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1300年的恩情:日中台团队复原东大寺佛像

文化 艺术 国际

为了重现1300年前的鲜艳色彩,东京艺术大学正在完全复原奈良时代的佛像。这个项目是由“迁都君”(奈良县的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活动吉祥物——译注)的设计者薮内佐斗司教授带领的研究室负责的,成员包括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学生以及技术人员。中国在佛像技法材料的研究方面比较落后,但近年来保存修复的需求日益增长。现在已经轮到日本利用自己的修复技术回报这份绵延1300年之久的恩情了。从11月19日起将在上野的东京艺术大学公开展出再现了天平时代色彩的执金刚神立像。

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回溯历代中国王朝,从西域传入的佛教一直在繁荣鼎盛期和灭佛浩劫期之间几番起落沉浮。最后一次彻底废除佛教的政策出现在文革时期。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城市开发进程加速,大量佛教文化遗产被发掘出来。这些文化遗产是埋藏于大地而得以保留下来的,被称为出土文物(行话叫“土中古”)。

在修复掩埋在戈壁沙漠的敦煌壁画的过程中,东京艺术大学原校长平山郁夫先生曾为修复设施和人才的筹备多方奔走,这些资源如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雕塑文物的古典技法研究和修复技术方面,却遇到了缺乏经验和人才的严峻问题。

而位于东亚边缘的岛国日本,则精心保存并传承了渡海而来的外来文明,同时还将其发展演变为日本文化。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成为不同时代匠人肩负的历史重任。

攻读塑像制作博士课程(2019年度)的重松优志(图片:小岛久典(艺大))
攻读塑像制作博士课程(2019年度)的重松优志(图片:小岛久典(艺大))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当年(1868年)就颁布了“神佛分离令”,此后“灭佛毁寺”运动席卷全国。神佛分离政策瓦解了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神佛习合”(神道和佛教合一一一译注)之风,迫使神道和佛教在宗教上彻底分离,然而明治新政府丝毫也没有废除佛教的意图。而且这一政策仅实施了3年便进行了调整,此后开始实施将佛教文化遗产作为日本人的文化认同加以保护的政策。得益于这一历史背景,日本自佛教传入以来的1500年间,几乎所有时代的传世文物(代代相传的古董,行话叫“传古”或 “传世古”)都延绵不断传袭了下来,种类丰富多彩,而且由此诞生的技术也传承至今。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此外,为了在近代教育体系中培育这方面的人才,1887年冈仓天心创办了东京美术学校,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属的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的前身。

天平时代的泥塑造型

佛像雕塑自6世纪传入日本以来,木雕像占九成。不过仅就8世纪的天平时代(729-749年)而言,当时几乎没有木雕像问世,而是以金铜像、干漆像和泥塑像为主。这是因为当时的朝廷摆脱了朝鲜半岛的影响,意图将唐朝文化原封不动地移植到了日本。干漆像和泥塑像采用的是唐代中国南部地区最流行的令当时日本仰慕的技法。

彩色晕渲。将深浅不同的颜色分为几个层次,深色不是直接涂在白色的素胎上,而是用同一种颜色由浅到深依次上色,比如在深蓝色下面隐藏着“略深的蓝色”“普通蓝色”“略浅的蓝色”“非常浅的蓝色”等多层颜色。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涂最底层“非常浅的蓝色”(图片:小岛久典(艺大))
彩色晕渲。将深浅不同的颜色分为几个层次,深色不是直接涂在白色的素胎上,而是用同一种颜色由浅到深依次上色,比如在深蓝色下面隐藏着“略深的蓝色”“普通蓝色”“略浅的蓝色”“非常浅的蓝色”等多层颜色。图为工作人员正在涂最底层“非常浅的蓝色”(图片:小岛久典(艺大))

漆文化是由多水多树的中国大陆南部湿润的长江文化的产物。而泥塑造型这种雕塑技法和土墙的建造方法是一样的。竖起一根木头芯柱,在上面缠绕上草绳,按照糙泥、中泥和细泥的顺序堆积成型。适用于这一技法的富含有机物的粘土可从水田中获取,因此与江南的稻作文化密不可分。用粘土塑造出形体后,涂上灰浆或漆,使其具有耐水性,然后将矿物颜料用动物胶溶合,以之施上鲜艳的色彩。这与以青铜造型的西方雕塑不同,泥塑像是一次成型的,可谓泥土文明的产物。但是,无论做多少层防水层,显然在日本这个多雨、地震频发的国家,泥塑像都是很难保存的。因此,平安时代(794-1185年)后泥塑像的制作急剧衰退,此后日本新造的佛像就只有木雕佛像了。

右前方为泥塑像,左后方为再现原像的干漆像。重松优志根据特聘教授山田修的复原CG数据复原了两座塑像(摄影:川本圣哉)
右前方为泥塑像,左后方为再现原像的干漆像。重松优志根据特聘教授山田修的复原CG数据复原了两座塑像(摄影:川本圣哉)

研究室的半数成员为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

我的研究室规模很小,攻读硕士和博士课程的在读学生不到10人,但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留学生竟然占到了5人。此外还有几名中国人为在编技术人员。

毕业于艺大的日本画画家张彬文(上彩人员)。奈良时代的佛像建造者工作时的姿势很辛苦,佛像两腿间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得精心绘制(摄影:川本圣哉)
毕业于艺大的日本画画家张彬文(上彩人员)。奈良时代的佛像建造者工作时的姿势很辛苦,佛像两腿间并不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得精心绘制(摄影:川本圣哉)

如上所述,中国历史上在拥护佛教的王朝之后,必定继之以排斥佛教的王朝,将前代的佛像毁坏,如此循环往复。下一代希望复兴佛教的王朝则按照新时代的喜好重塑被毁的佛像。像日本这样每个时代的形式几乎全部保存下来的国家非常罕见。自飞鸟和白凤时代(592-710年)以来,在看似日本固有的文化背景中,无疑包含着深受大陆文明的影响和恩惠的历史。尤其是佛教文化遗产,几乎全部都是经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的。然而,其中的多数技法在其发源地却已经绝迹。

在金箔底面上用墨线描绘的唐草纹,在底色的映衬下浅铜绿色花纹清晰美丽地浮现出来(摄影:川本圣哉)
在金箔底面上用墨线描绘的唐草纹,在底色的映衬下浅铜绿色花纹清晰美丽地浮现出来(摄影:川本圣哉)

近年来,经济获得成功发展的中国为了确立本国的文化认同,作为国策开始大力推进文化遗产的保存、修复和利用工作。我们把从中国学到的干漆塑像和泥塑像的正宗技法及保存修复技法传授给留学生,以回报中国1300年的恩情。期待着在不久后的将来,这些留学生在本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前线大显身手。同时也希望我们开展的这项工作能够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当然,我们也非常期待日本学生发奋努力。

摄影:川本圣哉
摄影:川本圣哉

丝绸之路文明鼎盛期的作品

我们回报这份恩情的象征性活动是2020年开展的“东大寺法华堂执金刚神完全复原项目”。这尊佛像是东大寺创建(728年)之前建造的,据传为该寺初代“别当”(日本佛寺内的掌管一山寺务的职官,始于奈良朝——译注)良弁僧正的念持佛,是最灵验的泥塑神像。收纳在法华堂主佛不空羂索观音(以圣网救济众生的观世音菩萨——译注)背面的佛龛中,每年只开放一天,是一尊秘藏佛像,因此包括色彩在内保存状况良好。

留下丝绸之路文明印记的上彩工作的场景(摄影:川本圣哉)
留下丝绸之路文明印记的上彩工作的场景(摄影:川本圣哉)

从铠甲的样式等方面来看,可以认为这尊佛像塑造的是伊朗系粟特人武将的形象。而且塑像以非常写实的手法表现出富于立体感的狂傲神态,通过这一造型我们可以推测出这尊塑像可能并非出自唐代佛像工匠(中国人)之手。正仓院宝物被誉为丝绸之路工艺品的鼎盛之作,与此相同,与这尊佛像相媲美的同时代的佛像在大陆已经绝迹,因此可以认为这尊塑像代表了丝绸之路文明圈泥塑作品的巅峰。

日本不产而从中国购买来的矿物颜料(摄影:川本圣哉)
日本不产而从中国购买来的矿物颜料(摄影:川本圣哉)

当然,虽说保存状况良好,但这尊塑像已历经1300年岁月的洗礼,有的地方褪色明显,很多地方难以复原。大约10年前,我们的研究室有幸受东大寺的委托对这尊塑像开展了综合性科学调查,2019年修完博士课程的重松优志利用当时的数据,完美地复制出一尊泥塑像。研究室的上色人员组成了项目小组,使这尊塑像再现了造像之初绚丽夺目的色彩。上色方法采用的是从丝绸之路传入、源于伊朗和土耳其的彩色晕渲法(不使用混合色,而是像纺织品或瓷砖那样分层次表现色彩的浓淡变化)。在古代,使用价格昂贵的矿物或宝石研磨而成的颜料是财富和实力的象征。以得到这尊塑像的圣武天皇(701-756年)为首,历代天皇在日本的国家建设中受到了多么大的鼓舞啊!

脸部表情的刻画在人像复制中非常重要。上彩是最后一步,因此难度更大。在立体像上彩之前,饭沼讲师先在平面上参考手头的资料尝试表现塑像的表情(摄影:川本圣哉)
脸部表情的刻画在人像复制中非常重要。上彩是最后一步,因此难度更大。在立体像上彩之前,饭沼讲师先在平面上参考手头的资料尝试表现塑像的表情(摄影:川本圣哉)

最终,在上彩主任饭沼春子讲师的指导下,日本籍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们将一尊光彩夺目、色彩缤纷的西域神将像呈现在我们眼前。从大家齐心协力制作神像的身姿中,我似乎看到了1300年前平城京充满国际色彩的佛像工坊的幻影。这尊神像明年春天将被奈良的东大寺收藏。近期即将对公众开放,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2020年 公开展出>

薮内佐斗司退休纪念展 我想讲述的故事—文化遗产保存学保存修复雕刻研究室2004-2020年的足迹—

(除执金刚神立像等作品外,还展出精选佛像及薮内教授的作品)

  • 地点:东京艺术大学大学美术馆地下2层陈列室1.2 
  • 东京都台东区上野公园12-8
  • 时间:2020年11月19日(周四)—11月29日(周日)
  •  10:00-17:00 展期内无休(16:30停止入场)
  • 费用:参观免门票 无需提前预约
  • 详细内容请见官网:http://tokyogeidai-hozon.com/
  • 广告宣传单PDF
  • 备注:执金刚神立像明年3月将供奉于奈良东大寺并计划对公众开放。

后排左起:小岛久典助教、薮内佐斗司教授、助手山田亚纪、画家张彬文。前排左起:饭沼春子讲师、重松优志(摄影:川本圣哉)
后排左起:小岛久典助教、薮内佐斗司教授、助手山田亚纪、画家张彬文。前排左起:饭沼春子讲师、重松优志(摄影:川本圣哉)

标题图片:为执金刚神立像着色的张彬文(摄影:川本圣哉)

(版权声明:本网站文字内容及图表图片,nippon.com版权所有。转载或部分复制使用,请事先获得授权。)

东京艺术大学 日中交流 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 奈良时代