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门

赠答文化

社会 文化 日本入门

向关照自己的人赠送礼品以示感谢之情,在盛夏时称“中元”礼品,在年终时称“岁暮”礼品。东西赠来送去的习俗,成为日本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它的形式和种类繁多,已是一种文化现象。

喜马拉雅FM声音版

“中元”礼品和“岁暮”礼品

将用语言表达不尽的心意,寄托于礼品送达给对方。生日或圣诞节送礼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但日本人送礼的频率比国外要多得多,送礼在日本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

为了对平时关照自己的人表达感谢,日本的习惯是要在夏天的盂兰盆节时期送上“中元”礼品,在年末时送上“岁暮”礼品。

所谓的“中元”,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三元”之一的“中元节”(7月15日),结合日本供奉祖先的仪式“盂兰盆会”,以与亲属近邻互赠供品的形式固定下来。十七世纪,商人们为表示对顾客的谢意也开始了赠送礼物,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对父母和亲属,送礼的习惯还扩大到了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和上司。“岁暮”礼品,是把本来供奉于当值太岁(年神)的供品,在年末时拿到本家或掌门人家去的活动,渐渐演变为带上礼品去看望过去一年关照自己的人,天长日久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中元”送礼的时间,各地略有不同,大致在7月初到8月中旬;而“岁暮”送礼通常在12月中旬至下旬。在这期间,百货商店和超市的礼品专柜前人头攒动热闹异常。一般一户人家平均要送2、3件。以前,常常由本人直接寄送,或是请百货公司送货;最近,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选择高级百货公司、免费送货的电商或附近的超市等来寄送礼品

食品类最受欢迎

选作礼品的商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啤酒。其他有咖啡等饮料、水果、点心、产地直接寄送的海鲜类等食品以及商品券(代替现金)。这是因为,这类东西再多也不会浪费,不会给对方徒增烦恼,而且吃掉了就不会留下“痕迹”,这也是人们选用食品做礼物的又一理由。每件赠品的行情大概在3000~5000日元,通常根据年龄和交往的深度决定金额。这两三年中,购买保健品送礼的人也在增加。

日本特色的礼品之一,是高级水果“香瓜”。根据创业180年的老字号高级水果店“千疋屋”介绍,“一木一果”栽培出来的香瓜,芬芳馥郁,尽管每个高达1~2万日元,现在依然是占营销额两成的抢手货。这种瓜起初是进献给皇室的奇瓜果,现在则用作慰问、中元、岁末赠礼时的珍贵礼品。

礼尚往来:“礼品文化”和“还礼文化”

关于送礼,有的是定期的,如新年的压岁钱、中元、岁暮、圣诞节、情人节等;也有不定期的贺礼,如生孩子、七五三节(11月15日,3岁和5岁的男孩以及3岁和7岁的女孩过的节日——译注)、上学、毕业、成人仪式、结婚、升学、造房、搬家等;另外,还有看望病人、慰问受灾、奠仪等。送现金、鲜花还是物品,则根据对方实际情况而各不相同。

放在过年红包里的“压岁钱”

日本人还有在旅游当地买土特产送礼的习惯。外出旅行或出差时,购买当地的著名土特产送给朋友和同事。另外,在造访熟人和亲属时,会带上点心盒作为礼物。

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则要“还礼”。例如新郎新娘给参加婚礼的人回赠礼品,生病康复后为感谢人们的探望要送“病愈”礼,收到宝宝出生贺礼或丧葬奠仪时也要还礼等等。回礼最好不要拖得太久。作为西方情人节(2月14日)礼品的回礼,日本人发明了“白色情人节”(3月14日)。这“白色情人节”的出现,也可算是“还礼文化”的一个典型例子。

赠答的一些规矩习惯

用于节日问候和红白喜事的往来赠品,要用传统的“礼品绳”装饰,在喜事贺礼上还要使用“礼签”,这些是正式的规矩做法。

“礼品绳”和“礼签”(右上角)包装的中元节赠品

礼品绳是扎在放钱的信封和礼品盒包装纸外面的带子。根据红白喜事性质,颜色、数量和系法各有不同。在日本,有送现金礼的文化,为此有专用的信封和喜封。包装文化也丰富多彩,有不少家庭还特地把礼品的包装纸和缎带收藏起来,留作他用。

由于规矩繁多,不光外国人,就是对日本人来说,赠答规矩也是一大繁琐之事。这或许和日本特有的将“真心话”和“原则话”区别使用这种文化类似。但是,在该赠答的时候,倾注感谢之情,赠来送去,礼尚往来,已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油而深深地扎根于日本文化的土壤之中。

标题图片:高级礼品用水果“香瓜”(图片提供:日本桥千疋屋总店)

中元 礼品 岁暮 还礼 赠品 白色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