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信息库

暴雨突袭夏日的东京

社会 生活

近年的日本,6月至8月间频繁发生突如其来的局部暴雨,导致事故、灾害接连不断。由于事前难以预测,还被人俗称为“游击式暴雨”。这种现象据说尤其在城市里呈增加倾向,被认为与热岛效应不无关系。

东京6月里的“冰河”

2014年6月24日下午,东京都三鹰市和调布市等部分地区遭冰雹袭击,在短短的时间里,一些地区冰雹如积雪覆盖路面,厚达数十厘米,三鹰市约40户人家房屋被淹。气象厅称,如此大量的冰雹还是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入夏时节,当电视画面上出现受灾地区道路犹如“冰河”流淌的情景后,不禁引来人们的极大关注。

第二天25日,东京都北部大雨,雨量一小时超过110毫米,各地道路多处被淹。29日东京市中心也遭遇骤雨,雨水从下水道盖口喷涌而出,雷电和积水还导致部分铁路交通中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混乱。

暴雨集中在关东地区和东京周围

“游击式暴雨”一词广为人知是在2008年。是年日本全国各地局部大雨灾害甚多。7月28日,神戸市都贺川水位仅10分钟就上升了一米三,发生了五名儿童被急流卷走身亡的惨痛事故;8月5日,在东京都丰岛区进行下水管道作业的五名工人,因激增的雨水而溺亡,但大雨和洪水警报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发出的。

与傍晚的一般雷阵雨不同,此种暴雨的强度和规模巨大。雷阵雨大多在几十分钟内会停,而“游击式暴雨”来势凶猛,持续时间有时长达一个多小时,往往一小时的降雨量近100毫米。一般城区的下水道雨水排泄量设计标准是最大每小时50-60毫米,所以这样的暴雨会立即招致城市型洪涝。

民营气象预报公司“气象新闻”称,这种事前难以发现和预测的局部地区雷雨,2013年夏(7月23日至9月30日)在日本全国发生了2923次之多。从各地区情况来看,幅员广阔的北海道最多,发生了200次,茨城县、埼玉县、千叶县分别为173次、163次和158次,也就是说,“名列前茅”的都是东京周围的地区。(东京都为116次)

另外,气象厅的研究小组根据过去118年的观察记录,调查了东京夏季夜间(6月-8月,17时至23时)的降水量,得出这样的结果:①从夏季整体来看,100年约增加了50%;②其他时间或季节则没有发现同样的倾向。在分析了最近30年的数据后发现,东京市中心在夏季傍晚时的降雨量,比周围地区高出30%。

热岛效应是“元凶”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及各种数据,有专家分析认为,多雨主要是由热岛效应所致。

热岛效应是大城市中心地区气温显著高出周围地区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空调、汽车等导致的人工排热量的增加;②人工建造物、混凝土和柏油路面的增加,以及随之产生的地表随分蒸发量的减少;③林立的高楼大厦阻挡了海风。东京夏季的“热带夜(日本气象厅的气象用语,指最低气温在摄氏25度以上的夜晚——译注)”天数增加,中暑患者增多等,都作为一大问题而被媒体大书特报。

东京市中心的空气升温,暖气流急剧上升,引来东京东部鹿岛滩、南部东京湾及西南部相模湾的潮湿空气,发展成积雨云而产生强阵性的降水,即所谓的“游击式暴雨”。除了这种原理外,有的学者还认为,“海风从东京的东面吹进,在高楼大厦间迂回前进,导致西部地区易于发生局部暴雨。”

气象厅称,2013年自动气象数据采集系统(AMeDAS,是日本气象厅的一种高分辨率表面观测网络,用于收集区域气象数据和核实预测性能,在日本国内有大约1300处无人观测站)在1000个地点观测到的1小时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的强阵性降水共有237次。这个数值显示,10年增加了21.5次,“在1976-2013年的统计期间内,明显地呈现出增加倾向。”至于和全球变暖之间的关系问题,气象厅称,“由于统计时间短,目前还不清楚是否有影响。”

标题图片:冰雹如同积雪,覆盖在东京都调布市住宅区的路面上 2014年6月24日(时事通信社)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气象 暴雨 灾害 热岛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