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新冠肺炎防控对策:不“封城”也能控制住疫情扩散的原因是?

政治外交 社会

和欧美各国相比,日本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明显少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在医学和传染病学上来说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还是有可能从社会层面作适当解释的。我们请北海道大学教授铃木一人来作解读。

在欧美,有好些国家的新冠肺炎逝者已达几万乃至十多万人。而在日本,截至6月上旬死亡人数还不到1000人,在G7国家中疫情受害最轻。日本是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很多人属于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但无论是感染人数还是死亡人数都不多。这就产生了好几个疑问。其中有些疑问,可能与我们尚未弄清的病毒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可能与日本过去暴发过的流感产生的抗体发挥了作用有关。这些传染病学相关的疑问,笔者作为一名政治学者是无法解释的。

G7国家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截至2020年6月22日)

美国 119975
英国 42717
意大利 34634
法国 29643
德国 8895
加拿大 8482
日本 955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数据制作

但是,关于日本的疑问还不止于此。在其他国家将物理距离视作绝对标准并普遍实施的保持“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在日本并未得到重视。而且,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检测能力低,实施检测次数也少,但却未造成严重疫情。这又是为什么呢,不禁让人心生疑窦。这两个疑问,我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者是能够解答的。

“三密”这一独特概念

疫情防控的首要战略——保持“社交距离”,其原理是,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染途径是飞沫传播,因此只要人们在物理距离上保持在飞沫沾染不上的距离之外,就不用担心感染。其极端手段就是封城乃至严禁外出。通过强制减少人员接触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进而防止感染扩散,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不过,日本虽然在4月7日宣布紧急事态(先从东京等7个都道府县开始,4月15日扩大到全国),但并没有实施附带惩罚措施的封城政策,政府采取的是“呼吁”“自主控制外出”的柔性措施。而且,没有强制关停餐馆和酒吧,只是“呼吁歇业”。虽然日本采取的是这样的柔性措施,但却实现了事实上的封城,因为其中有人们不愿意承担感染扩散责任的规避风险心理在起作用,也有在社会压力下如果无视政府自主控制外出呼吁而随意行动会受到社会制裁的心理在起作用。

但是,在宣布紧急事态之前,日本的新增感染者已经开始减少,政府呼吁人们自主控制外出可以说起到了加速这种趋势的效果。肯定还有其他因素产生了影响,那就是避免“三密(three Cs)”。所谓“三密”,是指空间密闭、人群密集、人员密切接触的环境,也是对在空气流通不畅的密闭空间或不特定的很多人聚集的场所,以及容易沾染飞沫的密切接触距离内对话或咳嗽、打喷嚏等行为的总称。“三密”环境下飞沫传染概率会变高,避免“三密”可以降低感染概率。换言之,即便相互之间没有保持两米以上的安全物理距离,只要能够避免处于“三密”环境,那么即使正常开展社会活动,感染风险也能降低。

当然,在避免“三密”之外同时保持社交距离,防控效果会更好。专家指出紧急事态宣言期间人员接触应减少八成,因此很多人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即便不得不面对面接触,也要避免在“三密”环境中接触,这种做法取得明显效果,感染风险显著下降。和欧美各国相比,医护人员等社会一线劳动者的感染人数有限。这似乎正可以说明,通过避免“三密”和戴口罩降低了飞沫传播感染病毒的风险。

基于这些经验,紧急事态宣言解除之后,也还有很多人很注意“三密”问题,尽可能不使自己身处“三密”环境。因此,柔性封城措施结束之后,也未引发疫情的大规模扩散。

紧急事态宣言解除之后,福冈市内某小学在6月23日举行了小学生入学仪式。3个班级错开时间分别举行入学仪式。所有人都戴口罩,并且省略了以往由六年级学生致欢迎辞等环节(时事社)
紧急事态宣言解除之后,福冈市内某小学在6月23日举行了小学生入学仪式。3个班级错开时间分别举行入学仪式。所有人都戴口罩,并且省略了以往由六年级学生致欢迎辞等环节(时事社)

日本关于病毒检测的看法 

还有一个疑问是,日本的病毒检测数量很少。新冠病毒存在着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的无症状状态(潜伏期)是病毒数量最多、即传染能力最强的时候。因此,通常认为,这次抗击新冠疫情,如果不能在无症状状态下发现新冠病毒,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无法完全消灭病毒。

诚然,日本1月份刚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日均检测能力只有1500例。因此当时的检测对象仅限于已发病患者,并附加了持续发烧4天以上等条件,完全是为了防止重症化而进行的集中检测。那时,发展成重症可能性低的感染者即便想做检测也不被受理。很多人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被感染,对此颇有微词。这种状况也受到海外各国媒体批评,甚至出现了阴谋论报道,比如将日本与彻底开展病毒检测的韩国或德国等进行对比,说日本之所以检测人数少是为了让确诊人数看上去不多,才好举办奥运会。

但是,日本的病毒检测能力没能快速增长也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是,厚生劳动省和传染病专家有过惨痛教训——2009年暴发H1N1流感(亦称“甲流”)时,很多患者为了接受检测蜂拥至医院,在等候检测过程中感染进一步扩大。也就是说,现在是采取了这样一种战略,通过人为限制检测数量,不让检测本身成为感染进一步扩散的机会,让那些有传染可能性的人彻底居家隔离以阻止感染扩散。

此外,也有检测精度的问题。无症状或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很多。这就是说,它和非典那种发病后才有传染性的病毒不同,只要无法完全排查出无症状的感染者,就无法阻止感染扩散。但是,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无症状人群,发现明明没被感染,却呈现阳性反应(伪阳性)的概率大约为30%左右,反之,已感染者却呈阴性反应(伪阴性)的概率也有百分之几。只要检测结果无法做到完全准确,那么即便尽早发现了感染者并对其彻底实施隔离,某些地方还是有可能存在着感染者。也就是说,要想彻底消灭这个病毒是非常困难的。

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并没有将消灭新冠病毒作为目标,而是采取了这样的战略——虽然无法彻底消灭感染,但日常保持监控疫情,一旦发现感染者就彻底实施集团防控措施(cluster-based approach),将感染控制在集团小范围内,防止进一步扩散。在这种战略下,虽然感染风险一直存在,其蔓延扩散得到阻止,这样可以最低限度地消耗医院等的医疗资源,进而形成充分保障治疗感染患者能力的机制,目标是死者人数不再增加。因此,今后大概还将持续报告每天新增数十人感染,但只要不是爆发式增加,就算符合该战略的预想。

不过这和完全放任疫情扩散的集团免疫战略是不同的。虽然无法完全消灭病毒,重要的是尽可能防止感染。因此,在经济活动持续开展的情况下,也要彻底避免“三密”,要求餐饮和零售商店等彻底实施疫情防控措施。

此前,日本政府提出了“呼吁自主控制外出”的柔性要求,企业也通过停产等措施配合政府的疫情防控战略。但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对于经济打击太大,社会压力会变得很大。因此,很多人一方面遵守“避免三密”“戴口罩”“勤洗手”的生活防疫原则,一方面正常开展经济活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使自己的餐馆、酒吧或办公场所再出现新的感染者。

此外,为了尽早发现感染者,将感染封杀在小规模群体之内,有必要增强检测能力。现在每天已经能够检测3万例左右了,只有医生认为有必要检测的就诊者基本上都能得到检测。另外,职业棒球等体育行业运动员有与对手接触的感染风险,需要进行彻底检测。即便没有出现症状,为了经济活动正常开展进行核酸检测,现在也已成为可能。但是,如果感染扩大,有症状的人一天达到几千人,那么可以说现有检测能力还是不够的。因此必须继续提高病毒检测能力。

话虽如此,在“与新冠病毒共存的社会”中,并不是要对所有人进行检测以彻底地排查病毒,而是要将重点放在日常的生活防控上,如果出现感染那就设法不让它扩散,并且努力使自己不被感染,重要的是如果受到感染,就要尽快接受检测,去住院或自我隔离。还要告知有关方面过去一段时间自己的行踪,以便弄清感染途径彻底采取集团防控措施。这就是日本的“与新冠病毒共存思想”。因此,即便检测人数少,也没有采取保持“社交距离”措施,但日本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效控制在了相当有限的范围之内。

标题图片:2020年6月5日,关西国际机场。廉价航空公司乐桃航空工作人员(前方)穿戴着防护面罩和手套,要求乘客排队时保持前后间隔距离(时事社)

G7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封城 三密 疫情扩散 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