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备前烧”——“人间国宝”伊势崎淳的世界

文化 生活

伊势崎淳是“备前烧”陶艺领域的人间国宝。他充分运用传统工艺,在作品中不使用任何釉料,通过长时间焙烧完成,开辟出“备前烧”陶艺的新天地。

伊势崎淳 ISEZAKI Jun
1936年出生于冈山县备前市,是陶艺家伊势崎阳山的次子。冈山大学特设美术专业毕业,担任一年高中教员后,开始了陶艺生涯。2004年被评选为“人间国宝”。

闲寂幽雅的陶器

伊势崎淳在2004年被评选为“备前烧”的“人间国宝”(*1)。“备前烧”是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烧制的陶器,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平安时代末期(12世纪)就出现了窑厂(*2),那里出产的茶具深受讲究闲寂幽雅趣味的“茶人(爱好、精通茶道的人)”们的喜爱,桃山时代(16世纪后半期)的一些名作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珍视。

“备前烧”的魅力在于它的淳朴无华。

既不上釉,也不绘彩。花费长达两周的时间烘焙烧结,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发生的窑变(*3)才是“备前烧”的命脉。

“备前烧”陶器使用的粘土耐火性差、收缩率大,遇上急剧的温度变化时很容易破损,所以诞生了花费较长时间渐渐提高窑内温度的焙烧技法。

窑变催生天然奇色

“让泥坯与窑火充分地相互作用,窑内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产生出各种深邃莫测的窑变效果”,伊势崎说道。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听从于偶然。在制作‘备前烧’时,装窑工序十分重要。要算好窑火从哪里通过,灰尘怎样落下,然后再决定将泥坯放在何处以及如何放置。可是,装窑这件事,同时也要借助神力。有时你会看到非人力之巧所能及之奇色。只有窑火带来的偶然性和陶艺家的意图相结合,才能诞生出令人心满意足的‘备前烧’。”

装窑、烧窑、冷却、出窑,完成所有这些工序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伊势崎每年烧两次窑,每到出窑,无论何时,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迄今为止,在”备前烧”陶艺领域已经有4个人(*4)被评选为“人间国宝”。伊势崎的独特之处在于他那时尚的造型感觉。他深入研究了“备前烧”的历史,甚至复原了中世纪的窑炉(*5);与此同时,他还同Isamu Noguchi(1904-1988)、池田满寿夫(1934-1997)等艺术家积极展开交流,在“备前烧”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从传统的茶具到造型艺术作品、装置艺术,他每年都会发表不拘一格的崭新作品,是深受海内外关注的为数不多的陶艺家。

“为了弥补陶土的弱点,先人们付出了大量心血与汗水,才摸索出了现在这种‘备前烧’的制作技法。所谓传统,说到底就是深深扎根于当地的东西。正因为有了这种传统,我相信‘备前烧’作为陶艺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我会充分利用先人们累积留传下来的遗产,不断摸索新的表现形式,争取能够从我这里传承给下一代某些有价值的东西。”

 

摄影:大桥弘


刚出窑的抹茶茶碗
刚出窑的抹茶茶碗

观察窑中烧制情况的伊势崎淳(左)
观察窑中烧制情况的伊势崎淳(左)

被称为“绯襷(襷:日本人劳动时挽系和服长袖的带子——译注)”的窑变。麦秆与陶土中的铁质发生化学反应,陶器表面呈现出猩红色带状条纹。
被称为“绯襷(襷:日本人劳动时挽系和服长袖的带子——译注)”的窑变。麦秆与陶土中的铁质发生化学反应,陶器表面呈现出猩红色带状条纹。

坛子上部
坛子上部

窑火通红的烧制情形
窑火通红的烧制情形

添进窑炉的柴火。使用的是树脂多、火力强的赤松松木
添进窑炉的柴火。使用的是树脂多、火力强的赤松松木

给窑炉添加柴火。烧窑要持续两周
给窑炉添加柴火。烧窑要持续两周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日语称“绯襷”)的大盘子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日语称“绯襷”)的大盘子

在烧窑时,取出炉口附近的作品进行检查
在烧窑时,取出炉口附近的作品进行检查

从窑火中取出的正在烧制中的抹茶茶碗
从窑火中取出的正在烧制中的抹茶茶碗

坛子。粗犷浑朴的外表让人着迷
坛子。粗犷浑朴的外表让人着迷

从窑火中取出的正在烧制中的抹茶茶碗
从窑火中取出的正在烧制中的抹茶茶碗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的盘子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的盘子

出窑
出窑

伊势崎淳正注视着出窑作业
伊势崎淳正注视着出窑作业

刚出窑的酒壶
刚出窑的酒壶

伊势崎淳在冷却后的窑内检查作品
伊势崎淳在冷却后的窑内检查作品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的盘子
窑变后出现猩红色条纹的盘子

刚出窑的酒壶
刚出窑的酒壶

“备前烧”的陶土。从水田下采集而来
“备前烧”的陶土。从水田下采集而来

在窑炉的炉口上方,摆放着进献给神灵的供品
在窑炉的炉口上方,摆放着进献给神灵的供品

伊势崎淳的穴窑。每年点两次火
伊势崎淳的穴窑。每年点两次火

伊势崎淳把手搭在刚出窑的造型艺术作品上
伊势崎淳把手搭在刚出窑的造型艺术作品上

(*1) ^ 日本的“人间国宝”,正式名称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持有者”。在工艺技术或表演艺术领域里具有较高历史性或艺术性价值的无形文化遗产中,日本政府文化厅对那些掌握了“绝技”“绝艺”人,授予“人间国宝”的称号,列为传承保护的对象。

(*2) ^ 当濑户(爱知县濑户市)开始大量烧制陶器的时候,在备前(冈山县备前市)、常滑(爱知县常滑市)、越前(福井县越前町)、信乐(滋贺县信乐町)、丹波(兵库县今田町)也出现了生产陶器的窑厂。包括濑户在内的六处窑厂至今仍在生产陶器,被称作六古窑。它们与来自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外国人开办的近代窑厂不同,是之前便存在于日本的窑厂。

(*3) ^ 一般是指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胎质及釉色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备前烧”的窑变是指泥坯的一部分烧制时被埋在了灰里,从而产生成了焦褐色、青灰色、棕色甚至猩红色等多种色彩。据说只有在容易落灰的炉口附近才会烧出鬼斧神工般的窑变珍品。

(*4) ^ 金重陶阳(1896-1967)、藤原启(1899-1983)、山本陶秀(1906-1994)、藤原雄(1932-2001)。

(*5) ^ 指的是在山坡的斜面上挖出的隧道型“穴窑”,上部用泥土覆盖。在备前,近一百年来不曾采用穴窑烧陶,主要是“阶级窑”。阶级窑建在丘陵斜坡上,由多间串连在一起的窑室组成,适合大量生产质量均一的陶器。

伊势崎淳 装窑 烧窑 冈山大学 伊势崎阳山 陶艺 冈山县备前市 Isamu Noguchi 池田满寿夫 人间国宝 闲寂 古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