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思考日本人的“健康素养”

社会 生活

中山和弘 NAKAYAMA Kazuhiro

圣路加国际大学教授。专业为保健医疗社会学、看护信息学。博士(保健学)。主要研究题目是市民、患者、医务人员能否基于正确信息做决策、医疗第一线是否以患者为本做出了切实的医疗支援。目前在《每日新闻》连载专栏《决定健康的能力》。

谣言的传播和偏颇的信息输出

从“新冠病毒怕热,得多喝热水”“中药有预防效果”“多吃纳豆,多喝酸奶可以提高免疫力”,到“厚生劳动省为了解决口罩不足的问题,开始生产带日本国旗标志的口罩”,毫无科学依据的预防偏方和假消息等等,诸如此类的各种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和社交媒体(SNS)。

随着疫情的扩大,谣言也在海外散播开去。如何加强准确的信息传递,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考验大家辨别能力的时候到了。中山和弘教授指出,特别在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就有不少人表示日本没有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相当的机构,也没有足够的公共机构向国民传递简单易懂的健康信息,因此很难获取准确的医疗信息。”

他表示,1月16日日本宣布了首例确诊病例后,媒体发布信息的方向就存在一些问题。“厚生劳动省在较早阶段就通过推特发布了具有日常可操作性的信息,比如勤洗手可有效预防传染之类的。这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媒体却花了大量精力去报道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信息是用来帮助人们做决策的。风险信息出来了,如果我们对付得了,那就可以降低风险,但是如果对付不了的话,那么风险信息就只会加剧精神负担而已。同样的,你要跟国民说好多地方的厕纸都被抢光了,那就等于是在煽动消费者‘赶紧去买’。我觉得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风险传播(Risk Communication)’。既然新冠肺炎明明有人治愈出院了,那么除了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外,我们也应该同步公布治愈的人数。报道信息全面立体,不偏不倚是很重要的。此外,报道新冠肺炎的消息时也必须尽量避免专业术语,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

评估信息的要点是“人物、对比、出处、目的、时间”

要想不被偏颇的信息和谣言左右,能够自己独立思考判断和行动,就需要我们从平时起有意识地提高“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如何获取、理解、评估各种健康相关信息,并且基于这些信息做决策的能力。日本人的健康素养跟外国人比起来是高还是低?中山教授使用了2014年欧洲研发的以普通人为对象的健康素养标准来跟日本做了对比调查。该调查通过“医疗保健(生病或出现症状时对医疗资源的使用等场景)”“疾病预防(打预防针、体检、疾病预防行为等)”“增强健康(评估生活环境,参加保健健身活动等)”3个领域,来对“获取”“理解”“评估”“利用”健康信息的四大能力进行评估。中山教授使用了47道题,对20~69岁的1054个日本人实施了调查,然后将调查结果与德国、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八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比如在获取医疗保健信息方面,有一道题是“获取比较在意的疾病治疗的相关信息时的难度”,一共有“非常简单”“比较简单”“有点困难”“非常困难”这四个选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题目中回答“困难”(“有点困难”+“非常困难”)的日本人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欧洲八国的平均水平。其中,“从互联网等媒体获取的疾病相关信息是否可信的判断难度”一题,欧洲平均有49.7%的受访者认为“困难”,日本则高达73.2%。

当然,这只是平时的调查,在如今“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状况下再做调查,或许欧洲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吧。不过我们还是知道了,尽管日本人平时非常依赖于网络信息,但在判断信息可信度时,很多日本人还是认为难以判断。

在判断获取的信息是否值得信赖时,中山教授推荐大家记住几个关键词“人物、对比、出处、目的、时间”,代表五大要点。

  • 发布这个信息的人是谁(人物)?换句话说,是具有可信度的专家吗?一定要警惕网上的匿名信息。
  • 跟其他信息对比过了吗?换句话说,其他信息或许传递的是不一样的内容。
  • 出处是哪里?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依据,那或许只是个人的意见和感想而已。
  • 这些信息发布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可能只是一种宣传。
  • 信息发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换句话说,信息可能已经过时了。

这种未经确认的信息一旦在社交媒体上不断转载,错误信息和谣言瞬间就会扩散开去。本来附上“出处”链接是网络的一大优点,但很多信息要么没有出处链接,要么即使是有链接,转帖的人也不看不确认就直接转发了。

可信度高的综合性网站根本不存在

中山教授指出,日本没有保健传播专家可以向市民传递简明易懂的医疗健康信息。“如何传递卫生健康信息,国际上是有研究积累的,例如在美国,他们就会成体系地培养保健传播领域的专家。但是日本还没有这样的培养体系。比如在日本,在传染病专家和普通老百姓之间,没有能发挥桥梁作用的保健传播专家,就没法有效易懂地传递信息。”

此外,日本也缺乏可以向市民提供简单易懂且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的综合性网站。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下属组织国立医学图书馆(NLM)面向普通国民开设的Medline Plus就会提供综合信息,还有“Medical Encyclopedia(医学百科书)”专栏,用户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查找词条,词条解说文字也简单易懂。而作为信息的出处,网站也会贴上CDC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国立机构和代表性学会的链接。而且如果你想要获得更专业的信息,则可以通过NLM运营的PubMed网站免费搜索世界各国的论文(很多日语论文不在数据库中)。而日本却连可以免费搜索健康科学和医学类论文的网站都没有。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网站正在加大新冠肺炎相关信息的披露。只不过网站的语言只支持联合国通用的6国语言,所以没有日文版。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也有专家开始承担起“个人的责任”,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日本民众传递综合信息。3月16日,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开设了新冠肺炎病毒相关信息的网站,他写道:“该网站仅出于个人的责任感而开设,与京都大学和iPS细胞研究所并无关系。”网站上除了简单易懂地解说冠状病毒的特性,还贴上了相关论文和数据,以及之前的报道的链接。而且还把信息分为“有依据的正确信息”、“大概率是正确的,但还需要更多证据的信息”、“或许是正确的,但证据不充分的信息”、“为了今后的防治工作,需要尽快收集证据的项目”几大类进行介绍。“许多专家对日本的现状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开始以个人身份发帖。这点真的非常宝贵。”中山教授说,“不过,我也希望他们能够发帖指出,让这种只能个人站出来发声的状况一直持续下去是不正常的。”

做决断的技巧

健康素养高,指的是能够获取准确的信息,并最终能在自己的健康相关问题上做决断。“日本人比较倾向于只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果没有多找些观点来进行比较的思考能力,就算你找到再多再正确的健康信息,那也只会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无法做决定,意味着很难形成独立的自我价值观,很难找出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想要提高健康素养,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开展健康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决定健康和生活方式。”

中山教授指出,医疗第一线必须为患者做决断提供支援,但现阶段这方面也做得不够好。“日本有个很强的倾向,就是让医生来做专业判断。医生们也觉得应该是由他们来下决断的。但医疗本来应该是以患者为本的,换句话说,它的目标就是让患者能够基于正确的信息,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决断。为此就与必要提供多个选项,客观地说明各种选项的优缺点,帮助患者为自己的治疗做出决断。医生的解释太过专业晦涩,患者无法理解的,就得护士来提供相应的帮助。从现状来看,护士也才刚刚开始学习如何帮助患者做决定的技巧。”

欧美根据国际标准制作了支援患者的“决策辅助指导”(Decision aids)。中山教授正与一些同仁在展开共同研究,希望能够设计一款适合日本的决策辅助体系。例如乳腺癌手术中是全切还是部分切除,在不得不做这类极其艰难的决定时,就需要构建一个体系来将各种选项的优缺点都进行数值化(标明优先程度)。将决策过程变得可视化之后,可以帮助患者理性地做决策,亲友也能对患者的价值观有一个理解。如此一来,在之后的医疗护理中,患者的价值观也能得到尊重。

“每个人能够获取信息,并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决策。将这一过程变得可视化后相互共享,这不仅仅是健康素养的目标,也是民主主义社会应有的状态。”中山教授说,“如今正是新冠肺炎流行的非常时期,今后我们也将长期跟各种传染病打交道,而且我们也处于慢性疾病的时代。如果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将自己的长期决策与他人共享,那么对社会也是有益的。许多患者开始写博客,也是想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去帮助抱有同样烦恼的人群。社交媒体本来就是一种互助互利、信息共享的工具。信息的发出方和接收方都必须做出改变。信息发出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提供各种信息,提供选项,而信息的接收方则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做出决断。从这个意义而言,我想现在日本正处于一个岔路口上。”

(参考网站)信息素养

标题图片:放学前给双手消毒的小学生=2020年2月大阪市内(时事社)

东京都 感染症 世界卫生组织 厚生劳动省 疫情 疫情爆发性传播 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