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森林再生之路

社会

由于木材价格低迷以及人口过稀,林业从业人员日渐减少,因无人养护而弃置在那里的“荒芜山林”逐渐增加。文章着眼于小规模林业所有者,探讨如何走上森林再生之路。

进口木材骤增,国内森林荒废

日本国土70%的面积被森林所覆盖。日本也被称为“绿色列岛”,人们自古以来就将森林作为能源、建筑材料以及生活物资的供给源加以利用。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桃太郎》的开头写道:“老爷爷常常去山里砍柴”,可见山里的杂草对于农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将杂草锄进农田里,可以保持耕地的地力。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一度成为日本的森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这种状况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化肥的普及以及原油的进口,对杂草和薪炭的利用急剧减少,森林渐渐远离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建筑材料和造纸用木片等产业用木材也由国外大量进口。1955年日本木材自给率为96%,到1970年下滑到不足50%,而2002年降至最低点18.8%。日本国内所使用木材的8成以上都要依赖进口了。

日本约4成的森林是为生产建筑用木材而种植的人工林,其中大多为上个世纪二战后的50年代之后种植的。日本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培育人工林时,清除林中的杂草和攀援植物以及间伐等作业必不可少。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森林不再实施这种作业。也有人指出森林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如林中变暗,下层植物无法生长,土壤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也就是说,日本森林资源过度利用的问题转化为利用过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重大课题。 

资源利用过少导致就业人口急速减少,由此引发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林业在年轻人心目中变为缺乏吸引力的产业,甚至成为“危险、肮脏、劳累”的“3K工作”(这三个日文单词的首字母发音都是Ki——译注)的代名词。林业的衰退也是山村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很多年轻人都移居到大城市求职。 

森林所有者也渐渐上了年纪,不再踏入自己的林地,森林所有权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各地都发生私有林未登记入册的情况。

林业复苏的新风向

然而,最近林业界开始出现了两种新风向。其一,大规模木材加工厂的基本原料转为利用国产材,随着生物质发电厂的启动运营,木材的生产量也逐渐增加。国内生产之所以再现生机,除了海外进口的原木价格上涨以及日元下跌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后营造的国内人工林迎来了资源利用期。大规模木材需求的产生对稳定的木材供给提出要求,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利用高性能林业机械以提高生产率,制定所谓流通合理化政策,以促进大规模生产及流通。以前一直围绕着支持间伐采取措施,2014年开始鼓励主伐(为利用木材本身而进行的采伐),到2017年,木材自给率已经恢复到36%。

另一种新风向是,越来越多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从城市移居到山村并开始从事林业工作。这种动向在21世纪之初被称为“回归田园”,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这种现象更是有增无减。不少年轻人表示:“忽然意识到,即使住在东京,也很有钱,可是一旦发生大地震,便利店里东西都卖没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生存技能。”年轻人口向山村流动,现代年轻人为什么会从事林业这种令人厌恶的“3K工作”呢?笔者追随这些年轻人的足迹,走访了日本各地的林业工作现场。

移居乡村的年轻人,林业与其他工作兼做

从城市移居过来的年轻人,其就业方式的特点是,将几种职业组合起来独立经营,以此维持生计。与林业相组合的职业,多数情况下包括担任农户或户外体育运动的指导、餐饮店经营者、摄影师、花道老师、木匠、出版人、IT服务人员等多种个体经营工作。

举个例子,有位30多岁的女性从事皮划艇教练工作,兼营林业。她说,这份工作很不稳定,虽然在夏天的节假日可以当教练赚钱,但台风来袭时收入锐减。林业的收入虽然算不上丰厚,但它是冬季可靠的收入源,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保证整体生活的稳定。树木的采伐可以灵活安排时间,很容易与根据客人的需要限定时间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林业作为一种副业,易于与其他个体经营进行搭配。可以从使用链锯和小型货车生产柴薪开始,初期投资并不是很大,这也使加入该行业较为容易。

另外,也有很多年轻人被林业这种工作本身富有的魅力所吸引。间伐后阳光照进森林,景象异常美丽;在前人留下业绩的基础上继续劳作,切身体会到眼前的工作与未来息息相关,内心感到十分充实;深感自身肩负着保护水源地环境的使命……这些魅力都是在城市工作中无法感受到的。也有年轻人从生产柴薪的技术开始逐步学习,直到生产优质建筑木材,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技术奥妙的乐趣。

不必拥有森林也可加入的“自伐型林业”

由移居者自营的小规模林业开始被称为“自伐型林业”,为了普及这种林业模式,2014年成立了NPO法人。法人的名称是“实现可持续性环境共生林业的自伐型林业推进协会”。通过协会独立举办研修和论坛以及向地方政府提出建议等方式,开展将“自伐型林业”推广到日本各地的活动。

那么,何谓“自伐型林业”?在此需要重点区分它与“自伐林业”的不同。所谓自伐林业,是指世代拥有森林所有权的林户在自家所有的森林中培育林木,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进行采伐的林业经营形式。这种林业经营通过几代人兢兢业业的劳作培育森林,如今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局面,因为并非所有后人都愿意继承家族林业。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自伐型林业”,让即使不是森林所有者的城市年轻人也能与家人和伙伴一起自主经营林业,从这一点上来说意义重大。“即使不是森林所有者”这点,就是将其称为“自伐型”的原因。

自伐型林业继承了自伐林户迄今为止积累的技术经验,具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 精细勤勉的育林和砍伐作业
  • 利用小型机械搬运
  • 对所需部分一点点进行砍伐,因此小规模开辟用于搬运作业的道路即可,对山林的破坏小
  • 即使修建的道路狭窄,搬运时也不会毁坏山林
  • 采用多次间伐的形式,逐渐进行间伐
  • 进行长伐期作业,在普通采伐林龄(40~50年)2倍以上的采伐林龄段进行主伐
  • 主伐时进行小面积皆伐或择伐

这种“自伐型林业”的运作具有抑制塌方和泥沙流失的防灾功能,还起到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的作用。与政策推动下的短伐期的大规模林业相比,可以说自伐型林业对森林产生的负荷较少,也更利于环境保护。

森林所有者与移居者合拍是关键

“自伐型林业”能否顺利推广,关键在于非森林所有者的年轻人能否获得森林所有者的信赖,能否让对方放心地将运作和经营全权委托给自己。

森林所有者和移居者的关系呈现出多种类型。有购买林木或者按约定价格受托进行间伐作业的,但在不涉及金钱的基础上构建两者之间关系的实例也有很多。比如,所有者爽快地建造进入山林的道路,移居者为对方采集野菜和柴薪,由此获得全权作业的工作。也开始有一些地方政府为区域内的森林所有者与移居者构建牵线搭桥的机制。地方政府将支援“自伐型林业”定位为人口过疏化对策(地区政策)。

另外,为了从森林所有者那里获得稳定的木材供给,国家也开始从制度结构方面进行考量。2018年5月制定的《森林经营管理法》规定,凡森林所有者不能妥善管理的森林,可以将其经营权转让给“具有热情和能力的林业经营者”,这项制度进一步推动了主伐作业。总之,林业振兴政策始终坚持将林业视为经济发展产业的定位。

日本近年来频繁发生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在灾害多发的国家应该由谁,如何进行林业经营呢?日本的林业已走到左右未来森林面貌的岔路口。笔者所期待的并非20世纪那种大规模的林业经营,而是由年轻人主营的小规模“自伐型林业”的推广。

标题图片:自伐型林业经营者正在搬运采伐的木材。2015年,千叶县鸭川市(自伐型林业推进协会提供)

年轻人 森林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