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可以平息”,习惯“新日常”,时刻自我警醒——访大阪大学名誉教授宫坂昌之

健康与医疗 社会 生活 科学 财经

一度看似已经平息的新冠疫情再次扩散。围绕疫情的实际情况、预期走势和解决办法等问题,我们采访了日本免疫学第一人宫坂昌之(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大阪大学名誉教授)。

宫坂昌之 MIYASAKA Masayuki

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大阪大学名誉教授。1947年生于长野县。毕业于京都大学医学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院博士课程毕业。曾在金泽医科大学血液免疫内科、瑞士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东京都临床医学综合研究所等机构工作,历任大阪大学医学系教授、大阪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系研究科教授等职。2007至2008年担任日本免疫学会会长。医学博士。主要著作有《加强免疫力 最新科学告诉你疫苗与免疫的原理》、合著作品《免疫与“病”的科学 万病之源“慢性炎症”是什么》《新冠病毒 七个谜团》等。

疫情现状

——东京和大阪的感染人数创出了新纪录。您如何判断目前的状况?

“感染人数确实在增长。由于还不清楚病毒的亚型,所以此次扩散既可以说是第一波的余波,也可以称为第二波。出现增长的是新宿、池袋和大阪南等特定区域的‘夜生活区’及周边地区。非常多的感染者集中在我们不了解的地方。那些不清楚情况的人去了以后,把病毒带回家里和职场,逐渐扩散到社会上。现在绝不只是在狭小范围内增长,已经开始蔓延到周边。除了年轻人群外,疫情也会在其他人群中迅速传播。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虽然我认为第一波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警醒效果,但没有吸取教训的人还是会去夜店。问题就出在这里。”

——人们都说第二波将在秋冬袭来,似乎还很早。

“关于什么时候出现第二波,现在大家只是随意预测。为什么会说是秋季呢,据说是因为病毒不耐紫外线和高温,所以夏季不会出现第二波。虽然大家都信了,但在美国,佛罗里达等地夏季的疫情仍在扩散之中。”

——和第一波有什么不同呢?

“有些状况和第一波不同。按照过去的群体免疫思维,如果新的病毒进入到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当中,必定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感染。北海道大学的西浦博老师曾说‘日本60%的人都没有免疫力,可能会有60%左右的人感染’,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

“我们每个人身上,免疫力存在巨大差异,就新冠病毒而言,会从免疫力弱的人开始感染,而免疫力强的人则不会感染。当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内时,并不是所有人的感染概率都一样。疫情越往后,不易感染的人越多,到了某一个节点疫情就不会轻易扩散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人类的智慧,如果疫情扩散,大家就会保持社交距离。1人可以传染2.5个人这种说法指的是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只要保持社交距离,就不会发生传染。大阪的R0(基本再生数)为1.25左右,如果20%的社会群体获得了免疫,那么疫情就不会继续扩散。东京的R0也在逐渐接近1.25。换言之,逐渐会出现疫情不易扩散的状况。” 

抗体并不意味着一切

——请您简单解释一下免疫的原理。

“好像大家都在说抗体就是免疫的主体。有一种假说是,除非60%的人口获得免疫,否则新冠疫情不会平息,但这终究只是以仅凭抗体就可以实现免疫这一点为前提。即使一定量的病毒进入体内,也绝不会发生60%的人口感染病毒的情况。就连中国武汉,最多也只有20%的人感染。”

“我们身体的免疫应答,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是自然免疫发挥作用,就像守卫城门的军队一样,想方设法驱赶敌人。如果在这个阶段未能阻止入侵,那么淋巴细胞就会启动名为获得性免疫的免疫应答。首先是指挥部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辅助细胞)开始工作,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毒。还有一种情况是辅助细胞生成杀伤性T细胞(以下简称杀伤细胞),整体杀灭受到感染的细胞。抗体只能杀死细胞外的病毒,但杀伤细胞还能杀死细胞内的病毒。如果抗体和杀伤细胞两方面的应答不能响应,病毒就不会轻易消失。”

——除了抗体以外,作为“城门守卫”的自然免疫也很重要啊。

“即使没有产生抗体,有的人仅凭自然免疫也能清除病毒,但这一点却一直被人忽视。抗体保留率并不等于感染者比例。反过来说,只要具备良好的自然免疫,就完全不必那么担心。”

“就新冠病毒而言,即使发生感染反应后产生了抗体,但很可能抗体只能维持半年左右,如果是那样,那么无论时间过多久,社会都不会形成群体免疫。不过,免疫有两个阶段,有时候仅靠自然免疫就可以击退病毒。不需要只看抗体保留率而忽喜忽忧。”

疫情会趋向平息还是扩散?

——目前疫情扩散的局面会平息吗?或是有可能出现暴发?

“现在感染者的增长速度确实超过了PCR检测的速度,但我认为疫情会逐渐平息。换言之,不会出现疫情暴发。即使是在第一波疫情期间,采取了实际65%左右的行动限制措施后,疫情就得到了控制。只要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三密(密切、密集、密闭),采取相应的行动限制措施,感染率就肯定会下降。不过,如果检测不到位,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存在感染群体,或者病毒不断在社会上扩散,那就会像欧美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控制住了。幸好病毒在日本的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国家。”

——话虽如此,但现在感染人数超过了第一波的峰值。

“如果只看感染人数,似乎比较令人担忧,但日本的感染率和重症化率远低于欧美国家。不过,之前预测第二波的规模会比较小,结果并非如此。虽然疫情一度看似得到了控制,但仅仅是表象。新宿、池袋、大阪南等地区存在着我们并不知晓的感染者群体。而这些地区和社会之间存在交流,于是就出现了第二波疫情。只要集中检测这些地方,减少感染人数,那么发生感染的因素就会减少。”

应该如何应对

——由于还面临财政的制约,几乎不可能要求企业停工停业。疫情防控没问题吗?

“如果自己切实给自己敲警钟,而不是由地方公共团体来发出,那就不必那么慌张。如果忘了给自己提个醒,在酒馆里大声聊天什么的,那可不好。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应该就不会感染病毒。”

——有必要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吗?

“我觉得没必要。如果发布紧急事态宣言,就会采取相应的行动限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如果现在发布,经济会很麻烦。现在不是发布宣言的时机。即使不发布宣言,只要个人时刻警醒自己,疫情是不会那么容易扩散的。”

——政府在这个时候启动了“Go To campaign”。虽然东京被排除在外,但真的没问题吗?

“起初就已经预想到了如果增大人员的流动,疫情会卷土重来。开展相关活动,促使人员流动,既有可能会导致疫情扩散,也有可能不会出现那种情况。只要旅行人员认真执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个病毒就不会轻易扩散。如果个人能够切实保持警惕,除了特殊行业外,没必要要求停工和停课。”

——现在远程办公的普及程度相当高,它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手段吗?

“远程办公对防控疫情自然是有意义的。当然,并不是说偶尔上班也会被传染。说话时口腔喷出的飞沫能飘散两米左右,但只要佩戴口罩,就能阻挡90%。另一方面,从鼻子和嘴角泄露出来的细微飞沫可以在空气中悬浮10到15分钟,但通过送风换气就能吹散。满员电车肯定是不行,但即便人数稍微多一点,也完全不必那么担心。错峰上班也是有效的办法。最不好的做法是越来越畏手畏脚,一动都不敢动。”

PCR检测不能“浅而广”

——您的意思是,问题主要在于“夜生活区”,只要采取对策,仍然可以继续正常的生活,对吧?

“结果就是这样。我并不认为只有夜生活区出现了传染现象,实际上已经蔓延到了周边区域。但是,即便是已经发生蔓延的社会,只要互相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采取应有的行动,那就不会进一步扩散。然后应该做的是针对高密度地区实施集中检测。”

——在抓住高密度地区实施检测的这一点上,似乎需要扩大PRC检测规模。

“PCR检测数量实在太少,我认为有必要扩大10倍甚至20倍规模。不过,如果是广撒网式的粗浅检测,那么做了也没有意义。应该以新宿、池袋及其周边为重点。要追查传染途径,应该不断实施PCR检测。绝不是说要全员检测,而是针对必要区域集中检测。PCR是最重要的检测手段。”

“因为PCR就像是抓拍镜头一样,即使今天是阴性,明天就有可能会变成阳性。感染后五天内不能确认是否感染,无法证明阴性的真实性。针对必须检测的人群,有必要频繁且集中地实施检测。在新宿地区,许多人都说‘检测显示是阴性,所以照常跑来跑去,(结果)是阳性’。频繁检测很重要,但不可能针对全体居民频繁检测。”

“有件事我一直在呼吁,那就是不要仅靠PCR,应该更多地采用更加经济和快速的抗原检测。由于唾液也可以检测,所以不用担心采集样本时的感染风险。虽然灵敏度比PCR低一些,但相应的好处是,可以优先检测出病毒释放量较多的人。频繁实施抗原检测,远比只做一次PCR检测更有助于防控疫情扩散。”

可以替代疫苗和特效药的“意外收获”

——在既没有疫苗又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能否通过什么形式来提升免疫力呢?

“只要能够很好地调动与生俱来的自然免疫,就有可能清除病毒。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只要加以训练,这种自然免疫就会变强。人们经常提到的例子是卡介苗。虽然是牛型结核杆菌,但可以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由于卡介苗可以锻炼和强化自然免疫,所以获得性免疫也更容易发挥作用。对几十个国家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广泛接种卡介苗的国家重症化率和死亡率都较低,这个倾向很明显,当然,也有一些例外。不过,卡介苗一直只是作为儿童专用疫苗,只生产一定数量,并没有制成成人用的疫苗。”

“50~60岁的人自孩提时代以来,已经有超过30年没有接种过疫苗。相反,学龄儿童接种了差不多10针疫苗,重症化率很低。每次接种疫苗时,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都会被激发,每年都在重复这个过程。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儿童和年轻人不易感染。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已经有30~40年没有受到过免疫学意义的挑战,所以训练免疫已经变得不再管用。如果老年人可以不厌其烦地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或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亚洲和欧美的区别

——与欧美相比,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明显偏低,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或许跟基因有关,不接吻、不拥抱、不握手等礼节方面的差异,以及不穿鞋进屋等生活习惯的差异也有影响,另外还有一些因素使得亚洲国家对疫情控制得较好。卡介苗也是一个因素,但并非全部。”

“另一个因素是地区固有传染病。鼻病毒有四种类型,经常在学校引发感染。大约15%的普通感冒都是由鼻病毒引起的。有可能正是与此相关的某些原因,使得本地区的人不太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只要得过地区特有疾病,自然免疫就会得到锻炼,获得性免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激发。有些东西是亚洲固有的,可以说是正赶巧了,不过现阶段还不得而知。”

标题图片:新宿区区长吉住健一(左2)呼吁对歌舞伎町的牛郎俱乐部等场所采取防控措施(时事社)

新型冠状病毒 紧急事态宣言 免疫力 PCR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