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合作研究PM2.5,查明原因,提出对策

政治外交 社会

10月1日,在东京都港区的日本财团大厦召开了题为“PM2.5(细颗粒物)造成的大气污染现状与日中合作的可能性”公开研讨会(笹川日中友好基金主办)。作为今年启动的日中大学与企业共同研究项目的第一步,日中双方专家就中国大范围地区的PM2.5大气污染问题发表了演讲。

成因尚未查明,期待行之有效的建言献策

大气环境学会会长、爱媛大学农学系教授若松伸司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SJCFF)此次举办的环境问题研讨会,主要是探讨冬季频发的PM2.5高浓度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必要的对策,以期达到帮助改善两国人民生活及两国关系的目的。这一天,中国方面负责监测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地区PM2.5工作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介绍了中国的最新情况;日本方面由进行监测分析与对策总结的日本大气环境学会会长若松伸司(爱媛大学农学系教授)发表了题为《日本的经验与日中合作的可能性》的演讲,介绍了有关学会迄今的研究活动进展以及今后的计划。

日中有关部门之间在今年4月召开的日中韩环境部长会议上达成了“今后5年共同行动计划”协议;另外,北九州、四日市、川崎等市,还有兵库、福冈、长野、埼玉等县与中国城市之间展开了“城市间合作”,研究PM2.5的发生机理,并在预报、预测、污染源分析等方面进行相互支援。在民间,为协调两国企业的合作项目而于2006年开设的一个平台——“日中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日中经济协会),也开展了各种活动(2014年的合作项目有41件,成立以来累计达259件。2013年由于日中关系遇冷而停办)。

但是,2008年日本停止了对华日元贷款,此后大型示范项目都无法展开。由于PM2.5的成因迄今尚不明了,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希望通过此项共同研究,在科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并为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活动提供援助。

冬夜里产生,经过化学反应二次生成

贺院长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PM2.5发生状况随季节而变化,特别容易在冬季的夜里产生。而且,在同一天之中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其成分与其说是汽车、工厂直接产生,不如说是由各种物质在一起发生了化学反应后二次生成,并在北京、天津等大范围地区发生。为此,贺院长呼吁,不应把这种现象作为个别城市的特殊情况而单独考虑,“而是要从科学角度阐明中国特有的发生机理,必须制定广范围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措施”。

据若松教授介绍,2013年2月,针对发生在中国的大规模大气污染,日本的大气环境学会发表了题为《大气环境学会应如何应对中国PM2.5大气污染问题》的紧急声明。声明称:“面对这种我们不曾经历的新型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加快研究步伐,从科学角度,多方面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日本与中国在PM2.5相关问题上的共同研究,以1997年日中首脑会谈中,由日方提出的“日中环境示范城市构想”为契机,开始了有关示范城市建设的协议。尽管在2004年和2009年,共同研究成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是这时还是出现了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现象。若松教授对研究成果未能有效规避大规模的灾害,表达了自己的羞愧之情,他说:“虽然我们的研究获得了很高评价,但2013年北京还是发生了极端严重的污染现象,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

若松教授接着还对PM2.5生成的过程进行了说明,指出PM2.5的两个来源:一个是工厂、汽车等人为来源,另一个是火山、黄沙等自然来源。另外,污染还会受到日射强度、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冬季的低温、弱风,春季的沙尘、光化学污染等,季节因素相加,形成的过程就更加复杂。关于这一点,前面提到的紧急声明中也指出,“PM2.5是由各种各样的发生源排放出的气体状物质或粒子状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变质而生成的复合性大气污染现象”,很可能“有数百种化学成分作用其中”。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夏季的PM2.5主要是二次生成,冬季则是在夜里生成,夏季,和冬季的生成过程完全不同。另外,从世界各国城市的比较上来看,无论在发生规模上还是时间的长短上,中国城市的状况都尤为严重,相差悬殊。

期望再次向日本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

最后,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董事长贾棣锷做了精彩的发言。

中国青年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董事长贾棣锷在致词中说,日中的和平友好与合作是“不可估量的利好”(照片均由笹川日中和平友好基金提供)

他回忆了在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之际作为“领港人”参与其间的往事,称两国的和平友好与合作对人民来说,是“不可估量的利好”,而且这句话是特意用日语强调指出的。他动情地说道:“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保护环境活动,当时来日本,东京上空飘浮着蘑菇云。但是,现在空气澄明,美丽的环境让人羡慕。我们应该再度向日本学习。期待两国在环保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造福两国人民。”很多听众都为贾先生的热情讲话所打动,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近年来磕磕绊绊的日中关系。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秘书处透露,该研究项目将在今后两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减轻高浓度PM2.5污染的必要对策。在此期间,还将随时召开观测分析结果共同研讨会,对如何减轻污染献计建言,并在公开研讨会上汇报或者以论文形式发表,同时提交两国政府。

大气环境学会今年9月与中方对口单位、中国环境科学会大气环境分会之间达成学术交流协议备忘录,计划12月6~8日在广州召开大气环境分会年度全体大会之际,举办日中韩国际研讨会。

撰文:nippon.com日本网编辑部 三木孝治郎

标题图片: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

中国 日本 PM2.5 笹川日中友好基金 大气污染 环境保护 日中经济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