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亚洲”的虚与实 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与日本

政治外交

美国总统在进入第二任期后,与一切为了实现连任,将选举置于最优先地位的第一任期不同,将开始考虑如何垂名青史。以第一位黑人总统而史上留名的奥巴马总统也不例外。如同“财政悬崖”一词所象征的那样,美国的内政问题堆积如山,总统的关注转向外交。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内标榜自己是“太平洋国家”,显示出重视亚洲的战略姿态,在第二个任期里其具体成果将受到考问。这对美国“亚洲战略”之要的日本会有怎样的要求呢?

“财政障蔽”制约美国的亚洲战略

奥巴马总统连任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峰会召开地柬埔寨以及泰国和缅甸。出访目的,一是在东盟一部分国家与中国争夺南海主权问题上,试图分化离间偏向中国的柬埔寨;另一方面是对缅甸这个中国在中南半岛、湄公河沿岸推行南下战略的据点,展开民主化支援。在摘取亚洲繁荣果实的同时如何与中国交锋?可以认为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洲战略,在“进入第二任期后也基本没有改变”(驻美大使藤崎一郎语)。不过,若想收效卓著也并非易事。

连续4年财政赤字超出1万亿美元的奥巴马政府,将坚持第一个任期的内政成果,即对弱者来说可谓丰裕“恩泽”的社会保险措施。而为了筹措社保财源,选择了大幅削减国防预算的的道路,十年内削减5000亿美元,每年的削减额相当于日本的防卫预算。奥巴马政府若想实质性地推行亚洲战略,它所碰到的不是“财政悬崖”,而是“财政障蔽”。

“以日美同盟为基轴抗衡中国”是日本安保外交的基础,重视西南岛屿(*1)的防卫、完善提高机动防卫力量,例如若决要以自身之力保卫尖阁诸岛(钓鱼岛诸岛——译注),那么首先必须加强的就是自卫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日本的财政负担日益加大,财政负担与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的战略呈表里一体的关系。

“克林顿-坎贝尔”卸任之后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关注的是美国对亚洲外交的新阵容。迄今作为推进回归亚洲战略的支柱一直掌控外交的克林顿国务卿已确定了辞职,在其领导下推行对日政策和亚洲外交的坎贝尔助理国务卿(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预计也将离任,国防部长帕内塔也被认为去意已定。

极具外交手腕的克林顿和熟知日本的坎贝尔,两人可谓最强的搭档。克林顿国务卿就任之初首选出访了日本,将往往偏重欧洲、俄罗斯、中东的美国外交纳入宽阔的视野,推行了富有平衡感的回归亚洲外交。“对日本外交来说,现在很难找到比这更理想的搭档。”(外务省干部语)

国务卿的后继人选,除了同为国防部副部长候选人的约翰・克里参议员之外,还有前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霍华德·伯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托马斯・多尼隆、驻联合国大使苏珊・赖斯以及共和党前参议员查克・黑格尔等。而助理国务卿人选则包括薛迈龙(Michael Schiffer)、季浩丰(Frank Jannuzi)、理查德・布什、谢淑丽(Susan Shirk)等。

虽然搭档班子尚未决定,但奥巴马政府第二任期中,“回归亚洲”的外交战略有可能变得有名无实。对伊朗核问题的忧虑日趋加深、中东局势愈发混乱,被这些问题所困,预计美国不是没有可能将外交的实际轴心置于中东地区。“即使基本政策不变,但不能否认日美关系会因人事的变化而受到影响。”(驻美大使藤崎语)

(*1) ^ 日本对分布于九州南部至台湾东部的大小岛屿的统称。其中包括钓鱼岛——译注

缅甸 东盟 奥巴马 克林顿 财政 柬埔寨 泰国 鈴木美胜,時事通讯 时事通信,美国 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