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中期评价

薪资上涨乏力,安倍经济学面临重大考验

政治外交 财经

日本背负着少子老龄化和财政赤字这两个不利条件,要实现经济增长,除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别无他法。本文作者认为,“依靠政府目前政策措施力度还远远不够”,指出必须下决心进一步放宽各种限制,进行大胆的结构性改革。

经济复苏——“资产价格上升”的结果

安倍经济学(*1)的最大特征,就是通过标榜其与以往政策间的根本性差异(所谓的“政策转变”),改变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以期摆脱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对于这种尝试,首先作出积极反应的是金融市场。股价大幅上扬,曾经跌破9000日元的日经平均股价,在安倍内阁上台大约半年后的2013年5月突破了15000日元。同时在外汇市场,日元也大幅下跌,对美元汇率贬值了20%以上。

股价上涨提振了消费者的信心,在实现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复苏的同时,日元贬值大幅改善了以出口型企业为主的企业业绩。可以说,日本经济在摆脱通货紧缩的道路上,终于看到了曙光。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实体经济复苏是资产价格上涨的结果,而很难说是其原因。实际上,“消费者信心指数”、“景气观察调查”、日本银行“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指数”等各种调查数据显示,安倍经济学虽然有效地改善了人们的心理,但其变化却是明显滞后于资产价格变动的。如果没有股价急剧上涨和日元的疲软,我们大该就不会看到目前这种经济回暖迹象。

“第三支箭”——必须实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到目前为止,安倍经济学不可否认给了人们一种期待在先(画饼充饥)的味道。受(2014年)4月消费税从5%提升到8%的影响,日本经济复苏出现减速迹象。实体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性的复苏,可以说今后才是真正的考验。

为实现可持续性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复苏人们期望的实体经济。为此,作为“第三支箭”(*2),政府必须提出一个增长战略,把“期望”变为“行动”,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的力量,依靠人才和技术来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但是,如果对迄今的经济增长战略进行中期评估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很多问题。这就迫切要求安倍政府以更大胆的姿态释放出“第三支箭”。

(*1) ^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底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货币政策,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译注。

(*2) ^ 安倍经济政策的“三支箭”,即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机动的财政政策、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译注。

经济增长的绊脚石——少子老龄化、财政赤字

作为安倍的“第三支箭”,2013年6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日本复兴战略——JAPAN is BACK”,希望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唤起私营企业投资的热情,并提出了今后10年的平均名义GDP增长率3%左右、实际GDP增长率2%左右的目标。但是,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问题要严峻得多。一般预测认为,日本的实际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大大低于政府的目标,也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首先,预计日本今后的少子老龄化速度比其他发达国家要快得多,无疑这将极大制约日本的潜在经济增长。205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显示,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近4成,也就是说一个劳动者必须供养一位老人。持续减少的劳动人口和不断增加的社会保障费用如果就这样任由发展,日本经济无论如何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老龄化的发展和劳动人口的急速减少,从供给看降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且还可能因为国内市场的萎缩而抑制总需求。

累计高达GDP两倍的财政赤字,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障碍。从今年4月消费税上涨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如果单纯考虑对当前经济的影响,那么避免增税是最好的。经济减速愈发明显,延期实施原定于2015年10月把消费税提高到10%的主张越来越有市场,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但如果推迟增税,那只不过是将税务负担转移给后代而已。政府正处于财政崩溃的边缘,如果继续扩大赤字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最终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障碍。

经济复苏,但薪资上涨乏力

在宏观经济中,需求的最大主体是家庭消费。如果家庭购买力即家庭收入没有增加的话,就难以实现强劲的经济复苏。但是,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直处于通货紧缩经济之下,薪资持续下降。即便在推行了安倍经济学之后,由于“异次元量化宽松政策”(*3)和日元贬值,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逐渐抬升了消费市场的物价,薪资赶不上物价上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在安倍经济学中,提高薪资水平是摆脱通货紧缩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政府向经济界提出了提高薪资水平的要求,尝试通过政治主导的方式推进涨薪。但是,第二次安倍内阁诞生之后,股价急速回升,消费市场的物价也渐渐上涨;而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观察,推进薪资上涨却并不是那么顺利。

业绩回升的企业里,普遍出现了支付更多的奖金及加班费的现象。但是,就像图1所示的那样,以中小企业为中心,许多企业经营者们对于经济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因此对涨工资依然显得举棋不定。

实际薪资还在持续下降

更重要的是,在推进安倍经济学过程中,很多企业里薪资相对较高的正式员工数量减少,而薪资相对较低的临时工则增加了。因此,即便从单个劳动者来看实现了加薪,但从宏观角度看,截止到2013年薪资水平一直处于难以提高的状况之中。

进入2014年,随着薪酬总额的上涨加速,标准工资也终于开始上升。这是劳资双方本着政府、劳、资三方会议就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所达成的共识,在“春斗”(*4)

(*3) ^ 安倍内阁为解决长年困扰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和日元汇价居高不下的问题,大胆宣布实施由日本银行主导的金融缓和政策,并于2013年3月任命前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为新一任日本银行行长。4月,黑田宣布提供能够使物价明确上涨2%的大规模资金,并将之称为“异次元金融缓和政策”——译注。

(*4) ^ “春斗”,又称“春季生活斗争”、“春季工资斗争”,是日本工会每年春季组织的为提高薪资而进行的斗争,为日本劳工运动的固定形式之一。春斗一般采取谈判的方式进行——译注。

日本劳动生产率低下

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实际薪资水平自然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上涨。此前的日本经济,实际薪资基本上就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不以生产率的切实提高为基础的薪资上涨,是不可持久的,这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因此,为了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寄希望于更进一步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见并不在少数。

但是,就像图2所示的那样,日本的劳动生产率虽然近年来稍有回升,但在主要发达国家之中仍属于后列,都不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准。在2013年6月公布的“日本复兴战略”中,政府强调了促进产业的推陈出新、加快引入风险投资、改革各种限制,激活人才资源、振兴科学技术等的重要性。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重要的是使这些经济增长战略切切实实地开花结果。

扩大新增长领域的就业和人才培养

另外,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日本的劳动人口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新增长领域的就业机会并培养相关人才,将极大地有助于实现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劳动市场的结构变化加强相关政策,比如消除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劳资双方需求匹配的劳动效率;通过扩大学费补助、完善公共设施等措施,加强公共职业训练的力度等。

但实际情况是,单单一个放宽解雇的限制或扩大采用裁量劳动制(*5)等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一旦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就会引来各方面的反对意见。首先,重要的是克服众多的利害冲突,稳步推进安倍经济学的增长战略。如果能够在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增加新增长领域里的就业机会,那么,日本经济重新走上发展的轨道并非不可能。

(*5) ^ 日本的《劳动基准法》中规定的一种自由(弹性)劳动制度。它强调工作成果,其劳动时间,事先由劳资双方商定,而非由实际劳动时间来计算——译注。

克服既得利益的阻碍,放宽限制,推进结构性改革

作为安倍经济学的经济产业增长战略,继2013年6月推出的“日本复兴战略——JAPAN is BACK”之后,2014年6月24日的内阁会议又通过了“日本复兴战略”修订版。修订版涉及到了上一年的增长战略中遗留下来的课题,如劳动市场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率、医疗护理行业的产业化等,并明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

从前的日本经济是由制造业支撑发展起来的,人们容易认为非制造业的生产率提高比起制造业来要低得多。但最近,各家制造商面临着在主体业务方面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而与此同时它们展开的高附加值业务,往往都是更接近于服务行业的领域。此外,即便是在传统的非制造业行业,比如农业、医疗保健、还有旅游等,这类在未来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富于魅力的商机正在不断扩大,这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但在这些领域中,还存在着很多法规限制和各种补贴。那些享有法律保护及和丰厚补贴的产业,是难以期待其实现高效率的经营和生产率的提高的。为了在这些领域里找到日本经济的新生之路,必须下定决心采取空前的力度放宽各种限制,推进结构性改革。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其实就是为了做大可供全体成员分配的蛋糕,毫不怀疑这是众望所归的。但是,即使是那些总体上赞成经济增长战略的人们,在遇到措施做法等具体问题时也可能提出反对意见,以至于政策迄今难以真正付诸实施。大幅改变现有经济结构的政策,肯定容易招惹那些依赖于现有结构生活的人们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很多时候好政策所带来的利益是普惠而不明显的,所以推进的声音也大不起来。要推进政策,必须打破既得权益的障碍,需有强大的政治领导能力。所以,经济增长战略的成败是考验安倍政府真正实力的试金石。

现有措施还很不够

安倍经济学大胆的政策转变,使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内的金融市场看好日本,股价因此大幅上扬,并刺激了消费,以出口型企业为中心的日本企业业绩得到改善。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效果是市场的乐观情绪所驱动的,伴随生产率提高而真正复苏的实体经济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看今后的发展。

进入2014年之后,政府已经开始尝试解决中长期课题了。比如,改善养老金的合理运用、减免法人税率、起用女性人才、在建筑行业引进外国劳动力等。但仅靠目前的措施来解决日本经济的根本性问题,无疑是完全不够的。为了防止我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事实上所剩的政策选项是非常有限的。当务之急是正视少子老龄化和健全财政这两大问题,改革日本的经济结构。放宽各种限制和结构性改革必将伴随巨大的阵痛,但毫无例外的坚定姿态,才是避免我国陷入长期停滞所必需的。

安倍经济学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实践,大家都希望它能够取得成功。但对于抱着巨大的中长期问题的日本经济来说,就算摆脱了通缩经济这个长久以来的愿望,但对于决策者来说,今后还需继续做出各种艰难的抉择。能否从扩大化的超量化宽松金融政策中走出来且避免受到重大的副作用影响,实现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呢?在迈向长期的健全财政之艰险路途上,能否维持国债市场的信任并顺利应对少子老龄化社会呢?安倍经济学的真正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标题图片:2014年10月20日上午,于东京都八重洲。光电显示屏显示日经平均股价瞬间上涨幅度超过400日元当天,日经平均股价的最终收盘价在3个交易日之后重登15000日元大关(图片提供:时事通信社)

财政赤字 消费税 日本经济 安倍经济学 景气 放宽限制 少子老龄化 经济增长战略 日本复兴战略 劳动生产率 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