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本女性

“工作与结婚”,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困的女性们

政治外交 财经 社会

“促进女性活跃于社会”虽然是一项有明文规定的政策,但现实中,女性面临着工作、结婚、育儿方面日益严峻的形势。本文将通过各种数据来验证女性现状。

落后不前的日本男女平等排名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性别差距报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在经济参与项目上日本的男女平等度位列世界142个国家中的第102名(总体排名第104名)。管理层的女性/男性比率为0.12,居第112位。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是男性的75%,为第83位。专业与技术职位的女性/男性比率为0.87,居第78位。女性的劳动所得是男性的60%,居第74位。女性的薪酬是男性的68%,居第53位,这一系列数值在发达国家中都处于最低水平。而且,与2006年首次公布该排名时的名次相比,没有出现任何改善。

2015年是《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成立和施行30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期间,我们不否定日本国内女性经济地位的上升,但是在海外发达国家,男女性别差距的改善速度远远领先于日本。

性别角色的分担与企业制度上的女性歧视

日本的男女经济差距大的原因,大致有两点。其一,“丈夫管工作,妻子管家庭”这种性别角色分工非常明确。比如在日本,家有不满三岁孩子的妈妈中,就业率只有30%,这个比例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加盟国平均52%的水平相比,的确非常之低(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就业前景,OECD Employment Outlook2014)。家务、育儿依赖于女性,使得她们很难积累工作资历。

另有一点,就是企业对女性的歧视。日本的很多大企业都采用基于终身雇佣制的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企业录用应届毕业生,花费时间对他们进行培养。这种人才培养的过程,包括数年一次的工作调动。如果是在全国都有分支机构的公司,随着工作调动,搬家就是常事。这种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制度,因为家庭原因的辞职概率很高,对于难以去外地工作的女性来说非常不利。因此,女性在被录用时就受到歧视,即使被雇用,在工作安排、教育培训、升迁等方面都比男性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典型的女性歧视,可见于多数大企业所采用的不同形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在这个制度下,雇员被录用时分两种职位,一种是从事主要业务的综合职位,另一种是担任固定的、辅助性业务的一般职位。综合职位的员工调动工作是常有的事,将来晋升到管理层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而一般职位的员工既没有工作调动,也没有荣升到管理层的机会。2012年,在录用了这种有工作调动的综合职位员工的公司中,有72%承认“被录取者的80%以上是男性”。

而录用了一般职位员工的公司中,有52%承认“被录取者的80%以上是女性”(据厚生劳动省《雇佣平等基本调查》2012年)。也就是说,对不同的职业生涯路径的员工加以区别对待的人事管理制度,实际上成为根据性别分配劳动者的工具。这种钻法律漏洞的做法能够横行于世,在发达国家中也只有日本一家。

女性就业率的上升,源自非正规雇用的增加

女性的就业率虽然上升缓慢,但确实在一点点增加。让我们来把泡沫经济繁荣末期的1990年与现在的情况做一个比较。15岁到65岁的女性就业率,1990年为56%,2014年为64%,上升了8个百分点。而在这期间,男性的就业率几乎一直固定不变。

但是,女性就业率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女性活跃于社会”,因为在这期间,女性正式雇员的数量在减少。女性正式雇员的人数从1990年的1050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015万人,减少人数为35万(3.3%)。与此相比,女性非正式雇员的人数,则从646万上升到1343万,增加了697万人(108%)(据总务省《劳动力调查》2015年)。女性就业率的上升,实际上是由非正式雇员的增加带来的结果。女性非正式雇员的增加是缩小男女薪资差距的最大障碍。

男性薪金下降,促使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妇增加

女性就业率上升的背景因素,在于男性薪酬的降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不仅男性正式员工工资停止上涨,从1990年到2014年,非正规就业的男性也增加了235万(171%)。男性工资的下降,在两个方面推升了女性的就业率。

其一,由于收入低,无法结婚的男性增加,男女的晚婚、不婚都日益普遍。于是,不结婚而坚持工作的女性增加。其二,只靠丈夫的收入很难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主妇开始外出工作。这些主妇大都是经历了因生育而辞职,在养儿育女告一段落之后,她们以钟点工的形式再次就业的女性,非正规劳动者的队伍因此而扩大。

那么,女性是否希望工作呢?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在2010年对单身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女性选择最多的是“再就业方式”,即结婚生子时暂时辞职,养儿育女告一段落之后再出去工作,占了整体的35%(小数点以下四舍五入)。其次选择较多的是,结婚或者生孩子之后仍然继续工作的“两不误方式”,31%的女性认为这是理想的生活方式。再次,是选择结婚或生孩子之后辞去工作,其后也不再工作的“专职主妇”方式,20%的单身女性追求这样的生活方式。以不结婚一直工作的“非婚持续就业方式”(5%)及结婚但不要孩子的“丁克方式”(3%)为理想的女性占少数(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第14次出生趋势基本调查(关于结婚与生育的全国调查)》2010年)。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在该调查中,除了“理想的生活方式”,还设定了“预料的生活方式”问项。有意思的是,“理想”与“预想”之间颇有差距。除了“再就业方式”和“丁克方式”以外,其他选项上,“理想”与“预想”之间的差距相当大。以“专职主妇”为“理想”的单身女性为20%,但“预想可能的只有9%。另外,以“两不误”为“理想”的有31%,而“预想”能够实现的比例也只有25%。

反之,相比“理想的生活方式”,女性“预想的生活方式”更多为“非婚就业方式”,虽然只有5%的女性以此为“理想”,但18%的女性选择此项“预想”自己将来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很多女性认为,即使自己想结婚也无法结婚。

进入一个连结婚都困难的时代

最后我们来看看人们在结婚、工作观念上的变化。比较1987年与2010年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最显著的变化不是女性,而是男性的认识。1987年,希望女方做“专职主妇”的单身男性为38%,2010年则下降到11%。反之,希望女方“工作家庭兼顾”的单身男性从11%增加到33%。过去很多男性希望结婚后妻子主内专顾家庭,但现在这样的单身男性非常少见。

另一方面,观察一下女性描绘的理想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发现,1987年时希望做“专职主妇”的比例最高,为34%;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率降低至20%。与之相对的是,选择“两不误”方式者从19%增加到31%。预想的生活方式中,“专职主妇”从24%降至9%,“两不误”从15%上升至25%。不过,上升率最高的是“非婚就业”,从7%增至18%。虽然难以成为专职主妇,但女性要兼顾工作与家务、育儿也并非易事。而且最大的问题,是结婚这件事本身变得日益艰难,这便是日本的现状。

2015年7月21日

标题图片提供:时事通讯社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终身雇佣 性别差距 落差 育儿 结婚 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 资历 歧视 管理职位 非正式工作 派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