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贸易问题的深层原因:打“强硬牌”的底气何在?

政治外交

最近一段时间,日韩关系不断恶化。之所以会造成如今这种无法通过外交渠道实现和解的状况,笔者指出原因在于“日韩两国都认为美国会跟自己站在一边,在这种前提下行动,便互相打出强硬牌”。但是,笔者对这种“前提”本身提出了疑问。

隐藏在“场面话”背后的“真心话”

7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新的对韩出口管制措施。显然,深层因素在于,日本对受到原强征劳工等问题影响而日益动荡的日韩关系感到不满。虽然政府说的是出于安保方面的理由,经济产业省早就计划对部分产品加强出口管制,但真相却是,此次的措施让这个本来毫不相干的问题与政治挂了钩,借安保措施这种“场面话”吐露出日韩关系恶化的“真心话”。

关于为何要在参议院选举之前采取这种措施,流传着各种推测。加强对韩出口管制,并不能帮助执政党马上提高支持度,所以如果要说其中有什么政治考量,或许可以认为,主要是希望能够对支撑政权的支持者,尤其是民族主义色彩强烈的人群起到宣传效果(政治学用语叫做“集结效果”)。选举前发布的各种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这项措施赢得了超过半数以上受访者的支持,如果政府和执政党真是如此盘算的,那么可以认为至少是有收获的。

但此举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正因为众多国民对管制措施表示支持,结果就压缩了政府的选择空间。要求对韩采取更强硬措施的情绪在日本国内不断蔓延,政府很可能从出口管理“白名单”中剔除韩国。一连串强硬措施恐怕会驱使反击口吻渐强的韩国舆论走向更加强硬的方向,导致日韩两国的关系迈向严重对立的局面。

韩国舆论声称“不指望外交渠道解决问题”

不过,日韩两国到底是因何陷入这种状况的呢?正如韩国宪法序言中提及的那样,韩国是一个基于“日本殖民地统治非法”原则而建立的国家,遵循这一前提,2018年10月韩国大法院做出了关于原强征劳工问题的判决——这就是最初的导火索。

尽管这是关乎国家正统性的“原则”,但韩国政府长期以来却一直努力管控着以原强征劳工问题为代表的历史认识问题,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其在经济和安保方面对日依存度很高,唯恐日韩关系受损。

但是现在,日本对韩国而言重要性已经降低。实现经济发展之后,韩国人开始觉得,即使日韩关系出现些许裂痕,韩国依然可以在经济和国际关系方面维持自身的地位。

比如,韩国调查机构Realmeter7月3日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作为韩国遭遇此次出口管制后可以选择的解决办法,期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受访者占比不到四分之一。从文在寅政权的执政党支持者来看,期待通过外交渠道解决的人仅占5%。

正因为如此,文在寅政权也采用与这种舆论动向保持一致的形式,谴责了日方的态度。在韩国,支持政权的进步派与反对政权的保守派之间,舆论一直在趋于两极分化,但此次保守派媒体和在野党也主张应该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

虽然保守派攻击文在寅政权“束手无策 ”,但也并未主张向日本让步。韩国朝野各党在抨击日方态度这一点上步调一致,唯一的分歧是如何看待文在寅政权对事态恶化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该如何打开局面等“方法论”的问题。

韩国经济界话语权降低也是一个原因

在思考韩国的状况时,经济界话语权降低这一点也很重要。韩国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团体——全国经济人联合会针对经济界人士实施的舆论调查显示,多达近半数(48%)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外交对话”。作为受到此次出口管制直接冲击的经济界人士来说,这样的调查结果可谓是在情理之中,但问题在于,且不说政府和执政党,就连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保守派在野党,经济界人士也缺乏向他们表达上述观点的手段。由于与前政权之间的政商勾结关系遭到诟病,韩国经济界在政治方面的话语权大幅降低,这是导致人们几乎听不到担心此次出口管制会对经济造成影响这种呼声的另一个因素。

以特朗普外交为代表的“自行解决”潮流

从更大的格局出发,也就是站在本地区的国际关系这个层面上,应该如何理解日韩关系的这种现状?海外媒体大多指出,此次日本决定采取出口管制措施的背景,与美国特朗普政权推行以经济打压为武器的外交路线存在关联性。

话虽如此,但恐怕事情绝不像外界评论的那么简单,只是私交甚好的日美首脑单纯地互相借鉴外交手法。特朗普政权接连做出的“单边主义”行径,导致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组织的威信下降,在国际社会上,试图“自行解决”自身政治或经济问题的动向正在蔓延。事实上, WTO的数据显示,G20成员国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在2018年达到了WTO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时至今日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在这个意义上,无论对错好坏,此次日本政府对韩国采取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谓是顺应了当下的这种国际潮流。

在对美关系上抱有自信的韩国

特朗普政权的态度也对日韩各自的外交态度造成了影响。日本抱有一种朦胧的期待,认为安倍首相与特朗普总统私交甚好,所以美国也会支持此次的措施。在日本国内,人们认为韩国试图与美国构建良好关系的努力已经失败,正逐渐被孤立,这个“日益孤立的韩国”遭遇此次的出口管制措施后,表现出期待美国出面调停的态度,这甚为荒唐。

但是从韩国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在文在寅政权的眼中,对美关系的状况又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日方7月1日宣布采取此次管制措施的前一天,也就是6月30日,美朝首脑在板门店会面,正如这一典型事件所反映的那样,韩国政府在与美国就朝鲜问题展开合作方面具有相当的自信。

韩国政府内部甚至有些官员嘲笑,日本连美朝接触的相关动向都无法掌握,安倍政权还自夸什么日美“良好关系”。换句话说,韩国未必认为自身的对美外交落后于日本。于是就形成了今天这种局面,日韩两国都在自认为美国会跟自己站在一边,于是就在这种前提下展开行动,互相打出强硬牌。

“日美韩”框架是否会瓦解

不过,具有重要意义的是,相较于日韩两国的对美看法孰对孰错,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恐怕日韩两国原本就对特朗普政权的东北亚政策抱有“相同的”错误认识,又都在这个基础上展开行动。在G20大阪峰会召开前夕,特朗普总统曾亲自质疑日美安保条约的非对等性,正如这一典型事件所反映的那样,特朗普政权存在一种要对与美国相距遥远的东北亚局势保持距离的倾向。美韩同盟自不用说,日美同盟也并非铁板一块,针对本国与日韩两国之间的问题,美国似乎讲究“厘清是非”,或者说是“凡事都要有个说道”。

可是,眼下日韩两国却是在“美国的东北亚战略是以美国与本国的同盟关系为基础,在完善的整体规划(grand design)下推行的”这个前提下来讨论问题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日韩两国一边设问在这个“或许并不存在的整体规划”之中,美国会更加重视日本还是韩国,一边展开行动。这其中存在着一些源于传统对美关系的“幻想”,两国一直在这种幻想中寻求美国的支持,争斗不休。背后的逻辑是对过去那个美国政府的印象,当年在奥巴马政权下,美国政府曾介入因慰安妇问题产生矛盾的日韩两国之间,撮合双方就慰安妇问题达成了协议。

然而,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并没有太大的积极性要在对立的日韩两国之间选边站队。如此一来,在舆论不断恶化的背景之下,对美国的支持抱有错误期待的日韩两国将会继续互相打出“强硬牌”。长久以来,本地区一直维系着“日韩作为美国的两大盟友与美国联手应对东北亚的威胁”这种同盟格局,而此次的事态,或许明确昭示着这样一个时代的终结。

“同盟国”的地位降低

日本和韩国分别与美国单线联系,这种关系将会随着美国对东北亚关注度的下降而日益变得淡薄。只要没有出现韩国远离美国,向中国靠拢的情况,恐怕就不会出现美国选择支持日韩中的一国,演变为以日美或者美韩双边同盟为核心的体制。

而这种未来已经近在咫尺。7月9日,美军最高武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将军宣布将协调各方组建“军事联盟”,以保护伊朗附近海域的民间船只。针对这个问题,特朗普总统已经在个人推特上表示“这些国家(而非并不依赖中东能源的美国)应该自行保护本国船只”,作为“应该自行保护本国船只”的国家,他列举了中国和日本。而且首先提到的并非盟友日本,而是中国。

这种事态反映的现实是,对于美国而言,“盟友”逐渐不再具有特殊身份,日韩的矛盾正在这种大趋势中加剧。针对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已经不能再局限于狭隘的两国关系这种框架,而应该在更加宏观的框架下进行重新思考。

(2019年7月16日)

标题图片:20国集团领导人会议第三阶段会议开始前,安倍晋三首相(中右)在与韩国总统文在寅(左2)握手后面露凝重神情,2019年6月29日,大阪市住之江区(时事社)

韩国 东亚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