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武镜头下的北海道大自然

(图片集)大海,带来大自然的恩泽

自然与环境 艺术 生活与旅游 旅游

北海道三面环海,即太平洋、日本海以及鄂霍次克海。摄影师水越武生活在距离鄂霍次克海约30公里的内陆地区的屈斜路湖湖畔,与北海道的大自然朝夕相处。如今已是85岁高龄的他,仍然奔走在北海道各地,拍摄沿途的自然景观。本篇将为读者介绍一年四季大海的不同景象。

北海道所在的欧亚大陆东北部沿岸,曾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未知海域。那里和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至南极大陆之间的海域一样,是最晚被准确绘入世界地图的区域。

江户时代初期的1621年,意大利神父安吉利斯首次在世界地图上标注北海道。在那张地图上,北海道被称为“虾夷(ezo)国”,面积比本州岛还要大三倍多。

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隔着一条津轻海峡。下北半岛或津轻半岛至北海道沿岸地区的最近距离仅约20公里。然而,这里夏季常常浓雾弥漫,冬季来自大陆的西北季风又会导致波涛汹涌,为两地的往来交通造成极大困难,因而直到幕府时代末期的探险家松浦武四郎完成六次实地勘查后,北海道的地形概况才为人所知。

对马暖流、流冰和千岛寒流孕育的北海道大海

北海道被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这三个特征迥异的海域环绕。受北上对马暖流对冬季风的影响,日本海沿岸至山区白雪皑皑;从冬季到春季,鄂霍次克海被漂来的流冰打造成冰海世界。因浮游生物而变得漆黑的千岛寒流南下,太平洋中大量鲑鱼、秋刀鱼、沙丁鱼等鱼类汇聚而来。

在这三个海域中,最具北海道特色的大概就是鄂霍次克海。我生活在距离鄂霍次克海约30公里的内陆地区的屈斜路湖湖畔,因此平时几乎感受不到鄂霍次克海的存在。但是,每当一年一度的流冰到来时,这一带就会气温骤降,天寒地冻;作为破火山口湖,屈斜路湖的水很深,本来不易结冰,但这时也开始结冰,变成一个白色湖泊。

强风将流冰带到鄂霍次克海海岸

强风将流冰带到鄂霍次克海海岸

近年,或许是受温室效应影响,流冰不再覆盖整片鄂霍次克海,冰面面积急剧减少,靠岸时长也在不断缩短。我搬至此处已有35年,曾体验过零下30度的严寒气候,但最近因气温不断上升,生活也变得轻松起来。不过,北海道严酷的自然环境正在逐渐消失,这也令人感到一丝落寞。

阿穆尔河带来的自然馈赠

在北半球的海洋中,流冰能够到达北纬43度的情况世界罕见。北纬43度是地中海北部及位于北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的纬度。随着近年科学调查的深入,通过利用卫星图片,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国际研究小组正在慢慢揭开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机制。我对此很感兴趣,想稍微详细地介绍一下。

鄂霍次克海的奇特之处,是其流冰分布的纬度之低,包括南半球在内,为世界最低。其原因被认为在于鄂霍次克海的地形和西伯利亚的阿穆尔河。从阿穆尔河流入鄂霍次克海的大量河水是流冰主体。将流冰放入口中就能清楚地知道,它源自淡水而非海水。春天,我曾在游访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回国途中,从哈巴罗夫斯克前往阿穆尔河河口附近一看。那是一条看不清对岸的大河,包含融雪水在内的河水浩瀚汹涌,令人感到无比震撼。

进入11月,源自阿穆尔河的大量淡水开始在鄂霍次克海高盐度的海水表面结冰。严冬到来后,气温不断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冰范围逐渐扩大。西北季风带着冰块南下,一般在1月下旬抵达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沿岸。

冰雪覆盖下的银白色大海,明亮耀眼,听不到海浪声,看似一切都停止了运动,变得寂静无声。但在清晨和傍晚,流冰带来的生物却生命力十足,异常活跃。

太阳从绕过根室半岛、南下太平洋的流冰群尽头的海平面上升起

太阳从绕过根室半岛、南下太平洋的流冰群尽头的海平面上升起

栖息着各种生物的鄂霍次克海

冬季鄂霍次克海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等猛禽早已为人熟知,所以本文我们换个角度,一起来看看海豹的伙伴们。

虽然数量不多,这里栖息着海狗(又名“毛皮海豹”),还常能看到在流冰上产仔的斑海豹和带纹海豹。斑海豹栖息在海岸附近,而带纹海豹则多出现在远洋水域。一般认为这是由于两者的觅食习惯不同所致。

近年,在北海道沿岸看到海獭身影已不再稀奇(雾多布岬)

近年,在北海道沿岸看到海獭身影已不再稀奇(雾多布岬)

包括濒危物种在内,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得以生存,都得益于丰富的海洋资源。流冰带来的大量浮游植物,养育了浮游动物和小鱼,从而又吸引来黄线狭鳕和乌贼等鱼类。这样的生物链使鄂霍次克海成为世界罕见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被汹涌波涛冲刷磨圆的海岸流冰

被汹涌波涛冲刷磨圆的海岸流冰

另外,鄂霍次克海沿岸沙滩众多,除山脉傍海的知床半岛外,很少有悬崖峭壁或岩礁海岸线。因此,能够看见许多因沙嘴(*1)或沙洲等而与海洋分隔开来的“海迹湖”。此外,还有屈茶路湖、佐吕间湖、能取湖、风莲湖等有海水进出的汽水湖(指盐度介于淡水与海水之间的水域,大多见于河海交汇处——译注)。春秋两季,这里还是无数大雁和野鸭迁徙的中转地,此亦可谓是鄂霍次克海的另一大特色。

从佐吕别原野的海岸眺望远海上孤岛利尻岛的利尻岳(日本海)

从佐吕别原野的海岸眺望远海上孤岛利尻岛的利尻岳(日本海)

被烈日晒枯的红纤维虾海藻,与其他海藻的色彩相得益彰(知床半岛)

被烈日晒枯的红纤维虾海藻,与其他海藻的色彩相得益彰(知床半岛)

退潮时出现在海面上的野生海带,长度超过3米(厚岸)

退潮时出现在海面上的野生海带,长度超过3米(厚岸)

海岸边的群鸥(鄂霍次克海)

海岸边的群鸥(鄂霍次克海)

红翅绿鸠有喝海水的特殊习性,为了在太平洋沿岸附近的森林里养育幼鸟而迁徙至北海道

红翅绿鸠有喝海水的特殊习性,为了在太平洋沿岸附近的森林里养育幼鸟而迁徙至北海道

为了产卵,从鄂霍次克海向知床的河流逆流而上的鲑鱼群

为了产卵,从鄂霍次克海向知床的河流逆流而上的鲑鱼群

粉红鲑在棕熊的追捕下拼命逃生(知床半岛)

粉红鲑在棕熊的追捕下拼命逃生(知床半岛)

强风中浪花飞溅,形成彩虹(鄂霍次克海)

强风中浪花飞溅,形成彩虹(鄂霍次克海)

在北海道东部沿岸,千岛寒流的上空吹过的寒风,经常会造成海雾

在北海道东部沿岸,千岛寒流的上空吹过的寒风,经常会造成海雾

襟裳岬,日高山脉延伸至太平洋海底(太平洋)

襟裳岬,日高山脉延伸至太平洋海底(太平洋)

虎头海雕在流冰上飞翔。到了冬季,全球半数的虎头海雕都会集聚到北海道

虎头海雕在流冰上飞翔。到了冬季,全球半数的虎头海雕都会集聚到北海道

谷歌地图

图片/撰文:水越武

标题图片:被冲上宇登吕海滨的秋刀鱼在一夜之间被海浪卷走。这是一种超乎想象的海洋自然现象

阿伊努茅希利[i]:野狼眼中的北海道

阿伊努茅希利:野狼眼中的北海道(日文版)(*2)》(北海道新闻社出版,日英双语,204页,6050日元,约合人民币298元)一书收录了日本大自然摄影师水越武于1972-2022年的半个世纪中,在北海道各地拍摄的180张珍贵照片。标题表达了“在狼曾经栖息的100年前的北海道,一定拥有世界上最美的自然风光”之意。北海道大学自然地理学名誉教授小野有五为该书添加了学术解读,可读性很强。在北海道新闻社的支持下,nippon.com 日本网推出“水越武镜头下的北海道大自然”系列,分主题介绍该书中收录的各类照片。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

(*1) ^ 从陆地突入水中的前端尖形的带状沙滩,多由沿岸海浪搬运的泥沙沉积而成——译注

(*2) ^ 阿伊努茅希利,阿伊努语中意为“人类居住之地”——译注

北海道 大自然 秋刀鱼 温室效应 鲑鱼 海带 沙丁鱼 屈斜路湖 津轻海峡 流冰 利尻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