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库

日本农业政策迎来转折

政治外交 财经

通过解放农地来培育个体农户曾被称为战后日本最大的改革行动,而如今,这已成为阻碍市场开放的桎梏。安倍政权能否通过废除农协中央会、推动农地流动化等手段彻底改变农业政策?

力求借助“农协改革”振兴农业

作为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经济增长战略的一项重头戏,日本政府的产业竞争力会议制定了实施根本性农业改革的最终方案。2014年6月27日内阁会议上通过的新经济增长战略中就包含了这一方案。此次提出的方针是要将过去优先保护小型农户的政策转变为以提高生产力和加强竞争力为根本、实现“提升农业魅力”“让农业成为成长型产业”等目标的农业政策。

农业改革的最终方案提出了以①调整农业协同工会(农协=JA)组织、②促进企业参与农业的相关政策、③调整农业委员会制度等内容为支柱的改革计划。当已进入收官阶段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尘埃落定之时,若还未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海外廉价农产品的涌入恐将导致国内农业遭受打击。因此当局判断,要增加大型农户数量,加强日本农业的竞争力,必须对农业组织实施根本性的改革。

一旦上述方案得以实现,那么包括政府于2013年秋季确定废除减反政策(旨在调节大米产量的农业政策)的方针在内,战后日本的农业政策将迎来历史性的重大转折。

中央会制度现已成为妨碍农业经营的桎梏

JA是由农业从业人员和经营农业的法人组建的合作工会,设立初衷是为了应对战后粮食紧张的难题。管理着全国约700个地区性农协的全国农业协同工会中央会(JA全中)是JA的顶层机构,作为中央司令部领导和监督着整个JA团体。JA团体内部设有全权负责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工作的全国农业协同工会联合会(JA全农)、开展储蓄和融资等信用事业的农林中金和信联、提供人寿保险和意外保险服务的全国共济农业协同工会联合会(JA共济联)等组织。

在战后的日本,农业从业人员只要将农产品销售给农协就一定能拿到货款,有利于农户专心开展农业生产。同时,在购买农机具时,通过农协购买更加放心,并且可以通过农协获得融资服务。不过,现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已经多样化,可以低价购买农机具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中,以JA全中为核心的中央会制度反而变成了妨碍农业经营自由的桎梏,限制了地区性农协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力的余地。

因此,政府的规制改革会议农业工作小组一直建议改变由JA全中领导的全国统一行动体制,让各个农协独立,因地制宜地提供服务。

在政府规制改革会议开展的农业改革讨论中,如何对JA团体实施根本性改革成为了一大焦点问题。为了改变JA全中自上而下对地区性农协加以领导的体制,甚至有人提出了废除JA全中的方案。然而也有反对意见称,如果打破全国统一体制,那么处于弱势的农业从业人员的呼声就无法在农业政策上得到反映。对于自民党而言,农协是选举时的团体票“票田”,也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基础,所以最终给出了对JA有所照顾的妥协方案。

在未来5年内促使JA自我改革

最终方案中没有采用“废除”JA的字眼,针对中央会制度,只用了“过渡为具有自律性的新制度”这样的表述,提出了未来的方向性——将JA从一个拥有农协法赋予的领导权限的组织改组为社团法人或股份公司等性质的组织。以未来5年为改革推进期,促使JA团体实施自我改革。针对具体的组织形式,将立足于JA团体内部的研究结果,在2015年的例行国会期间对农协法等实施修订。

除了农协改革问题外,本次的农业改革方案还将企业对农业生产法人的出资上限从“25%以下”放宽到了“低于50%”。同时,针对在农地的买卖和转用方面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农业委员会,也将再次讨论研究是否要修订该委员会成员选举和选任方法等问题。从事实上解禁企业拥有农地行为的方案则被推迟到5年后再加以讨论。

关于农业改革,第二次安倍内阁已确定了相关方针,即改变一直持续了40年的对缩小大米生产规模的农户给予补贴的“减反政策”(生产调整制度),并在5年后废除生产数量目标分配政策。

安倍晋三 TPP 农业 安倍经济学 农协 JA 自由化 农业协同工会 中央会 减反 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