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与日本

日本遵守国际法的情况与德军俘虏们的收容所生活

政治外交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各地收容了大约4700名德军俘虏。日本在对待他们时非常重视遵守国际法。笔者借助当时留下的资料,再现了俘虏们不乏文化活动的收容生活。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正如其偶尔也被称作欧洲大战那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日本几乎不会成为人们的话题。或许原因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留下的记忆太过深刻。虽然同样称为世界大战,但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战期间,日本曾以协约国的身份参战。但作为实质性战斗而言,只是与德国围绕中国山东半岛的青岛展开了攻防战,即所谓的日德战争,而且战斗仅仅持续了1个半月左右。最终,大约4700名德军俘虏被送入分布在日本各地的16个收容所,度过了5年多的收容生活。如今,人们已经遗忘了这段历史。

俘虏收容所的管理工作遵守了国际法

当时,战争俘虏的官方说法叫做俘虏。管辖俘虏收容所的部门叫做俘虏情报局。另外,虽然统称为德军俘虏,但严格来说,还有澳大利亚人、匈牙利人、捷克人和波兰人等混杂其中。不过,由于绝大多数俘虏是德国人,所以在提及俘虏整体时还是使用德军俘虏这个说法。

日本在对待德军俘虏问题上坚持了遵守国际法的原则。因为日本遵从了1907年10月18日在荷兰海牙签署并于1912年1月13日公布的“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即所谓的“海牙公约”。后文提及此规则时均称海牙公约。海牙公约第2章关于俘虏的项目第4条中有一款规定“俘虏应受到人道对待”。日本在早于日德战争10年的日俄战争中取胜后,一直致力于促使欧美各国认可自己文明国家的身份。因此,收容所内绝不允许出现虐待俘虏或强制其劳动的现象。

可是在1915年11月15日,久留米收容所发生了真崎甚三郎所长殴打俘虏将校(中尉以上军官——译注)的事件。时值大正天皇即位大典之际,收容所特别发给俘虏们每人1瓶啤酒和两个苹果,但两名俘虏将校以日德两国处于交战之中为由拒绝领取,真崎所长一生气就打了他们的脸。依据禁止虐待俘虏的海牙公约,俘虏们对所长的行为提出了强烈抗议,最后甚至演变成了要求当时还是中立国的美国派遣使馆人员出面协调的大问题。不久后,真崎被罢免了所长职务。我们可以认为这是非常罕见的事件。尽管各地的收容所也会发生低级所员与俘虏之间的琐碎纠纷,但几乎没有出现过称得上虐待的暴行。

德军俘虏照片反映出来的宽松纪律

〔图片1:鸣门市德国馆收藏 / 图片2:O・哈斯曼提供〕

〔图片1〕摄于1916年4月初,是香川县丸龟收容所所员与俘虏将校的纪念照。应该是收容所所长石井弥四郎大佐(佐相当于校官——译注)卸任纪念照。大概由于体弱多病的缘故,位于前列中央的石井所长看起来有点蜷缩着身子,而两边的德国将校却翘着二郎腿,显得挺威风,根本不像俘虏。或许可以说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俘虏在收容所内的待遇。

〔图片2〕是在名古屋收容所内抓拍的照片。拍照时间不详,但从着装来看应该是冬季。在收容所某个房间的向阳处俘虏们随心所欲的姿势,几乎感觉不到像是畏惧严格纪律的俘虏形象。

〔图片3:久留米市教育委员会收藏〕

〔图片3〕摄于1915年1月27日,地点在福冈县久留米收容所。当天,俘虏们举办了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诞辰庆祝会。照片展示了收容所所员山本茂中尉与俘虏们亲切谈笑的情景。山本中尉曾在德国的陆军士官学校留过学,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有一名当时的俘虏在日记中写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山本的德语能力,收容所方面安排山本与一名俘虏互相教授自己的母语。另外,虽然拍到日德官兵的照片很多,但他们露出笑容的照片却极少。

俘虏们可以免费给家乡写信,每月还会领到薪水

下面列举海牙公约中放在今天会让人感到意外的三条规定。

第10条 “若其所属国家法令允许时,俘虏应于宣誓后被释放”

在今天来看,宣誓后被释放是一条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规定,但在一战时期却被加入了国际公约之中。下面展示的是日德战争时期,前德属帕劳群岛的“宣誓书”样本。

“下列署名之鄙人诚心宣誓,经本次战争后,今后无论任何情况下,绝不再次加入德国军队  大正三年○月○日 于帕劳”。日本国内的收容所也同样如此,早在收容初期,福冈就已经有数名俘虏宣誓后被释放。1918年11月11日休战条约签订后,不断有法国(阿尔萨斯及洛林地区出身)、意大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地的俘虏宣誓后获得释放,最终有近100名俘虏这样获释。

第16条  “寄给俘虏或寄自俘虏之书信、现金汇票与贵重物品,以及邮件包裹应免除在收寄两国和途经国家所需支付的一切费用”

按照级别不同,可以寄送的信件数量有所差异,平均而言,将校、下士、士兵每月分别可以免费寄出5封、3封、2封信函或明信片。除了寄往家乡的信件外,收容所之间也可以通信。如果算上从其家乡寄给俘虏的信件,在长达5年多的收容期内,俘虏的信件总数应该超过了100万封。实际上,关于日德战争中的德军俘虏和俘虏收容所的研究,最初正是由收集俘虏信件的邮品收藏家开始的。

第17条 “俘虏军官应获得拘留国同级别军官之同额薪水”

关于俘虏的待遇,东京收容所所长西乡寅太郎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按规定,俘虏的月薪以陆军中佐的183日元为上限,中尉47日元,少尉40日元,准士官40日元,下士以下每天30钱(角),上述数额均参照了我国各级别军人的标准,(中略)依据的是为了保住军人体面的俘虏待遇规定。另外,上述列出的月薪中,将校以上的军官有义务在其月薪范围内自行承担衣食住和其他一切费用,针对下士以下人员,我们将以其薪水为限,提供一切伙食,并根据他们提出的希望,适当以实物形式给予衣食以外的零食或橘子、饼干、咖啡和香烟等个人喜好之物。”

西乡所长的上述谈话中没有提到大尉的薪水,那是因为东京收容所中没有大尉级别的俘虏。如果将后来的正式薪水按日元进行折算,那么海军中的大佐为262日元,中佐200日元,少佐137日元,大尉82日元,中尉55日元,少尉46日元,陆军中的大佐为240日元,中佐183日元,少佐129日元,大尉75日元,中尉46日元,少尉42日元。

如果按物价进行换算,当时的200日元应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160万日元(约8000倍)。当时大银行的营业员刚参加工作的月薪也就40日元左右。可见佐官级别的军人薪水已经相当高了。

劳役俘虏需要支付薪水,技术指导受到厚待

另外,第6条中有针对俘虏的劳役条款。可能劳役一词会让人联想到强制劳动,但事实绝非如此。“俘虏应被允许为公务所、私人或自己提供劳务(中略)俘虏所得劳动报酬用于缓解其境遇之艰难…”。1916年10月的一份名为“俘虏收容所长会同之际军务局长口述事项”的文件在“关于俘虏劳役问题”中做了以下记述。

“去年各省次官会议提出了动用俘虏从事劳役的必要性,(中略)以及旨在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而对拥有职业技能的俘虏加以利用的方法,各省制定了使役场所、使役办法、工资和管理办法等…”

可见,当时从事劳役的俘虏是领工资的。对于低等兵卒而言,这是赚取零用钱的好差事,而且能够到收容所外面去也是一种乐趣。就劳役工种而言,偶尔也会有土木工程这样的体力劳动,但多数时候是技术指导。从挤奶、制作番茄酱、烤面包、制作香肠等食品相关领域,到机械工厂的锅炉建设、橡胶公司的技术指导,行业跨度非常大。

有的人甚至在获释后直接受雇留了下来,这些人都得到了月薪300日元以上的破格待遇。

收容所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第九交响曲》甚至是日本首演

在各地的收容所内,俘虏们开展了各种活动。收容所当局对俘虏提出的强制要求只有早晚各一次点名。除此以外,俘虏可以自由活动。一名俘虏在日记中写道“在收容所里最大的敌人是无聊”。

由于欧洲的战事不断,所以俘虏们即使被送进日本的收容所,军队组织形式仍然保留了下来。或许是考虑到整天无所事事将不利于年轻士兵们的身心健康。收容所内经常举办俘虏们组织的学习会、演讲会、运动会、话剧表演和音乐会等活动。

位于今天德岛县鸣门市郊外的板东收容所,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日本首演之地而声名远播,与其他收容所相比,该所的俘虏自由度很大,甚至可以去远足和海水浴。据说这体现了作为旧会津藩士子孙的松江丰寿所长所提倡的怜恤败者精神。尽管各个收容所平时都会对违反规定或发生争执的俘虏给予惩罚,但与其他地方相比,板东收容所惩罚俘虏的情况简直少得惊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松江所长给予俘虏的人道关怀。

〔图片4:富田制药株式会社收藏〕

〔图片4〕是摄于释放前夕的1919年12月左右的纪念照,图中建筑是俘虏和30名当地木工合力修建的位于板东收容所附近的富田酪农场(现名“德国牧社”)。在抱着幼女的德国士兵和手拿香烟看着身旁同伴的德国士兵身上,丝毫看不出俘虏的样子。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日本在对待俘虏时遵守了国际法的证据。

(2014年6月30日)

中国 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青岛 山东半岛 俘虏 海牙 收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