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崎美食“什锦烩面”:面条糯软,面汤鲜美
Guideto Japan
饮食 旅游 文化-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万人生活的唐人街
长崎市是一座港口城市,因自古以来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而繁荣兴盛。即使在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也有一万多名被称为“唐人”的华侨生活在高地上的华人聚居地。幕府末期,设置在那里的“唐人屋敷”(唐人馆)被取消后,华人移居到填海造地区域,那里曾是存放贸易商品的仓库,由此诞生了长崎新地中华街。
在中华街,最大的乐趣就是体验日中交流孕育出的饮食文化,其中绝不容错过的当属长崎美食“什锦烩面”。
糯软筋道的面条和普通拉面截然不同,面汤是用鸡架、猪骨熬煮的汤底调制出来的,与面条可谓相得益彰。它的另一特色还在于配菜丰富,由鲜虾、鱼板等海鲜食材与卷心菜、胡萝卜等蔬菜炝炒而成。
用长崎的食材制作福州的面食
什锦烩面的鼻祖店是位于哥拉巴花园附近松枝町的四海楼。它建在中华街东南的唐人屋敷旧址上,是创立于1899年的老字号店铺。
大正年间,在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授的诗人斋藤茂吉非常偏爱这家店,他带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来这里的事也广为人知。另外,当今天皇尚为皇太子之时也曾莅临此店,画家山下清、放送作家(*1)兼作词家永六辅等众多名人也对这家鼻祖店的味道赞不绝口。
明治时代和大正时代的店铺外观,当时为料理店兼旅馆(图片:四海楼)
四海楼于1973年迁至现址。2000年改造为五层建筑,内设观景餐厅和特产商店。
二层设有什锦烩面博物馆,陈列着创业之初至今的照片和资料,同时介绍了什锦烩面的发展历程。作为长崎最古老的中餐店,这里如今还成为了旅游胜地。
1892年,四海楼的创始人陈平顺只身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福州来到长崎。据说他当时为前来日本留学的同乡作身份担保人,为了让年轻人吃上营养丰富又能饱腹的饭菜,开发出了什锦烩面。
这款面食以福建的肉丝汤面为基础,食材中加入了长崎的山珍海味,由此打造出“中日合璧”的味道。
长崎另一大招牌美食“盘装炒面”也是陈平顺在什锦烩面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其灵感同样源自福建的炒肉丝面。
将吸饱高汤后变得和乌冬面一样粗的面条入锅翻炒,再配上与什锦烩面几乎相同的配料。由于它不是盛在碗里,而是装盘端上餐桌,因此被称为“盘装炒面”。由此衍生出用油炸细面制作的盘装炒面,如今这种形式在市面上反倒更为常见。
四海楼提供的粗面“盘装炒面”(上图)与油炸细面制作的“炒面”(图片:四海楼)
当今时代流行“混搭”
什锦烩面的日语是“ちゃんぽん”(chanpon),四海楼解释为来源于福建方言“sepon”(吃饭),不过也有说法认为,与冲绳料理“chample”一样,这个词原本有“混在一起炒”的意思。
如今,“ちゃんぽん”这个词也演变为表达“混合”之意的日常用语,比如人们常说“ビールの後に日本酒をちゃんぽんした”(喝完啤酒之后再混着喝日本酒)。
长崎中华街总店“老李”的内观(上),长崎什锦烩面中华街店的外观
正因为什锦烩面是将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所以搭配方式也有无限创意。
位于中华街的台湾料理店“老李”的招牌面食是原创什锦烩面,用长崎名产乌鱼子(盐渍的乌鱼卵)做浇头。浓郁的鸡骨汤本身已足够美味,若将乌鱼子加入汤中,口感层次则更加丰富而富于变化,鲜美度进一步提升。
城市风貌体现出日中交流史
华侨带来的“日中混合文化”也孕育了长崎独特的传统节庆活动。
1655年由华人发起的赛龙舟,作为长崎港夏季的传统活动传承至今。而农历新年期间举办的长崎灯笼节源于中国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最初在中华街兴起,如今已发展为长崎市冬季的一大盛典。
7月底在松枝国际观光船码头举办的长崎龙舟锦标赛(图片:PIXTA)
华侨在长崎扎根生活的历史从城市风貌中也可见一斑。中华街四方矗立的朱漆门楼,均由福州市的工匠砌筑而成。南门正对面的凑公园内,矗立着石造中华门与凉亭,蓝天下人们沉浸在围棋和象棋对弈中的身影,如同中国广场上的日常场景。
沿着凑公园前的福建路向东南步行约五分钟,街道改名为唐人屋敷路,沿途的佛堂与护城河不禁让人怀念起当年华人在这里聚居的岁月。
而被华侨奉为菩提寺的“唐寺”则从江户时代保留至今。其中坐落于思案桥路东侧高地的崇福寺,是1629年根据福州籍华侨的愿望,由渡海而来的中国僧人创建的。
坐落于大浦町的长崎孔子庙中国历代博物馆,其渊源可追溯至江户初期华侨供奉儒学始祖孔子遗物的祠堂,是1893年由清政府与当地华侨建立的。馆内除了关于孔子及中国的常设展之外,还不定期举办瞬间改变面孔的中国传统绝技“变脸”的表演。
通过饮食文化与街巷风貌亲身感受日中交流的历史,这是长崎之旅最大的乐趣。
长崎孔子庙中国历代博物馆中,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石像成排而立
采访/撰稿/摄影:nippon.com日本网 编辑部
标题图片:长崎中华街总店老李的元祖乌鱼子什锦烩面和盘装炒面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负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策划、台词脚本创作,并参与制作过程的职业人员——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