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企业加速海外并购
财经-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并购件数和总额,2015年创新高
根据位于东京的并购调查咨询公司乐国富(Recof)的调查,2015年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件数为560件,同比增加0.5%;并购金额增加92%,达11.1975万亿日元,件数与金额均创历史新高。之前的最高件数为2014年的557件,最高金额为2006年的8.6091万亿日元。从地区来看,北美增加11.3%,为177件;欧洲增加16.2%,为136件,均呈良好态势。而与此相反,亚洲从232件下降到194件,减少了16.4%。
支撑着日本企业如此强烈的并购欲望的,是企业收益创历史新高以及丰厚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财务省的法人企业统计调查显示,2015年末的留存收益达355.76万亿日元(金融和保险业除外),创历史最高,比2014年底增加了23万亿日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16年第一季度又增加了10万亿日元以上。日本国内由于人口减少,很难期待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为此,日本企业试图通过并购在海外谋求发展。
去年最大规模的一桩并购项目,是伊藤忠商事与泰国财阀正大集团携手,斥资约1.2万亿日元购得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中国中信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股份。这也是日本企业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对华投资。保险业的大规模收购格外引人注目。例如,东京海上控股株式会社以9400亿日元收购美国专业保险公司HCC保险控股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收购英国保险巨头阿姆林公司、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与住友生命保险公司也分别收购了美国中型人寿保险公司等。
软银公司的大规模收购
进入2016年后,日本企业海外并购继续保持旺盛势头。虽然4月和7月在收购件数上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1~7月的交易总数为363件,同比增长了14.9%。照此速度发展,可望突破去年的560件。从金额来看,1~7月为5.9122万亿日元,已超过了2014年全年5.8304万亿日元的交易额。
今年的收购交易金额如此大幅提升,和软银集团斥巨资收购英国公司ARM有关。该项目涉及的收购金额约为3.3万亿日元,在日本企业的海外并购中,超过了日本烟草产业公司2006年收购英国著名的烟草商加拉赫集团 (Gallaher Group)时投入的1.73万亿日元的资金,创历史最高纪录。
ARM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专门从事半导体设计的公司,其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CPU(中央处理器)及通讯用半导体电路设计,尤其是在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90%的份额。软银公司通过收购ARM,开始部署“IoT(物联网)”时代的新业务,使包括车载在内的所有事物与互联网相连接。
日本企业近年在海外的主要并购
收购企业 | 被收购企业 | 金额(以公布为准) | 公布日期 | |
---|---|---|---|---|
1 | 软银 | ARM控股(英) | 3.3万亿日元 | 2016.7.18 |
2 | 日本烟草 | 加拉赫(英) | 1.73万亿日元 | 2006.12.15 |
3 | 三得利 | 比姆(Beam)(美) | 1.68万亿日元 | 2014.1.14 |
4 | 软银 | 斯普林特(Sprint Nextel)(美) | 1.57万亿日元 | 2012.10.15 |
5 | 伊藤忠/正大(泰国) | 中国中信集团子公司(中国) | 1.2万亿日元 | 2015.1.20 |
6 | 东京海上 | HCC保险控股(美) | 9400亿日元 | 2015.6.11 |
7 | 三井住友海上火灾 | 阿姆林(Amlin)(英) | 6400亿日元 | 2015.9.8 |
8 | 明治安田生命 | 斯坦金融(StanCorp Financial)(美) | 6200亿日元 | 2015.7.24 |
8 | 日本邮政 | 拓领(Toll Holdings)(澳) | 6200亿日元 | 2015.2.18 |
10 | 日本烟草 | 雷诺兹烟草(Reynolds American)部分业务(美) | 6000亿日元 | 2015.9.29 |
11 | 第一生命 | Protective (美) | 5800亿日元 | 2014.6.4 |
12 | 三井住友金融 | 日本GE(美) | 5750亿日元 | 2015.12.15 |
13 | 住友生命 | Symetra Financial(美) | 4600亿日元 | 2015.8.11 |
14 | NTT数据 | 戴尔的IT服务部门(美) | 3500亿日元 | 2015.3.28 |
15 | 软银 | 日本电信(美Ripplewood) | 3400亿日元 | 2004.5.27 |
在快速发展的亚洲寻求出路
日本企业之所以积极收购海外企业,是因为日本将并购定位为发展战略的一大支柱。它们希望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范围,从增长速度高于日本的美国及新兴国家经济中受益,以此谋求快捷的发展。最近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东盟(ASEAN)的并购活动。
走在并购前列的是金融机构。以2007年三井住友银行投资越南进出口银行为开端,瑞穗实业银行(现瑞穗银行)和三菱东京UFJ银行相继投资越南外商银行(Vietcombank)和越南工商银行(Vietinbank)。三井住友还先后投资了印尼、柬埔寨及香港的银行。三菱东京UFJ除收购泰国大城银行外,今年年初又获得菲律宾一家大银行信安银行(Security Bank)约20%的股份(约1000亿日元),信安银行因此成为三菱的权益法适用公司。
日本企业近年在亚洲的并购
收购企业 | 被收购企业 | 金额(以公布为准) | 公布日期 | |
---|---|---|---|---|
1 | 伊藤忠/正大 | 中国中信集团子公司 | 1.2万亿日元 | 2015.1.20 |
2 | 三菱东京UFJ银行 | 大城银行(泰) | 5600亿日元 | 2013.7.2 |
3 | 三井住友银行 | 退休金储蓄银行(印尼)出资40% | 1500亿日元 | 2013.5.8 |
4 | 近铁运通 | 美集物流(新加坡) | 1400亿日元 | 2015.2.17 |
5 | 三井住友银行 | 东亚银行(香港) | 1000亿日元 | 2014.9.9 |
6 | 三菱东京UFJ银行 | 信安银行(菲律宾) | 900亿日元 | 2016.1.14 |
7 | 三菱东京UFJ银行 | 工商银行(越南) | 600亿日元 | 2012.12.27 |
8 | 住友商事 | 退休金储蓄银行(印尼)出资17.5% | 560亿日元 | 2015.2.18 |
9 | 瑞穗实业银行 | 外商银行(越南) | 430亿日元 | 2011.9.30 |
10 | 三井住友银行 | 进出口银行(越南) | 250亿日元 | 2007.11.27 |
进入今年以后,对中型企业和法律服务公司的收购也拉开序幕。位于大阪的一家有名的工业气体企业Air Water公司获得美国工业气体低温设备厂商泰莱华顿在马来西亚子公司的全部股份,收购金额没有公开。而律师人数居日本全国第三的森·滨田松本法律事务所计划于明年1月收购泰国的Chandler & Thong-Ek律师事务所(曼谷市)。此举的目的是加强在泰国的业务基础,同时还可以应对东南亚地区对法律服务需求的增长,预计今后将陆续出现步其后尘者。
一些大公司在发布2015财年决算时,就明确表示了收购亚洲企业的方针。川崎重工在中期经营计划(2016~2018财年)中表明,它将确保1000亿日元以上的投资额,在亚洲计划收购提供发电站设计、筹资到建设一条龙服务的工程公司。味之素也表示,在现行的中期经营计划(2014~2016财年)中,根据自己的投资余力,准备以2000亿日元对泰国、越南等发展前景良好的国家的食品行业进行收购。
夏普被鸿海收购
相反,日本企业被收购的情况也在增加。根据乐国富的调查,2016年1~7月外国企业共收购日本公司120家,较去年同期的109家,增长了10.1%。收购额为1.7829万亿日元,同比(5056亿日元)增至3.5倍。
其中,软银集团子公司将持有的芬兰手机游戏开发公司Supercell的股份出售给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腾讯控股(约7700亿日元),TDK将部分移动设备零部件业务(约3600亿日元)转让给了美国半导体主要企业高通公司(Qualcomm)。在日本企业被全盘收购方面,台湾鸿海精密工业出资3888亿日元收购夏普是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企业之间的收购活动也趋于活跃。2005~2007年突破2000件后,2011年减少到1086件,此后又转为增势,2015年为1662件,总交易额达3.6133万亿日元。今年1~7月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为1035件,金额达2.1566万亿日元。
经营陷于困境的东芝以6655亿日元的价格,将业绩优良的医疗设备子公司东芝医疗系统出售给佳能,日产汽车以2373亿日元收购了爆出“油耗门”事件的三菱汽车。而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住金则收购了同行业排名第4的日新制钢,以期积极加强与中国等对手的竞争力。
标题图片: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就收购英国ARM控股集团项目举办记者会(2016年7月18日摄于伦敦,时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