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党派层”的过去与现在
政治外交-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序言――日本的“无党派层”――
1995年,“无党派层”一词开始在日本普通民众中广为流传,而这个说法此前就一直存在。无党派层的定义是“不支持某个特定政党的选民群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指出日本也存在这样的选民群体,并将他们表述为“无支持政党层”。
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投票行动研究人员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指出了这个群体的存在,它以“independent voters(独立选民)”的表述广为学术界所知。过去在美国选民中所占比例仅为6%左右的独立选民,1966年以后剧增,70年代初期突破了20%的大关。正好与这一时期美国学生运动(student movement)不断扩大的过程同步,独立选民人数不断增加, 70年代后期达到了35%左右。之后虽有若干增减,但大体上保持了这样一种比例,即独立选民(independent voters)约35%,民主党支持者(the Democrats)35%左右,共和党支持者(the Republicans)25%左右。
日本也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无党派层在选民中仅占6%左右,进入70年代,因学生运动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政治产生了一种虚无感,无党派层人数迅速增加,超过了20%。之后仍持续增长,在90年代初期达到了35%。当时,日本的无党派层的规模达到与美国的独立选民基本相当的水平,而此后,唯有日本的无党派层,出现了近乎异常的大幅增长。
笔者在读卖新闻舆论调查部的协助下长期分析了读卖新闻的舆论调查,本文将依据这些调查数据,就无党派层的扩大过程展开论述。读卖新闻的舆论调查始于1948年,而提出是否“无支持政党”(无党派)这一问题是从1962年开始的。因此,笔者根据1962年至2012年6月期间读卖新闻的舆论调查数据,将无党派层与自民党及民主党等各党支持者的增减情况整理成以下图表(参照图1)。在图1中,为了让大家能够清楚地看出无党派层比例的上升,笔者将无党派层放在了图表的最底部。
通过此图表可以看出以下关系模式。日本的无党派层最初出现急剧增长,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之后出现激增是在90年代初。正如图表所示,60年代中期以前,无党派层在选民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而70年代后突破了20%。这种激增,可以认为是在之前的传统的约占10%的无党派层之外,又增加了15%左右的无党派层。此后,无党派层继续逐步增长,在90年代初膨胀到了约35%的水平,93年自民党分裂,自民党下台交出政权(细川护熙内阁诞生)后又出现激增,在1995年1月达到了50%。
为了更加细致地观察无党派层的这种增长趋势,笔者用曲线图展示了各政党支持者与无党派层的比例变化(参照图2)。在图2中,绿线表示自民党的支持率,蓝线表示无党派层的比例,橙线表示社会党与共产党的合计支持率。浅蓝色线表示中间政党(公明党和民社党)的合计支持率。紫线表示保守派新党的合计支持率,即选民对新自由俱乐部、日本新党、先驱新党、新生党、新进党等党派的合计支持率。
观察图2可以发现,上个世纪60-70年代存在只要自民党支持率下降,社会党支持率就会上升这样一种变化关系,而1993年以后,则变化为只要自民党支持率下降,无党派层的比例就会上升这样一种自民党与无党派层之间的紧张关系。1974年田中角荣首相因金权政治问题辞职、89年发生的里库路特事件(日本战后最大的贿赂案之一,牵连多名内阁要员辞职——译注),93年发生的金丸金权问题(自民党前副总裁金丸信接受东京佐川急便公司贿赂案件——译注)以及自民党的分裂等,每逢这样的时期,无党派层会有所增长。上述时期,都因自民党政权丑闻等问题而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也就是说,除了漠不关心政治的人群外,无党派层不断壮大,是由于选民对政治越来越感到不信任,不再支持任何党派而造成的。
现在,这种倾向仍旧存在。2005年小泉首相打出邮政改革旗号参加竞选,拉高了自民党的支持率,无党派层随之减少;此后直至2009年民主党政权诞生前的这段时期,民众对政党抱有期待,无党派层减少。然而,鸠山内阁在执政上的失败,以及菅内阁在东日本大地震和由之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重建问题上行动迟缓,加上民主党内的派系斗争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又一次导致无党派层群体的扩大。从图2可以推测,从2007年前后开始,无党派层的比例下降,民主党支持者比例就会上升;而2009年以后,形成了民主党支持者减少,则无党派层增加的模式。小泉首相下台后,与无党派层保持紧张关系展开拉锯战的对象已从自民党转变成了民主党。
无党派层中的三个类型
无党派层以上述关系模式壮大起来,而它在各个增长时期则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前所述,无党派层曾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和1993年前后出现过两次激增,每次都有新型的无党派层加入其中,可以将之分为三个类型。(1)对政治漠不关心者(约15%)。他们对政治的关注度低,所以没有特定的支持政党,教育程度比较低,且不阅读报纸等,一般人为60年代的无党派层均是这种类型。(2)否定政党者(约20%),他们“不想支持任何政党”,每逢选举会思考哪个政党最好,对政治的关心极高,产生于70年代,90年代初达到约20%(91年达到20.7%)。(3)超脱政党者(约15%),他们放弃了过去对于某政党的支持,变成无党派层,93年至95年期间激增至15%左右(13.7%)。如上所述,无党派层其实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他们在所有选民中所占的比例约达到50%(参照图表)。
表 三类选民的关注领域
(a)支持政党层 | (b)积极无党派层 ((2)+(3)) | (c)消极无党派层 (1) | |
---|---|---|---|
在选民中所占比例 | 约45% | 约35% | 约15% |
国际争论点――“国际性的视角” | |||
全球的民族纷争 | 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中长期经济效益 | 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 | 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国内争论点――“永田町的视角” | |||
自民党总裁选举 | 非常关注 | 不太关注 | 不关注 |
自民党公民党保守党联合政权 | 非常关注 | 不太关注 | 不关注 |
派系战略 | 非常关注 | 不太关注 | 不关注 |
具体的政策内容 | 非常关注 | 不太关注 | 不关注 |
地区及生活相关争论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视角” | |||
环境问题 | 不太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托儿所的设置和完善 | 不太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公园的建设和完善 | 不太关注 | 非常关注 | 不关注 |
在这三类无党派层中,由于(1)对政治漠不关心者对政治持消极态度,因此可称为“消极无党派层”,而(2)否定政党者和(3)超脱政党者都很关心政治,或许可将他们统称为“积极无党派层”。如果将消极无党派层与积极无党派层区别开来,进而与政党支持者进行比较的话,就可以非常明确地把握这三类选民的意识。
那么,只要将选民分为“(a)支持政党层”“(b)积极无党派层”“(c)消极无党派层”三类进行观察,“(b)积极无党派层”的特点就显而易见了。第一,在选民中比例高达约35%的“(b)积极无党派层”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学毕业者比例最高),“(c)消极无党派层”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第二,“(b)积极无党派层”中的年轻人较多,“(a)支持政党层”的年龄较大。第三,“(c)消极无党派层”的投票率低,几乎从不投票。换而言之,积极无党派与消极无党派层是有差异的,如果不区分这两种类型,实际上政党的无党派战略就无法成立。
更重要的一点,是“(b)积极无党派层”感兴趣的政策领域。笔者在图表中列出了“三类选民阶层的关注领域”,可以发现,积极无党派层对国际问题和基于宏观视角的经济问题的关注度比支持政党层还高。同样,在环境问题和地区社会问题等有关“生活品质”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等问题上,积极无党派层也比支持政党层表现出了更多关注。然而,在有关永田町的话题上,积极无党派层的关注度严重降低,远远低于支持政党层。
这里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陷阱。由于对自己所认为“这才是政治”的永田町(日本国家政治的中枢地区,政界的代名词——译注)的现象毫不关心,所以政治家、政党成员和政治记者等熟悉日本政治现实的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将积极无党派层误解为不关心政治的倾向。然而,当日本经济遭遇危机,或者自己居住的地区社会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持续恶化时,积极无党派层就会前往投票站,投出政党方面无法预测的一票。
现在的无党派层
现在,上述无党派层中的三类选民的特点与1995年时相比是否有所变化呢?1995年时,属于“(3)超脱政党层”的选民曾是明确表示支持某党的选民,所以应该是40岁-60多岁这个年龄段的人。17年后的今天,他们的年龄在55岁-79岁之间。其中或许有百分之几的选民已经去世,也有可能已经不再去投票了。因此,可以认为,现在三类无党派层人群中,“(3)超脱政党层”正在逐渐缩少,而从一开始就拒绝支持某个特定政党的“(2)否定政党层”却在扩大。其原因在于,任何时代都存在“(1)不关心政党层”(传统的无党派层),所以它所占的15%左右的规模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在1995年时约占15%的(3)超脱政党层出现减少,达到投票年龄的新选民成为“(2)否定政党层”,又填补了(3)的减少部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认为,(2)与(3)共同构成的积极无党派层的规模大约为35%。
2012年以来,无党派层的比例扩大到了53%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这或许是因为选民对各个政党都感到失望,于是开始拒绝支持某个特定的政党。如果仔细观察图2就会发现,2005年时,自民党支持者的比例超过了无党派层,2009年时,民主党支持者的比例也超过了无党派层,但现在无党派层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民主党和自民党支持者的合计值。
今后,对于政党领袖及从属于政党的政治家而言,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一件事情——即使自己的党派或对手党派的政党支持率一度出现上升,也有很大可能是短暂现象。从1995年至今,小泉首相热的到来,令自民党的支持率曾一度出现上升;当人们期待民主党实现政权更替时,民主党的支持率上升,然而这些现象都是昙花一现。从基本上看日本的无党派层的潜在规模已超过50%,今后,当某政党一时获得追捧时,无党派层或许会暂时减少,但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表面现象,日本选民的一半以上属于无党派层这一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改变。
10年之后,日本的政党如能负起政党的责任,提出国家发展蓝图,吸引未来的青年选民,或许那时就会有更多稳定的政党支持者出现,无党派层将会缩小。为此,各政党必须担负起政党的责任,展示出独自的国家蓝图,以此获得无党派层选民的支持。
(2012年7月2日)
民主党 自民党 选举 舆论调查 支持率 读卖新闻 田中爱治 无党派层 投票率 里库路特事件 鸠山 菅 积极的无党派层 消极的无党派层 支持政党阶层 学生运动 投票行动 支持政党 保守派新党 中间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