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电影、合作摄制的新起点

文化

2018年是“日中电影交流年”,与此相关的各种纪念放映会、中国电影节和研讨会陆续在日中两国的主要城市举办,吸引了众多观众和听众。2018年5月,日中两国签订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年票房收入高达559亿元的中国电影市场,吸引了日本电影界的关注。

2018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也是“日中电影交流年”,由日本文化厅、日本国际交流基金、UNIJAPAN共同主办的“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放映会”、中国电影节“电影2018”、“日中合作摄制的新发展”等放映会和研讨会,陆续在日本召开。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还在北京、上海等中国主要城市主办了“纪念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日本电影放映会”,让“日中电影交流年”的气氛更加热烈。

同年5月,日中两国签署了《日本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两国电影合作迎来新的契机。中国电影市场规模非常可观,年票房收入高达609亿元(2018年),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日本电影界对此表现出极大关注。

张家振(右)与笔者(左2,裁剪照片后为左)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中电影合作摄制的新发展”主题研讨会上对谈。(2018年10月,东京港区) ©2018 TIFF
张家振(右)与笔者(左2,裁剪照片后为左)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日中电影合作摄制的新发展”主题研讨会上对谈。(2018年10月,东京港区) ©2018 TIFF

合拍片不算引进片、分账比例增加

此前,中国和美国、法国、韩国等20个国家缔结了电影合作摄制协议,每年计划合拍或协拍的作品有100部之多。日本和中国达成这一协议的时间较晚,是第21个。未来中国和日本合作摄制的电影在中国上映时,将不会被当作外国引进电影,它们可享受中国国产电影的排片待遇,包括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作为国家扶植影片上映。

在票房收入方面,电影制作方会从中国获得可观的分账票房,这是一大利好。虽然日中两国没有对具体的分账比例做出规定,但以美国电影的情况看,中国每年进口美国影片34部,美国制片方能从中国市场获得25%的票房收入。如果是中美合拍片,这个比例将提高到和国产影片齐平的43%,合拍双方可根据协议分配收益。此外,他们还能从两国政府获得补助和免税优惠。

在日本,一部电影投资4〜5亿日元就算大制作了,这在现在的中国只能算是中等以下规模的投资。估计不少日本电影人希望用巨额资金拍摄合拍片,一旦电影热卖,日本制片方能获得巨大的回报。由中方主导的中日合拍片《妖猫传》此前在中国和日本市场大获成功,这让众多日本电影人有勇气继续此类尝试。

《妖猫传》演员(时事社)
《妖猫传》演员(时事社)

以前有很多日本人电影人参与中国电影的摄制,但他们在摄制组、演员阵容中的人数比例受到严格限制。如果是合拍片的话,可以有更多的日本摄制团队和演员参与其中。 

轰动效应可遇不可求~合拍片面临的困境

回想起来,中外合拍片上映的数量不少,但由于双方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只有极少数的影片能在双方电影市场为大众所接纳。

专业人士指出,外国制片方为了赢得中国市场的认同,花了大力气在故事设定、角色分配上尽可能加入中国元素,但事与愿违,这种努力往往会损害作品的完整性,让双方国家的观众都觉得过于刻意,难以接受。

例如,中韩2014年签订合作摄制协议后,两国电影人先后尝试了翻拍韩国电影、启用韩国人气导演或明星等合作形式,其中《重返20岁》(2015年)获得3.6亿元票房,大获成功。但除了这极个别的案例,其他影片大多默默无闻。

中韩合拍片将韩国电影擅长的爱情故事的舞台转移至中国,这让很多中国观众感觉不舒服。而且,作为韩国电影重要组成部分的暴力题材,如果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中国,是不易通过电影审查的。这让韩国电影人很难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中国不像日本有电影伦理管理委员会这样的电影分级机构,想要拍摄迎合成年观众口味影片,是很困难的。

所以,虽然日中两国签订了合拍协议,但日本电影人和日本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今后日本电影人也将面临文化、语言、审查制度、社会制度的不同带来的各种问题。

日本式表达被广泛接受~日中合作的独特捷径

但是,日本也有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日本和中国拥有文化上的共通之处,在合拍片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这成为双方合作的良好土壤。

首先,日中合作摄制的历史非常悠久。两国合拍的最早的作品,是1980年的电视剧《望乡之星》,这也是中国电视界和外国合拍的最早的作品。

随后是二战后两国在真正意义上合作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1982年)。时隔多年,这部作品仍然经常被中国电影人忆起,可以视作两国合拍片的成功范本。

2017年在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主角奖的段奕宏,在接受笔者采访(2018年4月)时曾经这样说过:

“曾经有几部中日合拍片邀请我出演,我都谢绝了。我觉得,如果是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那样,真正有必要由两国合拍的电影,我肯定毫不犹豫地去演。但如果只是聚集了两国的明星,将故事的舞台简单地设置在日本和中国,这样为合拍而合拍的影片,我没有太大兴趣。”

就日中合拍的题材而言,井上靖、司马辽太郎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三国志》《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这种在日本具有广泛受众基础的作品肯定不会被漏掉。

此外,动画电影无疑是最适合中日展开合作的领域之一。因为动画片可以消除双方因语言、作品内容、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与隔阂。。在近30年间,日本的漫画和动画作品深入渗透至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使他们很容易认同日本影视作品的表达方式。这为日中合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日中合拍片的魅力与障碍

现在日本电影界过度依赖漫画作品的“真人化”, 而且大多是通过由多家投资方组成的制作委员会来筹集拍摄资金,孕育原创作品的土壤看起来不是很深厚。

而中国电影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雄厚的资金力量,日本电影人在深度参与中国电影界活动的过程中,将有新的机会创作真正由心而生的原创作品。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中国制作方在资金方面掌握主动权,日本电影人可能不得不在各个方面做出妥协,难以坚持自己的创作思想。在这种矛盾中,如何突破合作摄制中的各种制约,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现在中国有很多制片人专门抢购日本动画、流行小说、电视剧、电影等的内容版权,这种现象十分引人关注。很多中国电影界人士试图通过引进日本有创意的剧本,邀请日方导演来华执导影片,给中国电影带来新的活力。

国际著名制片人张家振说:“日本团队在中国电影的摄制工作中,负责过很多音乐、摄影、美术等领域的工作,获得很高评价,深受信任。但中国电影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脚本等企划层面的进步,中国最期待在这方面得到日方的经验和协助。”(2018年10月,在日本文化厅和UNIJAPAN主办的“日中电影合作摄制的新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实际上,中方此前翻拍或模仿过多部日本的悬疑剧、体育热血剧、恋爱剧、关于医疗和律师的职场剧,但其质量强差人意。

制片人、编剧胡蓉蓉曾经对笔者说:“像北野武的《花火》那样,日本电影中既有资本主义社会末期特有的绝望感,也有刺激感官的暴力场面,还有细腻、温暖的情感表达。这些复杂的元素以完美的比例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特别的影像美,这种感觉和表现手法,是我们很难去仿制的。。”(2017年12月)

中国每年生产电影700部以上,对新企划的需求源源不绝。中国制片方非常期待日本的编剧和导演能参与到中国电影的制作中来。

摄影师柳岛克己认为,从小规模的合作做起,积累成功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我们可以从小规模的日本团队参与中国电影制作开始做起,不断积累合作经验,让沟通变得更顺畅,再努力争取全面的合作摄制。”(2018年10月)

此外,张家振提出:“描绘家族关系的纠葛、复杂微妙之情感的作品,可能会成为中日合拍片重要的影片类型。”(2018年10月)

希望今年日中缔结合作摄制协议,举办“日中电影交流年”的成果,能够成为日中电影界扩大合作的一大契机。

照片:本编辑部

中国 电影 合作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