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待重新审视的便利店经营模式:真的需要24小时营业吗?

财经

长期以来,“24小时营业”一直是便利店的招牌特色,而现在这种经营模式却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笔者指出,由于顾客老龄化等原因,顾客对深夜营业的需求正在不断下降。

24小时营业的是与非

在用工荒问题不断加剧的背景下,便利店24小时营业的是与非受到考问。这种动向始于2019年2月,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集团711在大阪府的一间加盟店的店主以人手不足为由,自行缩短了营业时间。起初,711集团方面采取了强硬态度,声称如果不恢复到24小时营业,就要解除合约。但媒体曝出店主负担很重,引发舆论哗然,促使711集团在3月决定实施缩短深夜营业时间的实证实验。此后各种争议讨论一直持续至今。

“可以战斗24小时吗?”——这是泡沫经济鼎盛期的1989年(平成元年)的流行语,它本是一句广告词,出自第一三共公司的营养饮料“Regain”的广告片中。从历史背景来看,当时存在一种风气,即将企业员工比作战士,把拼命工作视为美德。便利店市场也从这一时期开始扩大,经过30多年时间的发展,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亿日元。时代从平成过渡到了令和,现在人们认为应该纠正长时间劳动问题,正在推进“劳动方式改革”。“Regain”系列也在2019年2月推出了新产品,打出了“鼎力支持人生百年”的理念,而不是“24小时战斗”了。

一旦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商品的形态也会随之变化。那么,便利店这种24小时营业的商业模式到底符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呢?

便利性,在零售业中尤为突出

“711,好心情。永不打烊真方便!”——这是1976年711在电视上投放的第一个广告。此后,便利店便以“营业时间长”“离家近”和“商品品类全”这三大便利性为核心竞争力,一路发展起来(*1)

首先是“营业时间”,由于采用24小时营业模式,所以你任何时候都可以买到需要的商品。“离家近”,自然是非常方便。不同于超市和百货公司,便利店的规模较小,所以有很多都设在住宅区。而且可谓“遍地开花”,更是增添了便利性。截至2019年6月,日本全国共有56485间便利店(经济产业省《商业动态统计》数据),相较于在零售行业紧随其后的药妆店(16058间)和超市(5000间),数量遥遥领先。

至于“商品种类全”,众所周知,便利店里,食品、日用品、文具、报刊杂志等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尽管近年来药妆店也开始销售食品了,但在营业时间和品类方面,便利店依然保持着优势。

此外,以2011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为代表,近年来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紧急时刻,人们可以在店铺网络密集的便利店获取生活必需品,这一点凸显了它的存在价值。现在,许多便利店都和所在地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发生灾害时提供物资,援助有家难归者,承担起了社会基础设施功能。

商品齐全和服务项目丰富的日本便利店

话说回来,一定有不少日本人在去过国外便利店后,再次感受到日本便利店的优点吧。因为即便同为711便利店,在商品种类、服务质量和店员素质上也都会因门店而各异。

在商品种类方面,日本便利店的特点在于,除了便于保存的加工食品外,盒饭、饭团、熟食、生鲜食品等新鲜度较高的食品也很多。而且还有关东煮、油炸食品、咖啡等现场烹制的热食。近年来,便利店自主开发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很受欢迎。

同时,服务项目也很丰富。便利店可以提供复印、传真、提款机(ATM)、代售各类门票和车票、快递和干洗接单、代收水电等公共事业费、出具居民登记表等各种证明的服务。在老龄化日益严重、外出购物不便的人较多的地区,甚至还有便利店推出了商品送货上门和流动销售等业务。店内免费供客人使用的卫生间清洁,这一点也可谓是日本特有的贴心服务吧。

店员待客态度的质量也很高。快捷准确的标准化收款流程、迎送礼仪、井然有序的货品陈列、细致认真的店内清洁,等等,这一切或许都植根于日本的“待客”精神。

便利店消费者的老龄化

用“便利”来形容日本的便利店可谓恰如其分,它在各种方面都很便利。如今,便利店已经深深扎根于日本人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然而,现在24小时营业的必要性似乎已经降低。

要说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光顾便利店的消费者正趋向老龄化。观察711的客流情况可以发现,1989年时不满20岁的年轻人占到了62%,但2017年时已经降至20%。而50岁以上顾客群体从9%升至37%,增长了3倍。由于老年人很少深夜购物,所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对24小时营业有需求的消费者呈现出减少趋势。

同时,由于年轻人消费行为的变化和老年单身家庭的增多,711顾客群体的老龄化程度比日本整体的人口构成还要严重。

如今的日本,越是年轻的一代,身处的经济环境越严峻。因为非正式雇佣员工越来越多,即便是正式雇佣员工,工资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同时,少子老龄化导致未来的社会保障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带来了大批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生长于成熟消费社会的日本年轻人具有很高的成本意识。相较于销售定价商品的便利店,他们更倾向于在优惠率较高的折扣店购物,或者利用网购,在充分研究性价比以后购买商品。 

另外,未婚化、晚婚化及核心家庭化的发展,导致高龄单身户家庭不断增多。现在,日本30%多的家庭是单身户,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都在65岁以上(总务省《2015年人口普查》)。高龄单身户家庭的生活和便利店的亲密度较高。便利店销售的小包装熟食和三片装主食面包畅销,各种商品都以小份量出售。而且,地方上的老龄化问题比大都市更严重,高龄单身家庭更多。换言之,越是苦于用工荒问题的地区,深夜营业的必要性越低。

并且,便利店也成为了强烈希望减少家务时间的双职工家庭的好帮手。如今的日本,孩子不满18岁的家庭中,大约有六成都是双职工家庭,再加上“促进女性参与工作”政策的推动,预计今后这样的家庭还会进一步增多(厚生劳动省《2018年国民生活基础调查》)。如果这些家庭去便利店多为回家途中顺便采购,那么对于深夜营业的需求也不高。

轮流24小时营业,维持基础设施功能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停止24小时营业会导致便利性降低。但近来,即使没有开设便利店,也存在着其他更便利的替代手段。比如下单后数小时内即可送达的网购服务日益普及。在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恐怕便利店没有必要独树一帜地执着于24小时营业而搞得疲敝不堪。 

不过,在高龄单身家庭特别多的地区,便利店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存在意义十分巨大。如果彻底停止24小时营业,那么发生灾害等特殊情况时,不安情绪就会加剧。在此,笔者建议,像地区诊疗体制那样,由各家便利店公司轮流承担24小时营业工作。只要有一家门店开着,就能维持基础设施功能。

便利店是在24小时营业这个前提下构建商品生产线和配送物流网,并开展商品陈列和清扫等店铺运营工作的。如果营业时间缩短,就必须相应地调整生产和配送的时间段。为此又需要大规模地进行系统改变,并不是只要单纯地缩短营业时间,就可以解决24小时营业问题的。现在,从根本上重新审视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标题图片:2019年3月22日,位于东京都足立区的711本木店开展缩短营业时间的实证实验,晚上关门,次日清晨再次开门营业(时事社)

(*1) ^ 木下安司著《便利店的知识》(日经新闻社,2002年)。

老龄化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