己家里,夜晚丈夫去妻子家过夜,母亲赖以生存的村落等共同体会给母子提供帮助。男性和女性的生活都依赖于各自的聚落,因此女性不需要依附于男性生存。当时生产力低下,子女后代是不可或缺的劳动力,“父亲是谁”无关紧要,无论男女都可有多个异性对象。而由长子继承和管理家业的父权家长制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受律令制的影响。再加上日本的武家制度,重用“功勋彪炳者及其子女”,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父系血统”开始受到重视,并且逐渐影响到了平民阶层。即便如此,商贾之家如果长子无能,则会招有商业才能的女婿上门。不同于武家,商贾之家经营好坏,是关系到生存的重大问题,因此比起血统,还是实力为王。
进入明治时代,在明治民法的推波助澜下,父权家长制完全渗透到日本社会的各个阶层。只有长子世袭的家主才能拥有的“户主权”,包括了对家庭成员的婚姻同意权和居住指定权。“户主权”只能由正妻诞下的嫡长子继承,虽然拿到现在来说,已经牵涉到人权问题了,但是当时长子之下,所有子女连一分钱都继承不到。与户主权同样的,还有一直持续到明治时期的通奸罪,它仅适用于妻子和奸夫,而丈夫出轨则不受约束。因为如果不弄清楚“妻子生的孩子父亲是谁”,那么父系血统将难以维系。
社会学者、立命馆大学教授筒井淳也在其著作《婚姻和家庭的未来 双职工社会的界限》(光文社新书)中这样写道:“我一直认为父权家长制,从这个意义来说是一个非常扭曲的不自然的制度。因为在这个制度下,处于整个社会统治阶层的男性或是家族中的男性,他们为了维护个人的既得利益,甚至不惜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从“农家的媳妇”到“专业主妇”
日本国宪法中规定“婚姻的基本是仅基于两性的共同意愿而成立且夫妻拥有同等权利,夫妻双方必须同心协力维持婚姻关系”。那么在战后日本,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不结婚碍着你了!?活在婚姻风险时代》(上野千鹤子、水无田气流著,Business社)等书的作者、诗人、专门研究少子化和贫困等“现代人的生活难题”的社会学者、国学院大学教授水无田气流分析道:
“战后不就,大概50年代的时候,日本总劳动人口的一半左右从事农林渔业等第一产业。这个时期,已婚女性的身份一般多为“农家的媳妇”,她们也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劳动力。因此,这些女性忙于农作,无暇一心一意从事家务和育儿工作。养育下一代的任务普遍由无法从事农作生产的老年人承担,也常常可以看到年长的子女带着年幼的弟弟妹妹玩耍的场景。当时,农村的下一代是在乡村社区里共同抚育的。”
那时的女性不仅没法顾及家庭,反而是重要的劳动力。而养育下一代的方式也跟“走婚制”时代类似。那么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重心转向第二产业,被雇佣的男性,即‘工薪族’越来越多,从住在郊外的住宅区,每天到市中心的商业区工薪,这样的工作居住分离型生活方式逐渐普及。第二产业也是以男性为中心的职场,一方面男性的就业机会数之不尽,另一方面又缺乏让女性赖以维生的职业,因此结婚就成了首选的生存手段。将结婚称为‘铁饭碗’也是这个时候。‘工薪族’丈夫们工作日的白天不在家,去职场打拼,他们和在家里看顾家庭的全职太太的组合,由此而逐渐普及开去。”
“昭和妻子”诞生的背景
水无田教授还谈到了工作方式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确立的日本‘工薪族’的工作方式,大都是岗位编制一体式的。简而言之,就是对正式员工没有具体的岗位规定,想要晋升都需要经历频繁的换岗和工作调动。并不是先有岗位需求再招人,而是先招人再给安排岗位,所以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对于每一位员工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因此劳动时间过长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作分担也举步维艰,就业环境就这么越来越差。此外,所谓的‘日式雇用习惯’中,‘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企业各设工会’都是其特点。因此,比起员工的个人技能和成绩,工作年数才对涨薪和晋升起到关键作用。”
日本的公司即使到了现在,仍以这种“工薪族”的工作方式为主流。
“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容易因生育而中断职业道路的女性和频繁跳槽的人都非常不利。而且,为了确保‘工薪族’能够时刻保持长时间工作和接受人事调动换岗,主内的‘专业主妇’也必须完成长时间且高水准的家务和育儿任务。日本专业主妇比例在70年代达到最高。我所说的‘昭和妻子’就是指日本昭和年代的这批已婚女性,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志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年轻女性对“昭和妻子”的向往重燃
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昭和时代结束,日本进入平成时期。从1993年前后起,经济开始衰退,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进入低增长期。这时的工作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从1997年起,双职工家庭数量超过了专业主妇家庭的数量,现在‘工薪族’家庭中妻子的就业率也在上升,双职工家庭超540万户,高于专业主妇家庭。这背后的原因,是经济低增长期以年轻男性为中心的整体男性工资水平的降低,并且,产业结构重心开始从第二产业转向了第三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女性很受重用,并且迫于补贴家用的需求,女性进入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这些女性当中很多都是临时工,年收入也较低,家庭收入的重任依然压在男性肩上,这点和以往相比,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即便女性的就业率不断攀升,专业主妇一直以来承担的家务和育儿重担依然还是压在女性的身上。”
“小家庭”的不断发展,使年轻夫妇身边找不到可以帮忙家务和带孩子的人了。
“现在,日本社会对已婚女性要求很高,‘要干家务,要管孩子,还要照顾老人和赚钱养家’,而一个人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年轻女性中越来越多人想要回归家庭。比如前不久刚做了个统计,结果是二十多岁的女性想当专业主妇的愿望比三十到五十多岁的人高,跟六十多岁的女性相近。我将这一现象称之为‘对昭和妻子的向往重燃’。”
后平成时代日本人的婚恋状况
由于各种家务负担沉重,女性对婚姻的态度出现了回归昭和的倾向。那么后平成时代的婚恋状况又会如何呢?水无田教授的看法是这样的:“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事,东京医科大学为了少录取女生,在入学考试时故意降低女考生的分数。这不是个案,现在日本‘统计性歧视’大行其道。所谓统计性歧视,是指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而得出的理性判断,从结果上看实际是一种歧视。对于这种随意操控考分的做法,该大学的解释是,很多女医师会因生育而离职,因此希望录取更多的男学生。但是反过来看,这也证明了目前以性别划分职业的偏见,并且以男性为中心的严酷的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改善。在婚姻方面,日本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维依然根深蒂固,相较于每个人的个性和特点,性别差异对人生道路产生的影响极大。旧有的观念已经远远跟不上社会结构变化的步伐了。我们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个人都能适得其所并充分发挥出潜能,无论男女婚否,都能够携手共进,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此外,无论结婚与否,为了让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我们有必要不断颠覆目前这种落后的家庭观念和工作观念。”
几年前,虽然还没有法律效力,但有些地方政府就开始承认“同性伴侣关系”(2015年),以维护LGBT的社会地位。此外,软件开发公司“Cybozu”社长青野庆久提起了夫妻异姓诉讼(2018年),一直坚持夫妻使用各自姓氏的电影导演想田和弘夫妇,提起了要求承认异姓夫妻地位的诉讼(2018年)等,这些都表明,已经有人开始用行动来改变“日本婚姻”习俗了。
日本2016年出生人数已经跌破百万,我们不能再让过去的家庭观念和工作观念束缚社会的发展了。
撰文: Okajima Kaori
图表制作:上杉久代
策划、编辑:POWER NEWS编辑部
标题图片:Cybozu社长青野庆久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建立法律制度,能够让夫妇自愿保持各自姓氏,图为记者见面会场景(2018年1月9日,东京霞之关司法记者俱乐部,时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