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八坂神社:有“祇园桑”之昵称的神佛融合的古社

文化

  • 以独具夏日风情的祇园祭闻名
  • 从京都市中心步行即可抵达
  • 接纳异国诸神,形成独特的文化

以朱红色的西门楼为标志

京都的街道呈棋盘状分布,八坂神社(祇园社,京都府京都市)位于东西向主干道“四条通”的最东端。朱红色的西门楼坐落在四条通径直延伸的平缓的石阶上方,因其外观鲜艳夺目,作为八坂神社的象征而受到众人的喜爱。

色彩艳丽的朱红色西门楼
色彩艳丽的朱红色西门楼

在1868年颁布神佛分离令而改名之前,八坂神社被称为“祇园社”“祇园天神”“祇园感神院”“祇园牛头天王”。“祇园”以京都的象征“花街”(艺伎聚集的街道——译注)而闻名,其名称却源自印度北部的佛迹“祇园精舍”——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讲法之地。

关于八坂神社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说是源于平安时代的僧侣圆如迎请守护祇园精舍的牛头天王而建立的感神院;另一说认为源于修行僧建立的祇园天神堂。还有一种说法是,原本镇守此地的古老守护神是来自高句丽的“渡来人”八坂氏的氏神,社传里记载了从新罗牛头山迎请神灵至此祭拜的传说。

南门楼的石鸟居
南门楼的石鸟居

主祭神是素戋呜尊,相殿(同一神殿,合祭两尊以上的神——译注)里供奉着素戋呜尊之妻栉稻田姫命,及其子女五男三女共八尊(八王子)神。《日本书记》中记载,素戋呜尊因为在诸神之国高天原作恶多端被流放到人间,最初降临在新罗的牛头山,之后乘船东行,抵达出云国。总之,八坂神社从创立之初就是神佛融合、和外来的“渡来人”融合,接纳异国诸神,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有千年历史的夏日祭典

八坂神社夏日的盛大祭典“祇园祭”是日本三大祭之一。每年7月整整一个月时间,举办各式各样的祭神仪式,祭典的高潮是被称为“移动美术馆”的豪华彩车“山鉾”在街道上巡行。尤其受到瞩目的是“辻回”——一座10吨以上的巨型山鉾车在十字路口表演90度大回转。

祇园祭的“山鉾”,在彩车顶部竖起戈矛或长刀
祇园祭的“山鉾”,在彩车顶部竖起戈矛或长刀

祇园祭起源于869年(贞观11年),当时京都有很多人死于流行的瘟疫,于是人们竖起66根戈矛,举行安魂仪式“御灵会”。在室町时代的应仁之乱(1467-1477年)中,京都化为废墟,此后祭典也暂时中断。30年后,战乱平息,祭典于1500年再度恢复,直至今日已经持续了1000多年。

交通

  • 从JR京都站搭乘206路市公交车,在祇园站下车
  • 从京阪线祇园四条站步行约5分钟
  • 从阪急线河原町站下车,步行约8分钟
  • 从JR京都站开车约15分钟
  • 谷歌地图

撰文:户矢学
摄影:中野晴生

(标题图片:日本三大祭之一的祇园祭)

观光 京都 神社 祭祀 关西 京都市 神社佛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