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始薪资跃上30万日元,我们如何解读?
工作劳动 财经 社会-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与日本传统用人方式有关的应届生起薪“趋同”现象
为说明应届生起薪过去基本趋同,针对就职于同规模、同行业单位的男性应届毕业生,笔者计算了他们的规定工资金额(出勤达到规定劳动时间时可获得的每月工资金额)差异。如果所有人入职时工资相同,那么该数值就为零。同时,作为应届生的比较对象,笔者选取了在同一单位工作,年龄为30、40、50岁而且毕业后一直在该单位工作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计算其规定工资金额的差异,并绘制了以下图表。
图上数值越小,意味着差异越小,刚工作时的差异只有0.1左右。尽管并非完全趋同,但差异很小。如图所示,在金融等行业,年龄越大,工资差异也会加大。随着工作时间变长,工资趋同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可以说,工作过程中工资差异之所以扩大,除公司老板对员工能力的认知有所不同外,员工能力提升和经验累积所产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应届生起薪差异小,或许可解释为(刚入职时)个人能力没有差异,或是单位尚未看出能力上的个体差异。
企业间协商决定的应届生起薪
按照日本的用人惯例,在长期雇佣的情况下,人员工资由人事部门等企业的“内部劳动市场”决定,唯有应届生起薪由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决定,也就是“外部劳动市场”决定。有一种观点是,应届生起薪是大学刚毕业的新人的工资,岗位的重要性和责任都很轻,而且录用时间全国统一,因此在外部劳动市场,“一物一价”的经济法则是适用的。
还有一点,在应届毕业生求职市场,学生们缺乏经验、谈判能力弱,加上求职时间限制和信息不对称,很少有企业在录用应届毕业生时相互竞争。所以也有观点认为,一直以来,企业都是参考单身人员的生活费等标准,和同行的其他企业协商决定应届生起薪。
以前有种说法是,日本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会和其他公司的负责人定期围绕工资制度和工资水平等交换信息。新员工工资趋同的背后原因是用人单位商量后的一致决定,这点我们无法完全否认。有可能企业之间一致性地将应届生工资设定在低于生产率水平的基准线上,并以此为起点设计出单边上升的工资曲线,由此成功维持了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和长期雇佣制度。
对应届生来说也有好处,按照日本用人单位的做法,招聘时并不要求求职者具备特定工种或技能,所以在应届生统一录用的制度下,找工作门槛变低,而且即使入职时工资较低,将来也会不断上涨。
不过,近年来企业为保持劳动力成本的灵活性,也在调整月度工资和奖金相结合的工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通过协调而设定薪资的做法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在日本,由于长期雇佣是前提条件,所以企业较容易稳定地录用到所需人数,也就没必要脱离趋同的工资标准,开更高工资以增加录用人数。同时,在年功序列工资体系下,如果上调应届生起薪,就需要相应上调工作年限较短的员工的工资。对企业来说,会导致相应人工费用增加,因此企业对上调应届生起薪态度谨慎。
正快速改变的趋同倾向
如果说同规模、同行业的企业间一直在保持应届生起薪趋同,那么在起薪差异较小的群体内部,可以看到更加注重趋同的现象。下图按照企业规模和行业,体现了应届生起薪的分布情况。
分布曲线隆起越高,说明应届生起薪越集中在一个有限范围。无论行业或企业规模如何,应届生起薪基本都在20万至25万日元区间出现峰值,属于单峰型曲线。比如银行和证券行业的大企业,应届生起薪差距集中在2万至3万日元的幅度,而学校教育和餐饮业,则分散在超过10万日元的幅度内。
按时间轴观察应届生起薪的趋同现象,可以看出2015年前后开始出现变化。随着最低工资上调,应届生起薪也水涨船高。与此同时,部分企业(或针对部分员工)开出比整体趋势更高的工资,使得应届生起薪差距不断扩大。
将应届生起薪上调到30万日元以上的知名企业
三井住友银行 | 30万日元(25.5万日元) |
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 | 最高41万日元(28万日元) |
迅销 | 33万日元(30万日元)* |
明治安田生命保险 | 33.2万日元(29.5万日元)** |
清水建设 | 30万日元(28万日元)** |
*2025年3月入职,**2025年4月入职,其他为2026年4月入职
对象为大学毕业生刚入职时的工资,括号内为之前的金额
出处:编辑部依据各种报道制作
下图体现了地方银行应届生起薪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和其他年龄相比,应届生起薪的差距较小。但对比2006年和2022年可以看出,在整体水涨船高的同时,一些银行为应届生开出了更高的工资;对比2022年和2024年可以发现,工资差距扩大明显。
从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开始,在批发业、软件业、房地产业等行业,部分企业的应届生起薪已接近或超过30万日元,当时劳动力市场的求人倍率高,也就是就业压力小。而在疫情前应届生起薪仅为20万日元出头的行业,近段时间也有不少企业纷纷大幅上调薪资标准。
在日本,不少公司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尤其是正式员工岗位的人员短缺达到历史高位。此外,劳动人口中年轻人群占比下降,而且年轻人的离职率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争抢优秀毕业生资源,部分企业大幅上调新员工工资。不过,也有一些企业没有跟随同规模、同行业企业上调薪资。可以推测,工资设定水平曾经基本趋同的应届生招聘市场将发生快速变化。
由于近年来企业人员短缺问题加剧以及劳动人口相对老龄化等原因,今后这种趋势可能会延续。应届生起薪的“趋同结构”瓦解,差距变大,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以长期雇佣和年功序列工资体系为核心的日本传统用人方式和薪酬特点正在发生变化。
另外,在以人工智能(AI)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市场对能快速掌握新技术的高技能劳动力需求激增。对于在这些领域具备优势的年轻群体,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获得与生产技能相匹配的薪资。
同时,在年轻一代价值观转变(比如对日本传统用人制度的期待值降低)的背景下,可以预见,应届生起薪水平将会继续上升。那么应届生起薪的差距将如何变化,我们会继续关注。
标题图片:走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丸之内商业区的年轻上班族,2024年4月1日(时事社)
版权声明: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日本网版权所有。未经事先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