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入“战国时代”的大学
科学 技术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学生人数减少,重击大学的经营
根据文部科学省的《大学基本调查》数据,战后日本18岁的人口,在被称作“团块世代”(*1)的那一代人迎来18岁的1966年达到249万人的峰值后开始减少,虽然之后又有所回升,但从1992年“团块二代”(*2)高中毕业时的205万人,一路减少到了2014年的118万人。最近几年虽处于平稳状态,但根据国立社会保障和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18岁人口自2018年前后开始减少倾向会再次增强,2031年为99万人,将跌破百万大关。
那么,大学升学情况(升学率)又如何呢?
大学和短期大学(*3)合并计算的大学升学率,在上世纪70~80年代为36~37%,1995年为45.2%,2005年则上升至51.5%,2014年达56.7%。如果再加上专修学校(*4),那么升学率在2014年就为80.0%。如今是两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上大学的高学历时代。反过来说,如果学生没有大学和专业的特定选择要求,那么日本事实上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进入谁都能上大学的“大学全入时代”。
随着少子化进程的发展,升学率已达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期待大学生人数还能有更多增加。日本国内的大学生人数,预计将从2018年的65万人下降到2031年的48万人。2014年,大约40%的私立大学处于招录生源不满的状态。2018年以后大学的经营面临困难的不仅仅是私立大学,还可能波及地方上的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大学相关人士将这种局面称为“2018年问题”,开始着手制定对策。
办学限制放宽导致90年代大学数量激增
导致如此严峻形势的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数量的激增。90年代日本大幅修订了《大学设置基准法》,放宽了兴办大学的审批条件。因此,大学不断增设新名称和新教育课程的院系。国内大学的数量,当时包括国立、公立、私立在内一共大约是500所,而现在则增加到了780所。在大学数量增加的同时,18岁人口90年代后却减少了40%,致使生源不足的大学陆续出现。
日本的大学,在很长一段时期,由于报考人数超过招生能力,只能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来选拔,随之产生了“应试战争”。但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大学在为了争夺生源而展开竞争。
现在很多私立大学在校内召开参观说明会,举办“开放校园”活动,还采取AO入学考试方式(以面试和报考理由等为重点的入学考试形式)。大学正面临全面改革,包括从招生、选拔方法以及入学后的指导和教育,到教育研究和管理运营的组织、财务、经营方针等方方面面。
约四成私立大学生源不足
大学过度增加,以致开始面临“淘汰危机”。天主教会学校圣托马斯大学(位于兵库县尼崎市)2014年11月宣布将从今年3月起停办。该校2010年以来就已经停止招生,一直处于在校生数量为零的状态。同样,东京女学馆大学(位于东京都町田市)也计划在目前的在校生全部毕业之后,于2016年3月关闭。该校以其创办于明治时代的名门中学和高中为品牌影响力,开始了四年制大学的经营。但在进入“大学全入时代”后,招生不力,一直处于生源不足状态。像这样被迫关门停办的大学其他还有不少。严峻的经营环境也波及到与大学相关的商业活动中。著名的应试补习学校“代代木习明纳”去年秋季公布,将在全国关闭约占总数七成的20所分校,这也是时代变化的反映。代代木习明纳曾与骏台预备校、河合塾合称“三大应试补习学校”。很多私立大学为了确保生源,正在采取扩大推荐入学名额和AO入学考试的方式;而且,因家庭经济等原因,优先考虑应届上大学的考生增加,复读生减少。这些都是影响因素。如今是大学人人可上的时代。如果不选择特定的大学和专业,只要是大学就上的话,那么所有考生都可以进大学。对于考生来说,考大学已经不再是“过独木桥”了。2018年以后,由于考生的进一步减少,考试费和学费收入下降是可想而知的,业内人士为此充满了危机感。
为求生存,“回归都心”,新设护理系
私立名校也坐不住了。各所大学处心积虑打出了各种各样的对策。比如加强和充实由知名度高的教授组成的师资队伍;为了吸引向往大城市的学生,把原来设在郊区的部分校区迁回到市中心,出现了所谓“回归都心”的动向;也有些大学试图通过接力马拉松等体育竞技活动的连带效应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另外,顺应时代需求,有些学校还通过院系的“更衣换装”来突出特色和个性,比如把人文类院系改组为护理、教育、营养等实用科学院系,或者把文学系改组成国际类院系等。也有不少大学从产业界的人才需求观点出发,着力开设独特的新学科,培养精于信息技术(IT)、数学、统计、经营管理等的文科类人才及营销能力强的学生等。有些地方大学,则通过积极开展与地方合作进行社会贡献活动等打出各自的特色,确保当地的年轻人不流向大城市。
国立大学面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压力
对于大学来说,要应对的大环境变化,不仅限于国内人口减少问题。增强大学的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已成为新的课题。不仅是日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大学和高等教育系统,现在都无法规避研究人员和学生自由流动,无法逃脱信息及通讯技术构筑的全球性网络。特别是,日本要想在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胜出,就要求国立大学整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2014年度 “支持创建超级全球化大学(SGU)”项目遴选结果名单
类型A(顶尖型)
设想名称 | ||
---|---|---|
北海道大学 | 国立 | Hokkaido(北海道)环球校园・倡导~向世界开放 与世界合作~ |
东北大学 | 国立 | 东北大学全球化主导构想 |
筑波大学 | 国立 | 跨域大学开创高等教育与世界的未来 |
东京大学 | 国立 | 构建东京大学全球化校园样板 |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 国立 | 关于推进培养TMDU(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型全球化健康人才的构想: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健康水平的挑战 |
东京工业大学 | 国立 | 为真正实现国际化的治理改革Tokyo Tech Quality |
名古屋大学 | 国立 | 构筑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世界的亚洲中枢大学 |
京都大学 | 国立 | 京都大学日本门户构想 |
大阪大学 | 国立 | GLOBAL UNIVERSITY“世界适塾” |
广岛大学 | 国立 | 以世界为校园的广岛大学改革构想 |
九州大学 | 国立 | 通过战略性改革创建面向未来的顶尖全球化研究教育基地(SHARE-Q) |
庆应义塾大学 | 私立 | 以“实用科学”增强全球社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
早稻田大学 | 私立 | Waseda Ocean构想~构建开放性、多样性、流动性的教育研究网络~ |
类型B(全球化引领型)
千叶大学 | 国立 | 国际基督教大学 | 私立 |
东京外国语大学 | 国立 | 芝浦工业大学 | 私立 |
东京艺术大学 | 国立 | 上智大学 | 私立 |
长冈技术科学大学 | 国立 | 东洋大学 | 私立 |
金泽大学 | 国立 | 法政大学 | 私立 |
丰桥技术科学大学 | 国立 | 明治大学 | 私立 |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 国立 | 立教大学 | 私立 |
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 国立 | 创价大学 | 私立 |
冈山大学 | 国立 | 国际大学 | 私立 |
熊本大学 | 国立 | 立命馆大学 | 私立 |
国际教养大学 | 公立 | 关西学院大学 | 私立 |
会津大学 | 公立 | 立命馆亚太大学 | 私立 |
在这过程中,2014年秋,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支持创建超级全球化大学(SGU)”项目对象的甄选结果,为大学带来冲击。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说法,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将重点支持那些开展世界级水平教育研究的顶尖大学,以及果断推行国际化和大学改革引领日本大学走向世界的大学。
“超级全球化大学”项目有可能导致新的大学分化
类型A(顶尖型),意在扶持“有能力冲击世界排名100强的大学”,选定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原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13所高校。类型B(全球化引领型),意在扶持“引领我国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大学”,选定了东京艺术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上智大学、明治大学等24所高校。
在地方大学中,选择了那些推行独特改革措施的大学,比如规定所有学生的学位论文都必须用英语撰写的会津大学(福岛县)、将一年以上的留学经历作为毕业条件的国际教养大学(秋田县)等等,它们都是公立大学。对于入选A类和B类的大学,在10年里将拨给上限分别为42亿日元和17亿日元的补助资金。大学方面当然欢迎这笔补助,同时“超级全球化大学”这个招牌也能成为这些学校用以招生的新式武器。
已迎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超级全球化大学”构想在提高日本高等研究教育机构的国际排名上可能确实有效。但在日本国内,它有可能带来大学之间新的排序和分化。面对全球化和国内人口减少的时代要求,各大学将如何应对?大学之间的生存竞争还将继续。
撰文:原田和义(编辑部)
标题图片:大学升学统考的应试生们。2015年1月17日于东京大学考场(图片提供:时事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